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最新文章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 下午4:34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因為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這個父親其實有兩個失落的兒子,一個在外流浪,另一個雖然看起來在家裏卻也在流浪。那耶穌為什麼說兩個失落兒子的故事呢?
1.從耶穌連續說了三個比喻的上下文。
從上下文中耶穌連續講三個比喻,原因是本章一開始1-3節記載,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的行為,耶穌就先說了失羊的比喻--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就把九十九隻放下,去找那失去的一隻。接續說失錢的比喻--一個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一塊,急忙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找,直到找到。這兩個比喻共同的是什麼?
不在於失去的價值多少,而在於失落的這件事,原本的羊和錢丟掉了,不見了,需要去尋找回來。
2.從最後比喻和前兩個比喻的異同處。
那最後這個比喻和前面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那外出的小兒子浪子,他的爸爸卻沒有出去找,是那浪子自己回來。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故事中的父親的確有出去找,28節,「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這個父親去哪?他去外面要他的大兒子回來,大家是否發現這奇怪的變化。第一個比喻中,牧羊人放下99之乖的羊,去找那隻失落的羊。而第三個比喻中,父親放下那個曾經的浪子,去找那位好像一直都在身邊,乖乖的大兒子。會不會,大兒子也是耶穌在這裡說,真正需要被要找回來的人?
3.從比喻所指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來看。
有喔,透過這樣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整體來看這段經文。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對象是誰?那些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不覺得自己失落,但他們看見耶穌和那些失落的人在一起,反倒有批評責難。耶穌透過三個連續的比喻,要讓他們在聽故事的當中,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就是那「好像那一直在家的,反而成為失落的」,同時,恩典也依然在那裡,他們也是耶穌沒有放棄,也要找回的人。
五、結論與應用
1.再次聽見這個故事,你覺得自己比較像誰?
在這個信仰群體中