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最新文章

[和平教會 牧函] 主日學與我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 下午4:49

        由於我是高一時才開始接觸教會,所以,在我小的時候,我沒有上過兒童主日學的課程,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兒童主日學的課程。勉強來說,與兒主最早的關係,是來自於由於當時教會的會友住的蠻散開的,兒童主日學上課的時間,又比主日禮拜還要來得早。所以一般的爸媽都無法那麼早將小孩送到教會來上主日學,於是每個禮拜天早上八點,教會都會派出兩台娃娃車,分成四個車次出去各地,接送要上主日學的小朋友。但是司機沒有辦法下車去接小朋友,需要有個隨車的青年去接小朋友。所以,身為一個高中生,我能做的就是每個禮拜天早上,八點多的時候到教會,與司機阿伯一起到各個會友住的地方去接小朋友。當然了,常常會遇到很多小朋友在禮拜天早上睡得很晚,起不來,所以,到他們家門口去,常常白跑一趟。那時,我是教會主日學娃娃車的隨車「小弟」,也算是我最早開始參與在兒童主日學的服侍。說真的,每個禮拜天那麼早起床到教會,真的蠻辛苦的,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基隆的雨天又溼又冷,七點多就要起床趕到教會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真正開始在兒主裡面服侍,是大學期間的夏季學校(類似我們的青田營)。因為平常的主日學老師,並沒有放暑假,所以教會裡的夏季學校其實是很缺老師的。每年舉辦夏季學校時,都需要請教會的青年來大力幫忙。所以,夏季學校也是我對兒童事工的「實習」。我印象很深,我第一次帶班主講的信息是以斯帖,那個時候,每個小朋友都爭大眼睛很仔細聽著以斯帖怎樣得著王后的位份,又如何幫助以色列人脫離仇敵的計謀,使整個民族得以保全,小朋友專注的神情,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
        後來,我才慢慢地有機會參與在教會每個禮拜天早上的主日學教學,那個時候的主日學的學生其實是很容易黏著老師的,我也覺得自己一下子就得到學生的信任,與他們建立很好的關係。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有沒有覺得很累,或是很辛苦,我如今完全沒有印象了。所留下來的記憶,就是學生與我很親密的互動,我與學生之間有美好的關係。算一算,當初那些小朋友,如今也個個都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了,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人可以是別的小朋友的主日學老師了。我當年的主日學學生,現在還會常常在FB上面留言,給我加油打氣。不是要感慨時間過得飛快,而是覺得,其實就是付出一些時間,陪著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與他們建立關係。但是,那種關係,就變成忘年之交。這或許是上帝給我在世上就得到的回饋吧!
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的主日學也一直需要老師,需要有人來陪伴他們成長。我必須承認教主日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付要付出時間、耐心、也要付上一些代價。但是,這樣的服侍卻是有意義的事。當我們真實地去關心他們、與他們建立關係,很自然的,看見他們對我們的回應。雖然不是物質上的,但是卻有一種心靈的喜悅。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如果你也有負擔與感動,盼望你可以將這樣的感動放在禱告中,求神幫助你,能夠將時間分別出來,委身在這群孩子的身上。當我們看見他們在信仰中的成長與改變,會發現當初的許多付出、辛苦都是值得的。

--
由 Blogger 於 4/27/2013 04:4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母親的眼淚 (Mother’s Tears)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 下午2:47

      母親節又快要到了,這是一個提醒我們向母親表達感恩的日子。最近我唸到一篇有關母愛的英文文章,我有很深的感觸,嘗試將這篇文章稍作修改之後翻譯成中文,在此與大家分享。
有一個小男孩問他的母親:「你為什麼哭呢?」
母親告訴他:「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小男孩說:「這個我不懂。」
母親將他抱起來,說:「你永遠不會瞭解的。」
後來這小男孩問他的父親:「為什麼媽媽會無緣無故就哭呢?」
父親回答說: 「所有女人都會無緣無故的哭泣。」
這個小男還長大了,還是搞不懂為何女人會哭泣。
最後他打電話給上帝。當上帝接聽電話時,他問道: 「上帝,為何女人那麼容易哭泣呢?」
上帝說: 「當我在創造女人時,我把她創造的非常特別。
我把她的肩膀做的非常強壯,可以承擔全世界的重擔,又很柔軟可以給人安慰。
我給她內在的力量,可以忍受生產的痛苦,以及來自孩子們多次拒絕的傷害。
我給她堅韌,當大家都放棄時她還是能夠鍥而不捨,甚至在自己生病或疲憊不堪時還能夠照顧全家而不會抱怨。
我給她靈敏的心,不管在任何處境之下,還能愛她的子女,甚至當子女傷害她很深時還是愛他們。
最後,我給她眼淚。在必要時,她隨時可以流下她的眼淚。」
上帝說: 「我的孩子,女人的美麗不在於她所穿的衣裳,或是她的迷人身材,或是她的滿頭秀髮。女人的美麗是在她的眼睛。眼睛是靈魂之窗,讓我們看到她內心深處的愛心。」
       聖經中有很多流淚的母親,當夏娃知道該隱殺死亞伯,被耶和華驅逐到伊甸園東時,相信夏娃為亞伯與該隱流了很多眼淚。當亞伯拉罕被撒拉逼迫,將夏甲與以實瑪利趕出帳篷,在別是巴曠野迷路,夏甲眼見兒子以實瑪利快要渴死時,忍不住放聲大哭。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因為婚後長年無子,被妾毗尼拿譏笑,到示羅耶和華約櫃面前痛哭祈求,甚至引起祭司以利的誤會。當耶穌降生在伯利恆時,希律王為了要勦滅耶穌,下令將伯利恆附近鄉村,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兒全部殺死,很多母親因此痛哭。當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他的母親馬利亞站在十字架下面,親眼看見自己所寶貝的兒子,在痛苦與羞辱中,逐漸死亡,她的心如同被利刃所刺透,低聲飲泣。
       讓我們感謝上帝,賞賜給我們每一個人一位深愛我們,也常為我們流眼淚的母親。讓我們學習能夠更體諒我們的母親,尊重他們,關照他們,常常為他們禱告,求上帝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

--
由 Blogger 於 4/20/2013 02:47: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尊神敬祖--追思三禮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 下午5:21

每年的清明節,教會都會舉辦別世親人的追思禮拜。今年教會於4/12(五)在五樓禮拜堂舉行。 為何教會在清明節需舉行追思親人的禮拜?基督教長久以來似乎一直被認定為不祭拜祖先,不追思先人,因著不祭拜、甚至被認為是不認祖宗的「教」。 今年的追思禮拜程序中,特別用了2005年客家聯合敬祖大會的追思三禮,其內容經蔡茂堂牧師略為修改,去年蔡牧師已帶過一次追思三禮,而今年是第一次於別世親人追思禮拜中沿用追思三禮。 在華人的傳統裡,祭祖對一個家庭或家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一個不祭拜祖先的兒、孫是會被釘上「不孝」之罪名。因此對過世的祖先,兒孫們每年至少在清明節必須掃墓,到祖墳上香,以示感念之意。 然而,很遺憾的是,當基督教傳入華人社會時,因未能徹底了解華人的傳統、華人的禮俗(風俗習慣),即對祭祖問題給予全盤否認、排拒,將祭祖等同於拜偶像,而引發了不必要的緊張。甚至許多的悲劇,造成基督教被污名化、誤會、引人反感,例如指稱--基督教是洋教,是悖祖的宗教……。 基督教當然不是什麼悖祖的宗教,基督教與敬祖並無衝突,基督教相信獨一真神,所以不把祖先神格化,但卻尊敬他們,感念他們代代相傳、養育之恩。 因此教會今年的別世親人追思會中特別安排尊神敬祖這部份,以追思三禮,來表達基督教仍是追念我們的祖先的宗教。 在追思三禮的一開始,第一禮:倒水禮—即是「飲水思源」,藉此表示我們追思祖先是至根源,也就是人類的創造主—上帝。我們是從上帝創造人類到我們這一代,如此世代相傳,雖然我們已不認識我們的祖先,也不曾謀面,但我們並沒有忘記他們,且心懷感謝地紀念他們。 追思三禮的第二禮是獻花禮--「萬世流芳」,我們感謝神,讓我們的祖先留下美好的德行。也祈求神,常幫助我們能夠學習他們好的模樣。又求上帝幫助我們因信耶穌基督,而能學習耶穌愛人、奉獻、犧牲的精神。讓我們也能留下真美善的腳蹤給我們的子孫效法。 追思三禮的第三禮是點燭禮--「榮神益人」,我們的祖先也曾在他們的世代燃燒自己,留下光明給我們。基督也要我們在世上作光,這光且要照在人前,好讓人們看見,讓人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因此基督徒在世上,行事為人唯有榮耀上帝,幫助他人為己任。 盼望在清明的季節裡,我們基督徒可以參與家人、家族進行「掃墓」的這項家族活動,不會讓未信的家人及家族因為我們的信仰,感到格格不入,認為我們無法融入掃墓這項活動。 願上主幫助我們存謙卑的心傳福音,且在未信的家人及家族面前為主作見證。

--
由 Blogger 於 4/13/2013 05:2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分享無牆事工(二)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 下午1:49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
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弗2:17-18)
上週主日下午外展委員會進行了第一場「一樓大廳招待志工」培訓。感謝主!我們有四十位兄姐報名參加這個侍奉。到底這個侍奉是什麼?有一首盛曉玫的創作詩歌「我看見神的愛」可以說明這個侍奉。歌詞如此說:「我看見神的愛,在溫暖的陽光,我看見神的愛,在澎湃的海洋,我看見神的愛,在憐憫的心腸,我看見神的愛,在你我的臉上。在每個微笑,在每個擁抱,在每個祈禱,我能看見神的愛。在每個微笑,在每個擁抱,在每個祈禱,我看見神的愛。」
是的!「一樓大廳招待志工」讓我們的芳鄰、路客、賓客有機會看見神的愛、接觸到神的愛,當他們經過或是來訪時,志工們的微笑臉龐、招呼問候、協助引導中,感受到愛!也誠如保羅所說:「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弗2:17-18),以愛相待,在接待客旅中,我們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是上帝所預備的,使我們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天使!
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4/14(日)下午1:30在一樓大廳還有第二場的培訓,內容是:招待禮儀、器材使用、AED/CPR、緊急事件處理、基要簡答。歡迎大家報名參加,錯過第一場的兄姐同工,沒關係!外展同工已經有錄影,可以提供給大家回家觀看予以瞭解!以下向大家簡介這個侍奉的內容與注意事項,並請大家為此事工代禱,讓我們這些「微笑志工」成為祝福、成為天使,也接待了來自上帝的天使!
志工侍奉時間
週二∼週六 / 兩段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
志工任選天數和時段、固定時間
志工侍奉內容
1.燦爛笑容、平安使者
2.歡迎來訪、把關請坐:鄰舍、路客、賓客…。
3.大廳佈置、茶水招待:擺放桌椅、播放音樂、單張整理分類、書報刊物/海報擺放、咖啡機、點心…。
4.介紹教會、場地引導:教會簡介、影片播放、活動聚會引導
5.訪客記錄、活動報名:留名卡、週報、活動DM/報名表、福音單張
6.機動協助、臨時事工:AED借用與使用、協助辦公室臨時需要人手:週報夾頁、刊物折疊…等
7.辦公室與警衛:突發狀況聯絡辦公室或請警衛協助
志工注意事項:
1.主日禮拜任命受職背心
2.安排固定值班侍奉時間
3.值班侍奉要簽到/退、請假提早告知
4.侍奉時穿著招待志工背心
5.閱讀每週週報、瞭解教會近期活動
6.熟悉一樓大廳場地與器材
7.有事call辦公室、協助辦公室臨時事宜


--
由 Blogger 於 4/06/2013 01:4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擁有復活生命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 下午3:32

家在花蓮鄉村的我們從小就要和父母親一起種田,由於小時家裡並不富有,田地也不算大,大部分經濟農作都是自己人工種植。我還記得有一次父親會去農會買入一批已防蟲害的玉米粒,一家大小每人提起一桶玉米,穿上長袖、長褲和長統膠鞋,在已經犁好的田裡,一行一行地種玉米。大概是考量成本的關係,我們種玉米並不像電視影片一把向外撒開,而是在固定的距離放下兩、三粒玉米後,然後用腳輕輕撥土把種子蓋住。這種種植法很費工,但至少可以清楚估量購買種子的數量,又可以防止斑鳩和野雞啄食。這樣,種植之後大約兩個禮拜就會看到整遍玉米田冒出綠色的嫩芽;生機勃勃的田園總是會讓人有樸實的喜樂。
耶穌是一位能善用生活語言的拉比,他以在地農民熟悉的農務經驗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耶穌面臨苦難的前一刻,他講了一個簡短的比喻,不久後他如同比喻所說的,走上各各他,並且死在十字架上。然後耶穌不是死了,而是像麥種或玉米粒一樣死在地裡,卻在地裡重新活過來,並且欣欣向榮。感謝上帝,耶穌復活了!
耶穌的復活可以給我們個人小小的省思。一般基督徒會說,耶穌的復活是見證祂戰勝死亡,同時也帶給我們復活的盼望。的確,復活在基督裡是很美麗、真實的應許。不過,除了戰勝死亡和復活盼望,復活的耶穌有沒有因著他的死,而活在我們身上呢?所種的若是麥子,照理來說,應該長出麥子,所種的若是玉米,就應會長出玉米,那麼,耶穌生命的種子在我們身上種下,我們的身上是不是擁有像耶穌的復活生命呢?
除了個人省思,教會群體對耶穌復活的生命亦應該有所省思。當耶穌受害死在十字架上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上帝國的事。」(徒1:3)接著,在耶穌升天之前,向眾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耶穌復活不僅是對個人有意義,同時也宣告凡跟隨他的人應有呼召與使命,因為「你(天父)怎樣差我(耶穌)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門徒)到世上。」(約17:18)換句話說,耶穌期待基督徒不是僅自己得到十字架和空墳墓的愛就好,還希望基督徒能夠像他一樣,走入世界並落在土裡面,埋入,發芽,然後再長出許多子粒。教會其實就好像一株玉米,在上帝愛的當中漸漸成長,經過日曬和雨水,以及農夫辛勤的除草和施肥,最後厚實茁壯,長出一根根的玉米穗。這株玉米經過上帝的恩澤和農人的努力,若是將玉米穗上的飽滿的玉米粒收起來,放在倉庫裡不去使用,最後一只有腐爛和生蟲一途。但是若將這子粒好好地種在某個空地上,就有機會再長出許多相同茁壯的玉米。和平教會是一間擁有復活生命的教會嗎?
和平教會的拓植事工給了一個實踐復活生命的機會,因為我們教會不僅是領受恩典而豐富強壯,同時希望可以成為落入土裡,發芽生長,再結出子粒的復活生命的教會。今年三月三日小會通過南港地區的拓植提案,目前正和七星中會及北四區積極交換意見中。南港區過去一直是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然而現在正急速發展,可以預期將來人口的增長必然帶來大量的福音需求。在慶祝耶穌復活的今天,在思想復活對我們個人意義和教會意義的時候,我們的弟兄姊妹當中是否有願意和拓植團隊一起試試看,學習像耶穌受天父差遣,以實際行動落在南港的土裡,埋入深處,然後經歷上帝讓生命發芽生長的奇妙?



--
由 Blogger 於 3/30/2013 03:3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你也可以參與在其中


和平教會在建堂期間,已經超過有四年沒有舉辦青田兒童夏令營了,說起來,很多人都成了沒有經驗的生手。今年新堂完成,我們要來好好來準備這一個必須付上高度人力、時間、精神的營會,對同工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挑戰。過往兒童夏令營被認為是兒主老師、青少年的事工。他們很辛苦、很忙,花了很多時間辦了一個營會。但是,有沒有可能,這個五天的營會,也是我們可以一同參與的營會呢?
今年我們暑期的福音隊,目前暫定要前往烏來的福山、下盆兩間泰雅族的教會,這兩間教會小小的,人不多,似乎不需要動員到大批人力去服侍。但是我們計畫邀請金華國中的四十位服務社同學一同與和平教會的青契、少契學生共同出隊。福音隊以往也被認為是「青契」的事工,與大多數的教會弟兄姐妹似乎是比較不相關的。
但是,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和平教會的福音隊,已經不是單純的「青年福音隊了」越來越多的教會長輩,安排他們的時間,請假參與在福音隊的侍奉中,有些人幫忙煮飯、採買、打掃環境甚至投入教學的課程中。真的很感謝這些願意把時間分別出來的兄姐,他們讓這項服侍成為所有弟兄姐妹共同的服侍。
今年我們要在和平教會舉行回到新堂的第一次兒童夏令營,我們期盼的,不是有很多學生而已,我們盼望的,更是有弟兄姐妹一起來參與。我們盼望這是全教會弟兄姐妹一起參與的事工,從行政支援的報到、分發名牌、點名。到進班帶課、主持分班討論活動,或是帶領小朋友在青田街的導覽安全維護。甚至是協助準備午餐、點心與幫忙環境的清潔,這些都是有心就能夠參與的。
這一次的福音隊,我們計畫結合金華國中的服務社團,前往福山、下盆進行社區服務。除了與以往一樣以兒童課輔為主,同工我們還需要帶著一群國中生,到社區中,進行社區服務。盼望我們去到當地進行一個營會,不單單是去與當地的小學生互動,而是能夠深入社區的各個角落,給予適當、實質的幫助。雖然我們能做的也許有限,但是很希望從中,我們能夠有不同的學習機會。
在這當中,包括出隊編組、人員的掌握、環境的整潔、協助簡單的農務學習、每日餐飲的準備、學生課業的輔導、戶外活動的設計…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弟兄姐妹來參與的。由於福山是距離和平教會約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可以當天來回,不必住宿。(事實上我們也可能沒有那麼多空間可以住)所以,如果能三、五會友揪團前來支援,對於出隊的同工,就是極大的幫忙。可以讓我們專注在帶領小學生、與金華國中的學生上面。
在青田兒童夏令營與福音隊當中的許多的工作,並不一定要求全程參與,而是能夠來一天,就可以支援一天,只要做好事前的規畫、事工安排。很多人是可以一起來短程、
分程參與的。我們盼望這樣的服侍,不僅僅是年輕人的服侍,也同時是全教會弟兄姐妹的服侍,大家能夠挪出一點時間來參與、關心、投入,會讓我們的禱告更不一樣,也會讓我們從傳聞中有這項服侍,成為參與在服侍其中。我們歡迎您來參與,若您真的有心,請留意近期的教會週報。再與培育委員會的曾牧師接洽。



--
由 Blogger 於 3/23/2013 03:2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奉獻袋與奉獻箱(Offering Bag and Box)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 下午1:53

�我��大��院��到和平教�,就我��所及,��拜堂大�入口,有一�古色古香的奉�箱。但我�乎��看�任何人,�奉�放入那�奉�箱。印象中和平教�,一直都是在�拜中使用奉�袋,�收取�友的奉�。我也���有�真深入的去探�,�於使用奉�袋或奉�箱,��者的意��差�。
2005年我�接受和平教�小�邀�,��美�芝加哥台福教�,返回和平教�牧�。我��,在第三堂�拜,用奉�袋收取�友奉��,投影片上�出��些字:奉�是基督徒感�上帝恩典的一�回�,通�奉�,我�回�上帝在生活中的引�、保守;回�上帝在主日�拜中的同在;同�也回�主日所�受上帝��的教�。若您是新�的朋友或仍不清楚奉�意�的���奉�。我感到��第三堂�拜的同工,�於用奉�袋收取�友的奉��,�於新�的朋友或是福音朋友,可能�感到�力或�收取奉��生��,做了很�心的�明�教�。
教堂改建�,�了考��回新堂後,�拜中若��使用奉�袋收取奉�,需要更多司�同工,同�收取奉���可能�延�,我在2012年8月5日第511次小�中提出是否在�回新堂後,�奉�袋改�奉�箱收取奉�。小�����之後,���持奉�袋收取奉�。�回新堂以後,��安排司�的�事在2013年1月13日第709次���中,再次提出是否考��奉�袋改�奉�箱�取奉�。由於�案在小�已������,因此,���小�就此案再�。
在小�����的��中,我��大家�於奉�袋�奉�箱的使用,有各�不同的看法。因此,我特�向台�神�院�拜�蔡慈�教授,新�神���福教授,教��史�仰恩教授�教,有�奉�袋�奉�箱的�拜�、神�、�教��史�等相�的��。我��三位教授所得到的���容整理如下:
1.��中��使用奉�袋收取奉�的��。��是把奉��耶和�的祭物�在祭�上面(代上16:40),或是�入耶和�殿中的府� (王上7:51)。新�中��主耶���一位寡����小�投入�� (可12:41-44)。�可以��奉�箱的前身。
2.初代教�的�拜程序中,��有收取金�奉�的�目。�代�拜中的奉�(Offering),是�友把家�所��的��葡萄酒,拿到神�人�面前,接受祝福後,作��餐使用。一直到十六世��丁路德�加�文宗教改革�,都��有在�拜中使用奉�袋,收取金�奉�的��。使用奉�袋收取金�奉��何�何地�始,目前找不到�史��。
3.根���福牧�的�察,�洲大�的教�大多�使用奉�箱,英�教�有使用奉�袋,非洲的教��是在�拜中,�友排�唱歌跳舞,到�台前面奉�。
4.三位教授都建�,各教�可以�情�,�定�取奉�袋或奉�箱�收取�友的奉�。
2013年2月3日第517次小�中,我��教神�院三位教授所得的��向小���告,小���更����之後,���此案交�下次�������。2013年3月10日第710次���中,很多位��就奉�袋�奉�箱的比��利弊�表意�。最後�由不�名投票,���以些微票�差���,�奉�袋改�奉�箱收取奉�。同�,由各委��推派代表,成立工作小�,��研�由奉�袋改�奉�箱之配套措施��程,提下次����告���。
法�改革宗教�有一句有名的格言: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翻成中文是改革宗教�永�在被改革中。�我�教�面��奉�袋改�奉�箱的改��,求上帝��我�,�我�大家能�再一次�真,�深入思想有�奉�的意�,�且�我�都能�,��一金�的奉��� "�身��上,�作活祭,是��的,是神所喜�的;你�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然的。不要效法��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化,叫你�察�何�神的善良、�全、可喜�的旨意。" (�12:1-2)

--
由 Blogger 於 3/16/2013 01:53:00 下午 ��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分享無牆事工(一)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 下午3:13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弗2:17-18)
每一個基督徒都接受了一個重要的恩典任命,就是勸人與神和好,傳和平的福音。我們教會領受了一個使命,就是成為萬民的祝福,從M1到M4,從猶大全地—青田社區開始往外拓展,「廟埕」概念的異象與事工是我們目前正在思考、學習與尋求的。廟埕的想法顧名思義是希望教會成為一個「無牆教會」是友善和張開雙臂歡迎社區朋友、會外朋友、福音朋友,都能在上帝的家門口駐足並進門來,成為上帝家裡的人。在禱告與思考如何規劃時,發現許多的機構和事工,我們先稱他們為「無牆事工」,讓我們接下來的每個月,一起來發現和學習。首先跟大家介紹的是香港九龍的「禧福協會」:於1997創立於香港九龍,是一個基層福音事工機構。
1.名義與精神
「禧福」之名稱源自路加福音4:18-19「主的靈在我身上,因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2.禧福的使命
是要訓練神的子民,得著聖靈大能及恩膏,又讓禧年整全的祝福轉化貧窮的社區,並催化教會同樣將整全的福音傳給貧窮人。
3.禧福的目標:
是幫助神的子民及教會經歷聖靈的大能,在四牆之外延展神國多方面的豐富及祝福。是叫窮人有福音可聽,廣設基層信徒群體。天國福音是整全的,不只叫人的靈魂得救,亦叫他們身心靈得飽足,生命喜樂跳躍,家庭、職場滿有和諧,社會各種的不公義被消除。「禧福」這名字亦遙望聖經所預言的千禧年,然而此日臨到之前,福音必先要傳遍天下。因此,「禧福」以宣教為重,以神國降臨為念。
4.禧福的事工之一二:
(1).無牆教會「耶穌幫」
禧福於2009年在荔枝角道公園成立為露宿者而設的無牆教會「耶穌幫」。其中多有黑社會及吸毒背景,自暴自棄,亦被社會遺忘。他們無論思想,情緒、人際關係、人生目標等都不健康。「無牆教會」帶他們到耶穌面前得幫助,生命變得健康。在這個為露宿者而設的教會中,流浪者被接納,被了解,不感自卑,可以重新做人。信主的過來人,從前如何「跟大佬」,現在就如何「跟耶穌」。他們組成「耶穌幫」,用著自己的經歷,幫助其他露宿者重建生命。他們的口號是:「生命要健康,去搵耶穌幫﹗」
無牆教會的聚會:每週日黃昏5:30∼6:30pm,他們招聚了約60-70位露宿者一起在公園中聚會。當中有派飯、敬拜、聖經訊息分享。成立「耶穌幫」無牆教會,這些年來已有12位露宿者受洗歸入教會。
需要信仰栽培及生命成長:這些在生命中經歷了很多破碎和坎坷的過來人,要他們信主已很不容易;在信主後的信仰歷程也是起起跌跌,比平常人需要更多時間和經歷更多掙扎,才讓生命重新被神扭轉。為此,「禧福」更是藉著小組教導,從身、心、靈、社交四方面的操練,幫助他們帶來生命改變。設立門訓,培育有潛質的過來人成為門徒,建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關愛關係。
需要危機處理:當中若遇到高危險個案,「禧福」安排個別輔導及跟進。另外,「禧福」還設有「盼望之家」及「貴重之家」,讓願意接受被神陶造生命的露宿者入住,在彼此扶持的群體中改變生命。
邀請教會加入:為發展更多服侍點,禧福與許多教會及團體合作,開拓更多服侍點,在其他地方發展無牆教會「耶穌幫」。
(2)公園事工:
- 無牆兒童教會:週日下午2時至5時:露天補習班、遊戲、聖經故事。
在香港旺角地士道公園週日有五十多名孩子在玩耍,很多都來自新移民家庭。為此,禧福協會開始了露天補習班給他們,約有25名孩子參加。孩子們很喜歡牧師,甚至張開雙手,熱情地奔向他,高聲喊著:『耶穌!』。原來,我們代表著耶穌服事他們,他們便從我們身上感受到耶穌的愛。
除了孩子們非常享受這每週一次的快樂時光,家長亦向禧福同工表達感謝。其中有家長表示,她的孩子才來參加幾個星期,行為舉止就乖了許多呢﹗
露天崇拜:週日下午4時至5時:為長者及一眾婦女而設的無牆聚會,有敬拜、宣講信息、見證、禱告服事,讓耶穌的愛吸引這些會到公園不會到教會的福音朋友們。


--
由 Blogger 於 3/09/2013 03:13: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屬靈的家--需要你(妳)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 下午2:52

有一�家庭,家中有四�小孩,有一天孩子�的都�著�母�� :『��我�你』。大�子以利� : 『�有人比我更���,因�我最大,我���最久。』老二安娜� : 『我更���,因�我是家中惟一的女孩。』老三雅各� :『��,我非常喜�你,如果有熊追�你,我要一�把�打死。』最小的撒母耳� :『��,我�你,但我不知道要怎��。』�著�手抱著母�的��,�她的嘴。接著其他三�孩子都和母��嘴。母�� :『很好,孩子�,我很高��你���我。』一��,���了,�差送�一封信。孩子�都�著要�那���母�。母�拆�信,�完以後� : 『�封信很要�,必�立刻回信,今晚要送到�局。���我送去?』以利望望窗外��:『�在外�正在下雨,而且我�有五�算��要作,�信能不能留到明天上�之�再一道送去呢?��不是很方便�?』二�子雅各也望望窗外��:『�在天已黑了,又下著雨,我不想出去』老三安娜心想:『我是女孩,��不��我去的,�且以利和雅各不都在家��?�����叫他�吧!』此�,母��好信出�,看�孩子�都在做自己的事;唯�小�子撒母耳已�穿好靴子和雨衣,�望著母�。 母�把信�他,�他�:『外面下雨,又冷又黑,你自己去不怕�?』撒母耳回答�:『��,我不怕,因�我��。』 你�想,哪�孩子是最�母�的呢? 有�候我�可能�像�四�孩子一�,�著向上帝�:『我有多�祢。我是多�的深�祢�的��的家,然而我�是否也同��察,�主向你�:『���我而去!』�,你是否��易的�出一串��的理由�:『我不方便,�在不方便�祢而去,等我……等我……�方便�,我一定��力�主作牛作�。我一定��主的家付出,那怕是付出任何代�,我都�意,但不是�在…….而是我方便的�候。』 『然而上帝的�刻表,往往�我�的�刻表不�相同,因此,你�意相信上帝的�刻表比你的更美善�?�是你�持你自以�是的�刻表呢?��的家需要你,上�教��行和��,���老�告� : 『我��三百坪的教�到�在一千五百坪』,�想,主的��之家�增加多少工作量呢?再�,我�盼望我�的��之家能增加到千人,若真如此,我����的家,�不更加需要��服侍的同工呢?因此今年,教�的重�事工就是要成立小�,�每�弟兄姊妹�到���的家�,都能被��,都能感受到�暖的支持,都能�人�到���的家中,��家中的人建立情�,成�一家人的��。在��可以放心交�,可以��成�,�意�恤�人的需要,�以家的��表行�,而不是以自己的方便(上��再�道去的��表) ���的家�道:『���我而去?』你�意�?

--
由 Blogger 於 3/02/2013 02:52:00 下午 ��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年輕時的我,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的印象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 下午5:46


我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剛信主的時候,對於教界其實不是那麼地熟悉,我對其他教會的認識非常的少。那個時候,能夠讓我有印象的教會不多,如果有印象,通常都是很有特色的教會。例如那時我有印象的教會只有幾間:「雙連」(很大)、「淡水」(很老)、「艋舺」(新落成,又搶走了我母會的牧師)。只能說,身為第一代基督徒的我,對教界的認識真的是少之又少。
雖然我對教界的認識少之又少,但是「台北和平長老教會」這個教會,卻是我年紀輕輕時就早早認識了;不但認識,而且早早久仰大名。說真的,如果這個教會沒有什麼特別,要讓我這種「見識淺薄」的人有印象,似乎是不太容易的。
我所認識的「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第一個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學生事工做得很大」。那個時候,我在教會擔任青年會的會長。每年都會收到和平教會寄來調查「大一新生資料」的表格。印象中,就覺得這個教會很關心出外的年輕人,是一個學生事工做很大的教會。
第二個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教會的詩班。因為那個時代在教會待久了的青年,都會被期望加入「教會詩班」。老實說,我真的沒有什麼音樂恩賜,每次唱詩班,我都會不經意地唱起我的「天龍第八部」。雖然我的詩班唱得很差,但是,詩班待久了,不免會從教會裡那些指揮或是「天籟」級的「台柱」口中,聽聞到不少教會的詩班是數一數二的強。那個時候給我印象最深,以唱詩聞名的教會有兩個,一個是雙連,一個就是「台北和平長老教會」。
第三個讓我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有印象的地方,是成人主日學。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十分精確。因為,一開始,我並不是對「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的成人主日學很有印象。而是對「梁望惠老師」所出版的「成人主日學教材」很有印象。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當時我們在教會並沒有成人主日學的課程的。但是教會的年輕人自己覺得應該努力多充實自己,所以,想要自己給自己開個信仰的造就課程,於是這群青年(大學生與社青)就想以討論分享的方式來開一班成人主日學。由於過往沒有什麼經驗,所以,自然會去搜尋可能適合的教材。很幸運地,我被委派負責尋找教材的任務。在我簡單的想法中,要找成人主日學教材,當然要找一下長老教會出版的成人主日學的教材。那個時代,不像現在有網路,所以我只能到實體的書房去找。結果去了書房,找到長老教會的主日學教材,放眼看去,差不多只看到一個人的名字---「梁望惠」,那時才疏學淺的我,根本不認識這是那號人物,當下的直覺,就是這個人一定是超級無敵有學問的大學者,才會一個人出版了這麼多教材。後來把書拿來看一下序言,才發現,這些書不是坐在書房�編出來的,而是實際上課後所產生的教材。而這些教材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有成人主日學課程,梁望惠老師將她所編寫的教材集結成冊,並提供給其他教會適當的成主教材,來推動整體教會的成人教育。於是在我的印象�,深深地烙下:「台北有一個『和平長老教會』,是非常重視成人主日學的教會,他們所做的,超過我現在教會所做的好幾倍」。
以上三點,是我在很年輕時(雖然現在很多人還是說我「很年輕」)對和平教會深深的印象,與大家分享。盼望和平長老教會優良的傳統能夠持續不斷地維持下去。願上帝祝福我們。


--
由 Blogger 於 2/23/2013 05:46: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蛇年談蛇(Serpent)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 下午5:42

十二生肖之中,蛇排行第六,幾乎是在正中間位置。蛇的排行,緊跟在龍後面,常被稱為"小龍"。龍是目前已不存在的上古動物,或是人類想像出來的虛幻動物。蛇則是十二生肖當中,唯一的冷血有鱗的爬行動物。
在華人文化傳說中,華夏民族的祖先是女媧與伏羲。根據上古傳說,在遠古蠻荒時代,一次洪水淹沒世界,全人類都被淹死了,只有伏羲與女媧兄妹兩人,爬進一葫蘆內而生存下來。後來兄妹成婚,成為華夏民族的始祖。
1928年中國考古學者黃文弼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哈拉和卓所挖掘的墓群中,發現了大批 "伏羲女媧" 形象的絹麻畫。畫中伏羲在左,手執方矩;女媧在右,手執圓規。兩人的上半身是人像,下半身則是兩尾交纏的蛇尾。這樣看來,華夏民族的祖先,可能是蛇,而不是龍。華夏民族也成了蛇的傳人,而不是龍的傳人。
許多古文明對於蛇有各種不同的神話與傳說。埃及法老王的皇冠上面有一隻展開頸部的眼鏡蛇 (Uraeus),代表權柄、高貴、與神聖。日本神話中的八岐大蛇 (Yamata no Orochi) 則是擁有八頭八尾,為害人間的大蛇,後來被素盞鳴尊用酒灌醉而宰殺除害。霍皮族印地安人 (Hopi Indians) 則兩年一次跳蛇舞 (snake dance),他們相信蛇可以把他們祈雨的禱告帶入地下,傳達給雨神而得到雨神賜下雨水。佛教的傳說中,蛇神 (Naga) 是一隻眼鏡蛇,當佛陀在菩提樹下默想悟道時,用它七個蛇頭來遮蔽佛陀,免受風雨之苦。希臘神話中,口咬自己尾巴的圓形蛇神 Ouroboros,象徵宇宙的永恆循環與生生不息。醫神Asclepius手中的杖就纏著一隻擁有醫病能力的蛇,杖上纏蛇成為後來醫學的象徵圖騰。
基督信仰的聖經中,創世記一開始就記載蛇比萬物都狡猾,引誘人類始祖夏娃與亞當喫下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園。這隻狡猾無比的蛇也因此被上帝咒詛,終身以腹部爬行地面。上帝並且預言,蛇的後裔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女人後裔要傷蛇的頭。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流浪四十個年頭。以色列人甚至對耶和華所賞賜的嗎哪嫌棄。耶和華就讓曠野中有毒的火蛇進入營中,咬死許多人。以色列人趕快向耶和華認罪,請摩西替他們向耶和華禱告。耶和華就命令摩西用銅作成一隻火蛇的樣子,將銅蛇釘在一根竿子上面,並且高舉該竿子上面的銅蛇。所有被火蛇咬傷的以色列人,只要願意用眼睛仰望那隻被摩西高舉的銅蛇,就可以立刻得到醫治,脫離死亡。
新約中描述夜幕低垂時,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來到耶穌跟前,請教有關永生的議題。當談到重生與進神國的關係時,耶穌突然提到摩西在曠野高舉銅蛇的故事,然後話鋒一轉,說自己也要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人得永生。接下來就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主耶穌竟然用蛇來比喻他自己。這隻銅蛇具有火蛇的外表,卻沒有火蛇的毒性。火蛇會咬人而致命,銅蛇卻可以讓人仰望而救命。主耶穌降生為人,取了罪身的形狀,背負世人的罪孽,但是他自己卻完全無罪。他為了救贖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並沒有永遠被掛在十字架上,他的身體從十字架被取下來,埋入墳墓,第三天上帝讓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並且升天,高舉主耶穌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當我們願意向上帝承認我們的罪孽,並且願意用信心來仰望為救贖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三天以後從墳墓復活,且被上帝高舉到天上的主耶穌時,我們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我們的生命將脫離死亡的陰影,進入永生的盼望。


--
由 Blogger 於 2/08/2013 05:4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是舊,猶久永新

今天是新春,是2013開始的第一天,昨天是2012的最後一天,而在365天前的那一天也曾經是2012的第一天,也是新春。日子似乎就是如此,一天過後,就不再是新的,再過一年後的昨天,又會再被稱為除夕。
日子、時間,是不斷往前推進,不會回頭,只有從新轉為舊。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由哇哇墜地的嬰兒,漸漸變為老態聾鍾的老人,無法回頭再新生。
然創造宇宙的上帝,在自然律裡,設置了一個恩典的禮物──這禮物已被傳講了2000年,似乎是又老又舊的故事,但卻是猶久永新的故事。這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它告訴我們:
有一項事實在好聽,我心歡喜來報;人人若信就攏免驚,真正是通謳咾。
上帝的子耶穌基督,歡喜替我來死,互我會通入祂聖國,永遠及祂徛起。
耶穌替我擔當災難,來死佇十字架,互我時常歡喜平安,用血贖我罪債。
耶穌仁愛無窮無盡,實在未當測度,求主耶穌感化我心,互我歡喜順服。
是舊,猶久永新,是舊,猶久永新,我知,我知是真,是舊,猶久永新。
這是新聖詩第534首的歌詞,它在告訴我們,只要信,就攏免驚。
為什麼「信」就不用懼怕?人生不是常有艱難、困苦、惶恐、害怕、不安嗎?不只擔心現今的生活,更因年老所要面對不知的未來、去處……,而擔心受怕嗎?而這首詩歌的歌詞卻告訴我們,相信一個2000年前的古老故事。對21世紀現代人而言,這話可信嗎?
「信」是一個人領受福音的起點。聖經告訴我們,因信稱義,因信得生。信基督代替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贖回我們,讓我們與神和好,得以稱義。不僅被稱為義,還被高舉成為神的兒女,承受神一切的豐富,包括將來在天上的一切福份、榮耀。
這故事雖已古舊,卻是日日新,時時新的故事,甚至可讓人「重生」的故事。
耶穌曾與一個法利賽人叫尼哥德慕有一段對話:「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猶太人的官。 這人夜�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或譯:「你們必須從上帝那裡領受新生命」)你不要以為希奇。』(約3:1-7)耶穌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從上帝那裡領受「新生命」。保羅也告訴我們,當我們領受這新生命,當我們在基督裡,我們即成為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因此,我們在世的生命會漸漸老舊,但何其恩典,我們竟然能領受神的慈愛,讓我們得以有重生的生命,這生命是全然新的,而且是每日都是新的。只要你願意,讓基督的生命進入你心中,你就是新造的人,這「新生命」將是永遠不會變舊,且要日日更新的新生命。
祝福大家2013的每一天都依靠著那∼∼是舊,猶久永新的故事,而活出新意更新的每一天。





--
由 Blogger 於 2/08/2013 05:4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新春家庭禮拜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 下午6:08

一年三次,你要向我守節。……看那!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出23:14、20) 有一個故事: 有一位藝術家想要畫出全世界最美麗的東西,於是他走遍世界各地尋找臉上帶著笑容、似乎充滿快樂的人,問他們世界最美的是什麼東西,然後把它收集起來、要以圖畫表達出來。 首先,他看見一位牧師,就問說:「在這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牧師回答說:「FAITH! 信是世界最美麗的東西!」過不久,他遇見一個軍人走路抬頭挺胸,雄赳赳氣昂昂、精神抖擻令人羨慕,藝術家問他同樣的問題:「在這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那個軍人立刻回答說:「PEACE!平安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藝術家高興地將它寫下來,繼續走訪各地,看見一位即將結婚的小姐,臉上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又問道:「在這世界上,什麼是最美麗的東西?」她回答說:「LOVE!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 這位藝術家,想來想去,這樣怎麼畫呢?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可以包含「信、愛和平安」這三樣東西呢?想了好久,他想不出一個結果,於是他帶著疲憊失望的心回家。當他一踏進家門,在孩子望著他那雪亮的眼神中,他看見了「信」,在溫柔體貼的妻子臉上看見了「愛」,坐在自己的客廳的感覺是那麼地和諧平靜,他感受到「平安」,這時他高興地跳躍著說:「我終於找到世界最美的東西了!我要把它畫出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就是—家」 新春家庭禮拜: 我們有三大節期: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每年到這些時候,就會有許多的風俗習慣包圍著我們。每逢中秋,總是會買月餅吃柚子、烤肉賞月; 在端午節,無論你愛不愛吃,總會應節應景買粽子吃粽子。農曆春節更是大日子,是全家團圓的時候,每個人想盡辦法回家過年團聚。節慶的不同習俗,將我們的生活點綴得多姿多彩,也感受著「台灣味」,但同時在台灣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們,不是基督徒、不是教會系統的信徒,在這樣的節日裡,四處各地與家庭裡,都會有燒香拜神的活動,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被包圍在這樣的風俗民情中,在平時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一旦到了節慶,很多的習俗,就會讓我們思想要如何適應,如何過節? 今年在年度事工研討會上,有同工建議教會能夠提供「家庭禮拜的教材」,幫助我們兄姐在節期裡透過家庭禮拜來敬拜神過節與感恩。今年開始教牧團隊挑選七個節日:春節、復活節、端午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聖誕節,分別將提供家庭禮拜的教材給兄姐們參考使用,在今天的週報上,我們附上「新春家庭禮拜」參考教材,有破冰活動、詩歌、信息與禱詞,兄姐們可以就家庭需要與情況予以斟酌參考使用,並為此嘗試來守望禱告。盼望對於我們兄姐有所幫助! 對於未曾舉行過家庭禮拜的兄姐與家庭,不要擔心,或許您可以單單使用破冰活動或是唱首詩歌,或是念禱詞、或是說句祝福的話都可以。讓我們從今年開始試試看以此來守節,並在家庭中設立祭壇寶座,讓基督成為我們一家之主。

--
由 Blogger 於 2/02/2013 06:07: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人人來學習,靈命得成長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 下午3:24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和平教會自從開始建堂以後,由於使用華神聚會,場地空間相對不足,所以成人教育課程暫停了一段時間。今年回到新堂,培育委員會特別於2013年春季班,規畫了四門課程。每門課,上課約10-12週。在每主日的上午(十點、十一點半各兩門課),要歡迎各位兄姐一起來參加。
今年春季班的四門課程分別是:
舊約綜覽班:(11:30-12:30)這個課程將介紹舊約聖經,將舊約分為律法書、歷史書、智慧文學和先知書等四大部分,透過這個課程來幫助兄姐快速地綜覽舊約,期待能夠幫助兄姐看見上帝對猶太民族、人類所呈現的心意與拯救的計畫。最適合希望明白舊約各卷經書、時代背景,和猶太人的歷史、傳統,上完這門課,讓你從此以後聽講道遇到舊約時,不再每卷聖經傻傻分不清。
本課程將由和平教會的李俊佑傳道師與曾昭瑞牧師負責上課。
父母成長讀書小組—父母靈修學:(11:30-12:30)這個課程與一般的課程不太一樣,不是教大家如何來教養規範孩子們的品格,或是如何去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反而是願意承認教養子女幫助我們面對父母的不完全和需要,倚靠遠高於我們的那一位,為我們打造一所靈命塑造學校,藉一起閱讀分享『父母靈修學』帶領我們父母走入犧牲的靈性,基督信仰的真正核心。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也不是一當父母就能用基督的愛來照養孩子,盼望這門課幫助我們學習成為一個好父母,讓我們能滿有基督的形象。
本課程將由朱惠慈傳道與何堅仁長老共同上課,限額十五名。
初信造就班:(10:00-11:00)本課程最適合剛到教會不久的慕道友,或是剛接受信仰的初信兄姐參加。這個課程透過有系統的分享基督教信仰,讓學員能夠快速深入掌握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了解基督信仰的價值,讓你「深知所信」不再人云亦云,不被其異教之風動搖,可以分辨什麼是正信的基督教信仰,同時學習如何以生命來回應上帝的揀選與恩典。如果你有朋友正在追求信仰,認識信仰的,不要忘記,推薦這門課給他哦!
本課程將由曾煥雯執事與王道一執事共同上課。
聖經中的婦女:(10:00-11:00)透過閱讀聖經認識幾位婦女的故事,藉由她們的故事激勵我們的信仰生活,每位學員在分享與討論中學習彼此幫助和扶持,建立與上帝更親密的關係。本課程限姐妹參加,弟兄請不要報名哦!以免被擋在門外哀哭切齒了!姐妹們,就請用力地把握機會吧!本課程限額12-15名。
本課程將由宣教師蘇恩惠老師負責授課。
這些課程,希望弟兄姐妹都能夠一起來參加,好讓我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致於閒懶不結果子。新的一年,回到新堂,盼望我們兄弟姐妹,一起來立志,在信仰上更多的追求,接受裝備造就,好讓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跑的更加堅定。

--
由 Blogger 於 1/19/2013 03:2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第二個屬靈的家—小組

2013關顧委員會重點事工之一就是要成立小組,讓弟兄姊妹都能有所歸屬,不論是去關懷人或被關懷,在這之間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
因此最近常到各小組去了解各小組的需要,在最近一次的聚會中,有一位姊妹(她信主到受洗才一年多)在聚會結束後告訴我,原來做基督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受洗後的改變,她的同事都來問她,她就有機會向他們傳福音,原來做基督徒就是把自己做好就好…。她參加小組不到一年,看見她的成長既感動又感恩,一個健康的小組是可幫助人成長、可陪伴人走出心裡的陰霾(她前不久才遇到一個不算小的事)。
小組可成為屬靈的家 ∼ 一起禱告、一起服侍,更重要的是在這屬靈的家學習彼此相愛,耶穌在最後要臨別時,向門徒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十三34~35)
逾越節前,耶穌知道他離開這世界、回父親那�去的時刻到了。他一向愛世上屬於他自己的人,他始終如一地愛他們。…耶穌為門徒洗腳後,就向門徒頒布這條彼此相愛的新命令,而這命令的標準就是基督怎麼愛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彼此相愛。然而,我們若藉著此途徑就可以叫世人認出我們是祂的門徒,耶穌在這夜裡,又重提兩次要彼此相愛: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約十五12)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約十五17)耶穌再再的提醒門徒們要繼續不斷的彼此相愛,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選擇與祂十二個門徒一起共渡,十二其實就是小組理想的人數,耶穌早就為小組立下了典範,以十二個門徒為核心,陪伴他在傳道的過程中一切的經歷。然而,我們也看到耶穌這小組裡也有彼得的背叛、猶大的出賣、門徒間彼此爭相做大等問題,但最終耶穌仍用愛來挽回他們的心,試想,耶穌所帶領的小組都有狀況,何況是我們呢?
因此不用擔心,你的小組因不完全而沮喪,只要我們願意委身在小組,願意以愛為核心,在小組中彼此認識,彼此接納,彼此相愛來關懷我們的小組,或接納小組對你的關懷,那你將得著一個屬靈的家。


--
由 Blogger 於 1/12/2013 03:2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應許美地 (Land of Promise)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讚美主的恩典,帶領我們進入2013年,回想過去三年半的時間,我們拆下了陪伴我們六十二年多的和平舊堂以及鐘樓,也進入了沒有禮拜堂可以敬拜上帝在曠野流浪的日子。感謝上帝,讓我們可以在華神聚會與敬拜。如今我們彷彿已經看到了那應許美地,我們的腳也似乎已經踏入這應許美地。
當年以色列人在接近應許美地之前,由於不斷的抱怨與爭吵,讓帶領他們在曠野渡過四十個年頭的神人摩西,舉杖擊打磐石兩下 (民20:8-11),結果是摩西只能登上尼波山,遙望那片耶和華曾經對亞伯拉罕起誓,將來要賞賜給以色列人的流奶與蜜的應許美地 (申34:1-4)。
耶和華選召約書亞繼續帶領以色列人,由約但河東之地,進入迦南美地。當祭司抬著耶和華的約櫃,順服耶和華的吩咐,將雙腳勇敢的踏進滿溢兩岸的約但河水中時,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神蹟再度出現在以色列人眼前。約但河水立起成壘,以色列民得以走過約但河底的乾地,進入應許美地 (書3:14-17)。
以色列人雖然已經進入了耶和華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是高聳堅固的耶利哥城。以色列人遵照耶和華的命令,跟隨約櫃的帶領,六天安靜的在耶利哥城外繞行,到了第七天繞行七次,祭司吹角,百姓大聲喊叫,結果發生一陣大地震,耶利哥城牆倒蹋,以色列民經歷了進入迦南地後的第一場勝利 (書6:2-5)。這一場勝利,卻讓以色列民對於自己產生過度的信心,對於耶和華的命令也沒有完全遵行,在下一場對艾這個小城的戰役中喫了一場敗仗。約書亞帶領百姓,在耶和華面前痛哭悔改認罪自潔,從失敗中再站起 (書7:10-13)。
到了約書亞第十一章, "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書11:23) 表面上看來,以色列民已經完全的征服了,耶和華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並且約書亞將整個應許美地,按各支派宗族分配給以色列民,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但是,如果再仔細小心的讀下去,我們將會發現,以色列民並沒有真正完全的征服了迦南地。耶布斯人留在耶路撒冷與猶太人同住,一直到大衛王的日子 (書15:63; 撒上5:6-7)。基色人也住在以法蓮人中間,不斷有此消彼長的爭戰,一直到所羅門王的日子 (書16:10; 士1:28-29; 王上9:16)。我們看到的是要完全征服應許美地,是一場持續進行的爭戰過程 (書13:1-6, 13; 17:12)。
上帝帶領我們回到了新堂,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教堂,而是還有許多地方尚待改善的地方。我們在12月23日在新堂舉行聖誕聯合禮拜與慶祝聖誕晚會之後,辦公室收到130個有關新堂須要改善的建議。我們謝謝大家愛教會,為新堂所提的各項建議,會務委員會也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處理。我們肯定各家協力廠商,在建築新堂的過程中,盡心盡力。我們更感謝建築小組、議價小組與會務委員會的每位同工,為了建堂所擺上的時間與努力。我們盼望大家存著感恩態度,一起努力,讓新堂的建築能夠趨近美善。
一棟美麗的新堂,只是提供一個美好的場所,讓我們在這裡敬拜上帝,彼此聯誼,學習真理,分享福音給我們的鄰居。上帝真正想要建造的,是一個美麗的教會,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喜樂的教會。我深信這才是上帝要賞賜給我們的應許美地。求神幫助我們,在建造完美教堂的同時,也能夠讓神在我們中間,用主耶穌的愛來建造我們,成為美好的教會。讓我們同心用堅定的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用冒險的順服,渡過約但河,用完全的信靠,勝過魔鬼的攻擊,用謙卑的悔改,從失敗中站起,用分配責任區,拓展上帝的國度。

--
由 Blogger 於 1/05/2013 03:2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拓植系列(二):住在咱中間

講道內容
拓植系列(二):住在咱中間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1節
約翰福音一章1-14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師
時間: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一. 序言:回家!回家?
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我們終於回到和平教會、青田社區,不知道你感覺如何?是高興嗎?是感動嗎?我還記得以前來到和平教會舊址,要經過外面的圍牆,進門的左邊有個小公佈欄,進來之後左邊是禮拜堂,右邊是以前的牧師館,後來成為辦公室和教室,最右邊則是教育館,是開會、主日學、少契使用的場地。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以前是教會的鐘樓。在和平一段時間的人可能都記得禮拜堂側邊有蓮霧樹,夏天雖然會結很多果子,但並不可口。靠近約翰館的裡面是親子室,另外一角則有一顆大菩提樹。如今舊的和平教會成為往日回憶,現在有全新面貌出現在青田社區。我們的教會在成長,如同孩子身體漸長,得換上新衣,以符合實際需要。上禮拜我們開始使用這全新的場地,發現三樓、四樓和五樓都坐滿了,甚至要使用到地下一樓。也許,和平教會新堂很快又坐滿了,恐怕拓植教會實在是勢在必行的下一步。我們都以歡喜的心回到新堂,回到期待已久的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知我們的回家會不會有人開始感到煩惱和不幸:「喔,糟糕!他們回來聚會了!」「他們以前這麼小間就如此地吵,現在會不會更吵?」也許我們的鄰居正因為我們要回來而感到困擾。和平教會的硬體更新了,人數增長了,我認為我們有更多的責任要善待我們的鄰舍。尤其,耶穌基督不是帶來對立,而是為了見證上帝的愛與和平。今天所讀的經文說耶穌道成肉身,進到我們中間,充滿了恩典與真理。怎麼樣成為這個社區的一份子,住在青田社區當中,是我們需要共同好好思考、謙卑學習的。道成肉身也與拓植教會有著直接關係,盼望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回到新堂之時,以上帝的愛面對我們所住的社區、所關愛的這塊土地。
二. 道成肉身
1.聖經的道成肉身
約翰第一章第一節寫道:「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 (約1:1-2)這一段說像是繞口令,並且有玄妙和神秘感。一方面因為使徒約翰的寫作特色,另一方面則是與希臘思想有關。約翰認為,早在創造以先就有「道」,「道」和上帝同在一起,而且「道」就是上帝。採用「道」(logos)這個字眼是為了與希臘人溝通,因希臘哲學思想裡表達宇宙運作的最高原則,都是源自「道」。道是宇宙普遍永恆的基本存在,是一個沒有形體、沒有意志的抽象概念,就如同現在我們所認識的抽象概念「民主」一樣。但和希臘觀點不同的地方在於,約翰所論述的「道」就是上帝,並且這「道」是有意志、情感的主體。接著約翰說,這位「道」創造了宇宙的一切,創造了之後,又賜下生命,同時是人內在的真光。因為「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簡單地歸納一下約翰的論述:「道」就是上帝,不是抽象思維或原理,而是有主體和位格的;「道」創造宇宙的一切;「道」不僅創造,而且是生命之源;「道」不僅創造,賜下生命,並且光照一切生命,給予清楚、正確的方向。
在了解約翰福音所說的「道」,約翰進一步指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a)這裡提出一個特殊的狀況,道雖然是創造的源頭、生命的源頭、正確方向的源頭,但現在不再位於遙不可及的高天,而是化為肉身住在我們被造物的中間。對希臘人而言「道成肉身」並不容易理解,因為道既然是道,就應該是神聖的,最高等的、無限的,但肉身卻是次等的、有限的。道如果成了肉身,就會失去它原有本質,不能再稱做是「道」。對希臘人而言,約翰所說的道很可能是假的。為了解決疑惑,約翰福音內文一次又一次地強調並舉各樣例子,證明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例如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又說:「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約14:11)
我們對這段聖經的歸納是:約翰所說「道成肉身」的上帝,是擁有全知、全能、全愛的上帝,祂不是抽象的空想,不是心理作用,也不是形而上的理念、理解。道是真實的存在的,而我們怎麼知道他是真實的存在?因他道成肉身的讓人類都能夠看見他,聽見他,觸摸他,感受他。這個人就是耶穌。
2.神學的道成肉身
在神學上,我認為「道成肉身」是形塑基督教神學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因為如果沒有「道成肉身」,三一論、基督論和救恩論當中所形成的矛盾就不會這麼的困難。稍微說明基督論討論的神人二性:耶穌如果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就不該有什麼是他不知道或是他不能。然而很明顯聖經記載耶穌的智慧是漸漸成長的,而且會餓、會累、會痛、會死。上帝與人的特質怎麼能夠同時出現在一個主體的身上呢?這問題在初代教會討論了很久,太強調神性的結果就是耶穌來到世上不過是幻影,若是這樣,耶穌釘在十字架就是虛假疼痛,不過是演戲。相反地,若太強調人性,就只能將耶穌當成聖人,表示他不過是性格、道德、能力高超的人類。這兩個極端都會造成我們對耶穌的錯誤認識。最後基督論的神人二性在主後451年的迦克敦會議得到一個較平衡的解決,也就是說,耶穌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
3.耶穌的道成肉身
耶穌道成肉身是為了什麼呢?又是如何實踐道成肉身呢?有一位長著大痲瘋的病人到耶穌面前,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太8:2b)要知道沒人願意靠近長大麻瘋的患者,他們刻意被隔離起來,被排拒在人群之外。若有人被大痲瘋傳染,皮膚、黏膜、淋巴組織和末梢神經都會受到入侵。這病會叫人在慢慢侵蝕中死亡。大痲瘋在以前是慢性絕症,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有抗生素後,痲瘋病才有治療的曙光。這位長著大痲瘋的人來到耶穌面前,想必是鼓起十足的勇氣,因為耶穌可以合理地按當時的文化與律法,像一般人拒絕他,趕走他,或叫他遠遠的站著。然而耶穌沒有這麼做,反而伸手去摸他,對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太8:3)耶穌站在需要醫治的人身邊,用手摸這人人都避而遠之的人,先以上帝的愛摸他,關懷心靈上的需要,接著,醫治他的疾病。
有一次,耶穌和門徒走在撒馬利亞地區,在中午的時候天氣很熱,耶穌走累了,就坐在井旁休息。有一位婦人到井旁打水,她一個人特地在大熱天的中午打水,必定有特殊的原因。耶穌向這位婦女要水喝,有趣的是她不直接給耶穌水喝,也不掉頭走開,反而開始和耶穌講話。若想像耶穌以君王的身份來這裡,若帶著盛大的隊伍,擁有貼身隨扈,或是穿戴非常的高貴,我猜想這撒馬利亞婦人看見,應該立刻閃得遠遠,因她正是有見不得人的過去才在一個人中午打水。耶穌卻是以一般猶太人的身份,一般的穿著,一般的行路者對她講話。耶穌以平凡的樣貌向她傳講福音,讓她生命重新有機會改變。
耶穌和人在一起,總是主動打破原來的既有的藩籬與隔閡。他離開原有的榮耀和權柄,進入他們當中與各式各樣的人一起吃飯,一起談話,一起生活,一起面對各式各樣的內在的問題。耶穌接納稅吏、罪人、文化下弱勢的婦女、小孩子、外邦人和病患。耶穌的榜樣如腓立比書所說:「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這位真理存在的本身,以屈膝委身的行動,顯示出上帝滿有恩典、慈愛,所以道成肉身是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三. 住在我們中間
1.住在和平教會中間
親愛的弟兄姊妹,若耶穌住在我們和平教會中間,你認為他會如何實踐道成肉身?幾天前傳道師訓練中有一位傳道提出一個社會問題:我們該怎麼關心現在新住民在台灣的生活?台灣現在有許多的移工,離鄉背景到台灣工作,為的是能多賺一點錢,讓故鄉的家人過好一點的日子。他的問題令我反省,如果教會聚會時有人推著一位行動不便的阿公或阿嬤,你會和哪一個人打招呼?回想過去的經驗,我大多會先和輪椅上的人打招呼,卻忘了還有一位推輪椅的人。這是兩位進入教會的人,但是我卻只看到其中的一位。怎麼會這樣呢?耶穌會忽略嗎?我們似乎有種習慣,會自然地把心牆建立起來,自動劃分「非我族類」的人。當我們來禮拜的時候,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一樓的保全人員?他們坐在那裡為工作努力,是否有時我們自動地忽略他,在享受新堂和禮拜與上帝親近的美好時,忘記給予一點親切的關懷?
今年十月教會的宣道年會請了兩位牧師在晚上座談分享,其中一位牧師是真道教會廖文華牧師。還記得他說:當我們看到獨居老人的時候,覺得他們很可憐,所以關心老年事工;當我們看到小朋友的時候,覺得他們很可愛,所以關心兒童事工;當我們看到家庭健全的青少年時,覺得他們很可惡,身在福中不知福還那麼叛逆,一點都不想關心。你覺得道成肉身的耶穌會怎麼做呢?我想廖牧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在這一群青少年當中,他不是先批判或責備,而是先走進他們當中,住在他們當中,然後關心青少年真正的需要。我在帶青少年的時候,常常會有弟兄姊妹給我意見說:你們青少年應該把場地收拾好,應該褲子穿長一點,不要打牌穿拖鞋。其實這些意見都很好,我也知道兄姊的好意和關心,感謝大家先和我或輔導們講,而不是直接指責青少年。這些孩子需要有人道成肉身地住在他們當中,關心他們,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委屈和困難。大部分的時候不是故意的,而是疏忽或忘了。
2.住在青田社區中間
我們回到了青田社區,希望能做M1的社區工作,向我們的鄰居見證上帝的愛。在規劃上,我們希望教會的一樓能夠成為社區的廟口,是一個公開歡迎任何人進來的地方。外展委員會很用心地思考,一樓可以有小型的音樂會,或是有藝文展覽活動,或是社區講座等等,內容很棒又有質感。今年的11/9我去參加在金華公園的一場記錄片放映會,導演游雲霞分享了她對青田社區的觀察,以及在觀察後開始追溯青田社區歷史記憶的故事。我其實很驚訝游老師透過記錄片的拍攝來表達她對青田社區的關懷和認同。青田社區是她住的地方,她想要認識這片土地過去所發生的事,同時關懷這片土地將來的面貌。她所做的事帶給我思考,我問自己:我有像她一樣關心青田社區將來面貌嗎?我有在乎青田社區所發生的事件嗎?我也想要問問教會的兄姊,我們關心這個社區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嗎?如果耶穌是道成肉身住在青田社區當中,他會怎麼做呢?這似乎是我們要深思的問題。
3.住在拓植教會中間
同樣的想法帶到拓植事工裡挑戰也許更大。今天週報刊登的牧函中,有一篇《道成肉身與拓植教會》的文章,我在裡面有整理道成肉身對拓植教會的神學意義。拓植教會對我們教會最直接的挑戰是:和平教會是都市型教會,我們教會運作和經營思維皆是都市型態;換句話說,教會盡可能在軟硬設施採用最最好的品質,例如聘請最好的牧師,聚會最有效率和高素質呈現。都市教會普遍採取上述經營策略。但是,若預備去較為偏遠的都邊地區拓植,相同思維恐怕不適合在地人。例如效率和準時在當地可能被認為無情,相反地,漫無目地的聊天分享或享受互動的情感也許更加重要。如果要拓植教會,就應要配合在地人的習慣、喜好和需求,才有機會住在他們當中。一如耶穌以謙卑委身地配合在猶太人的習慣裡。在地人愛吃什麼,我們就跟著吃什麼;在地人穿什麼樣的衣著,我們就怎麼穿;在地人住什麼樣的房屋,我們就跟著住什麼樣的房屋,一切都以能融入在地為中心。
當我思考在地化的委身時,就會想:如果我已經知道在地的水源可能被污染,那我該怎麼辦?我自己是癌症患者,對健康要求較高,這將是實際的問題。我要住在當地,然後喝別地方的水?還是就喝當地人所喝的水?另外,我願意帶我的妻子和孩子在當地生活嗎?或者是我自己去,而她們留在較安全的環境呢?這些是在地化道成肉身要好好考慮的問題,而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可是有無數的宣教師,例如例如馬偕、戴德生等人,他們跟隨著耶穌的腳步,像耶穌一樣道成肉身,食、衣、住、行,都是使用該處產物,和在地的住民一樣。
四. 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現代有位我們熟知的人物,我認為以她為例頗能說明道成肉身的意涵。她正是德蕾莎修女。她接受服侍窮人的呼召,進入印度的加爾各答時,年紀才二十歲。在加爾各答教書十七年,但一直在安全、舒適的修院圍牆裡面,雖然偶有時候會出去關懷窮人,但總感到不夠。她一直問自己:「我知道教書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我究竟做了什麼來幫助那些牆外的人?上帝不是呼召我服侍窮人嗎?但是我卻一直為富人服務,這是上帝要我做的嗎?」上帝也一定關心牆外的窮人。有次她從外面帶了二十四位窮苦的小女孩回修道院,打算教她們讀書寫字,沒想到這些女孩集體逃跑,因為她們根本不習慣圍牆內的生活。德蕾莎修女忽然意識到:如果要為窮人服務,就必須走出圍牆,成為窮人,進入他們的生活,才能服侍窮人。三十七歲,她才開始真正的服侍窮人。曾有商人看見她的服侍,知道她所屬的修會連衣服都自己洗,就送了一台洗衣機給她們,希望可以幫忙省一些力氣,同時換得多一點時間。然而修會的修女們討論後,決定將洗衣機退還。理由很簡單,因為窮人不會有洗衣機,而且洗衣機是富裕的象徵。
德蕾莎修女學像耶穌一樣,以道成肉身的生命,離開安全舒適的圍牆,進到貧窮者的生活中。因為耶穌道成肉身的榜樣,實際進入我們生活周遭,他放棄天上無比的榮耀,為了愛的緣故卑微自己降生在馬糟中,並在世上渡過和一般人類一樣的生活,進入我們中間,彰顯了他的愛和真理。耶穌是付上代價實踐道成肉身的行動。親愛的弟兄姊妹,跟隨耶穌的人也會願意付上代價,因為這些人明白若不是耶穌付上代價,若不是耶穌的門徒付上代價,若不是歷世歷代以來的聖徒們前仆後繼地付上代價,我們無法認識充滿恩典與真理的上帝,也無法享受從上帝而來滿滿的恩典。
五. 結論:新堂、新年、新心
當我們回到青田社區,進入新堂的時候;當我們即將離開舊的2012年,進入新的2013年的時候,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在道成肉身的信仰生命,是不是也能從聖靈領受新的心志?也許我們開始會習慣享受新禮拜堂好的環境與設施,也許因為教會因愈來愈興盛而我們享受成長和彼此相愛的關係,但有沒有可能在進出教會時,我們可以學一點點像耶穌一樣,放棄一些些的享受和幸福,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投注一些些關懷?有沒有可能我們從以教會為主體的社區宣道,轉化一些些以青田社區在地人的眼光,體會在地人對社區過去的留念與將來面貌的期待?有沒有可能我們願意多一點像耶穌一樣,放下自己原有的習慣和舒適,為了讓人聽見福音的好處,我們可以走出心中的圍牆,到需要福音的地方去,一起和我去拓植教會?願上帝賜給我們全新的心,讓上帝的愛,藉著我們學習道成肉身的耶穌,在我們所居住的土地上,充充滿滿地有上帝的真理和恩典。

--
由 Blogger 於 1/12/2013 03:1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牧函] 舊約五祭與新約活祭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 下午5:09

舊約利未記所記載對耶和華上帝的獻祭(Offerings)有非常多種,其中被視為最主要的共有五種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
燔祭(Burnt Offering)是一種全然奉獻的火祭,代表專一仰望上帝,委身於上帝的意義。素祭(Grain Offering)是禮物的意思,代表回應上帝所賜的恩典,透過奉獻討上帝的喜悅。平安祭(Peace Offering)獻上的祭物,內臟和脂肪要歸給上帝,胸和右腿歸祭司,其餘的部分要和獻祭的人一起分享,平安祭所代表的感恩、甘心樂意、還願的喜樂,不只是到上帝面前,還要與他人分享。贖罪祭(Sin Offering)是人干犯上帝時應當要獻的祭,祭司獻的時候是為祭司自己和全會眾贖罪,然而按不同的人獻不同的祭物。這裡所贖的罪是因無知和誤犯而有罪,而不是故意犯的罪。贖愆祭(Trespass Offering)是贖罪祭的一種,主要是關於賠償和破壞社會的行為,若是得罪了上帝、人、良心和禮儀,應該獻贖愆祭,並加上規定的賠償。
這五種獻祭所要的最終目的是要與上帝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為有罪或不潔的人不能親近神,而必須藉由獻祭而回復聖潔的生命。舊約的祭對新約的基督徒形式上不再適用,但是意義內涵卻可以透過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獻祭來延續。耶穌基督對所為的相信祂的人而言有雙重的身份,一方面祂做為永遠的祭司長久為我們祈求,另一方面祂自己又是祭物,僅一次獻上自己的身體就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祭。因著耶穌是祭司和祭物,我們不再需要像舊約獻祭,只要在耶穌基督裡面,我們就能回復與上帝原有的美好關係。對基督徒而言,我們不再需要獻祭回復關係,那麼,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獻上的呢?
保羅勸基督徒要獻上身體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舊約的祭(除了素祭)都是死祭,必須有祭物的死亡,才能蒙上帝的悅納。然而新約因為耶穌的代贖,我們不需要再用死亡獻祭,反倒要以活著的自己獻祭;過去將死的祭物獻給上帝,現在要將活的自己獻給上帝。換句話說,我們要怎麼活著獻給神會是討上帝喜悅的呢?這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必須要思想的問題。
宣道歷史一直以來都有無數的宣教師前仆後繼把自己活活的獻給上帝,他們認為最好的活祭就是用一生來宣揚主的真道,因此他們飄洋過海到一個還沒有聽見福音又需要福音的地方,投注所有的心力將福音介紹給當地的人。像這樣的宣教師在北台灣有馬偕,中台灣有蘭大衛、梅監務,南台灣有馬雅各,他們都是獻上自己當作活祭的實際例子。對我們和平教會而言,我們應該要如何獻上活祭討神喜悅呢?現在有個獻上活祭的機會!因為不久的將來和平教會即將要去都市邊緣地區拓植新教會,那地方將會需要有人關心,需要有人傳福音,需要有人願意委身。這個人會是你嗎?
願主幫助我們,不論在哪裡或用什麼方式,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願意獻上活祭的基督徒。

--
由 Blogger 於 1/26/2013 05:0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道成肉身與拓植教會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 下午1:59


道成肉身是上帝宣道的具體化。上帝藉由道成肉身實踐宣道,祂並不以強權的力量脅迫人,而是自願委身在人類的住處,進行救贖的計劃,完成上帝的宣道。就如保羅所說的:「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5-8)主耶穌基督為了上帝的宣道,謙卑自我,甚至受辱而死,最終得以完成他的宣道使命。雖然初代教會常做為我們在宣道上的範例,然而耶穌的職份,以及他所展現的日常生活才是宣道典範的主要來源。如果我們不是以耶穌的日常生活和言行舉止為準則,很容易變成只是想辦法讓教會壯大的「教會中心的宣道」,而不是基督國度降臨的「國度中心的宣道」。

耶穌道成肉身的宣道充滿各種不同的、多樣性的、充滿創造力的行動,面對罪人、跟隨者、好事者、官員、社會邊緣人、法利賽人和文士、稅吏、外邦人,每一個祂都有不同的宣道方式。面對不同的事件,祂也採取不同的行動;有時候等候,有時候暗地裡進行,有時候說很多話,有時候一句話也不說。道成肉身在這個世界,面對各式各樣的處境,充滿了各樣的彈性,而不是制式的模式。對於拓植教會而言,這是十足的典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以某個固定的模式實行拓植的工作,而應採取彈性和可變性。

教會若是受呼召參與上帝的宣道,道成肉身就表示教會要走到人群當中,如同耶穌他因肉身而有實際的限制:他是男性,是希伯來人,說當地話,他必須活在他所生活的處境。教會不能夠成天待在自己的地方,採用僅僅自己了解的屬靈語言,舉辦自己喜愛的活動,教會既被呼召來宣道,就要與上帝所預備的處境互動。換句話說,拓植教會先有謙卑的心學習當地的歷史、文化、人群、習慣等等,試著看見他者,減少原先故有的成見和語言。就如同耶穌進入希伯來的文化,以希伯來的生活方式認同人群,拓植必須先有進入當地生活圈的預備。

道成肉身有時候面對一種試探,就是在過分地進入人群後而失去「道」的本質,這種情況到達極端,會成為僅僅社區服務而沒有福音。宣教學學者,博許(Boach)給我們很好的提醒,他說關於關心處境的問題,「福音才是評定的標準。」耶穌道成肉身在世上的日子,並不因著進入這個世界與其他人互動而失去真理之光;因為祂自己就是真理,是不能妥協的。即便對於犯姦淫的婦人,他付出關懷與赦免,但是仍然要求婦人要活在真理裡頭;耶穌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b)。這是教會在實踐道成肉身充滿張力的地方,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6),但又同時是「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8)。這種活在世界又不屬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唯有在道成肉身裡可以找到答案。

拓植教會要道成肉身在這個世界,就應該要參與並生活在人群中,並且服事他們,建立祂的教會,見證屬於上帝國的人如何活出真理。拓植教會不能夠以自身的主觀意識宣道,要放下自己,要有彈性。面對各種不同的人,各樣的事件,都需要在真理當中,以創意的各種方法來服事其他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小心陷入模式、策略、技巧等僵化的公式當中,否則拓植教會不能夠融入社區,無法與當地的人互動。拓植教會要學像耶穌一樣,耶穌說話,將福音宣揚出來,拓植宣道就要去宣揚而不是靜默;耶穌參與在人群生活,拓植的宣道就應該和當地的人一同生活,吃他們所吃,用他們所用,住他們所住,用行動實踐。進入社區,融入社區,但是又屬於上帝而不屬於社區。這就是道成肉身與拓植教會的關係。


--
由 Blogger 於 12/30/2012 01:5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尊神敬祖研習會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 下午6:56


�前分享�思考
1.�最�合��加尊神敬祖研��?
宣教�者David J. Bosch在《更新�化的宣教》一�中提到「宣教即�入文化」「基督教的信仰要��『��(translated) 』到文化的�程,才有可能存在」
尊神敬祖是�每一�身��人文化的基督徒切身相�的��,如果您�心福音�文化的��,面�台�95%未信主的同胞,你一定得��加。
2.尊神敬祖的事工有向文化�斜、在真理上妥�退�的危��?
我�完全理解您的�心。基督永�是教�的��真理的源�,「�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服」,在研��中我�要尊主�大,��服事�方,���方的�心,考��方的需要。有任何���向曾昭瑞牧���公室反映,我�在�前���永生牧�。
3.我�可以更新�人�基督教的刻板印象
�天主教於16世��入中�,及至1807年基督教由����入中�後,祭祖��在朝在民都爆�了�重的�突,�致天主教在中�先盛後衰,曾遭到被禁的命�。新���士亦普遍禁止祭祖,���格的要求,令信者切��祖先的生命��,引起了�人�基督教的�重��,使基督信仰�成「反祖先」的信仰,信徒被�成背宗辱祖的不孝子�,基督教也被��不孝不仁的宗教,�而扼�了�戚朋友信主的��。其��人�父母的孝�,�祖先的�念,本是��一�的教�。我�的�要把生孝做好,成�最有力的信仰��,但也不容忽略在慎�追�上�有的具体作�,�去教��祭祖�拜偶象,���禁示,�在�在�守��真理的前提下,藉合宜的�式�基督徒在死孝上不缺席。
4.你可以�致敬�更好
致敬�的�象是�世者或先祖-藉�花和/或鞠躬,直接向亡者表�的��,包括和平在�的基督徒�致敬�的接受度最高,可�用在��或�墓、敬祖的�合,在和平也行之多年;在佛教或民�其它宗教的公祭,按�家��的需耍,慰�被接受�肯定的比例�高,加上牧�的慰�(�象是亡者家�,有�於祭文的�象是亡者) ,哀思�安慰的表��更完整。我�可以立即��不同�象亡者的��,�行收集�合致敬�的�歌��文,或撰���信者或未信者慰�的�本。
5.和平是高度都�化,知�水�高的老教�,大部分信主已久的兄姊��祭祖的�力,尊神敬祖的事工需要�?
你的福音朋友需要,除非你都�有福音朋友(不�福音)
�牧��是客家人,但他是台大��的工科知�分子,第五代老信徒,一�都�有祭祖的�力,但他的教��友有,而且很�迫。
我�期待�天大家能完整地��到「�人孝道文化�祭祖��之突破」,也能充分����如何感�戴德生、�偕�福音的�故留�子、一身�袍��,如同保��千年前的宣告:「我�是自由的,�人�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人的�人,�要多得人…向�太人,我就作�太人,�要得�太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福音的�故,�要�人同得�福音的好�。」��也同�感��牧�、蔡牧�、翁牧�…�下工程�、��的白袍穿上牧�的�袍��-黑袍,�要�人同得�福音的好�而��反�。
主�:�人孝道文化�祭祖��之突破
��:客家宣教神�院院��永生牧�,平�崇真堂主任牧�
��: 2013/01/12(�六下午) 2:00-5:00
地�: 和平教�五��拜堂 (?)
�容: 包括敬拜,��演�,15分�追思三�和致敬�的DVD播放, Q and A和��,合��3小�
���介: �永生牧�
1958    生於屏��埔,客家人,第五代基督徒
1980    台大化工系��
1982-83年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助理
1986    �神道��士��
1984    研二��拓平�崇真堂,牧�至今。在�拓牧�客家庄的�程中,修改
          研�前人在敬祖事工上努力的成果,�展出追思三�、致敬�、祖先�
          念表三�作品
2003    �神教牧博士科���文《台�祭祖及���式��的突破》
2001    起��兼任客家宣教神�院院�至今。


--
由 Blogger 於 12/22/2012 06:56:00 下午 ��在 和平教會 牧函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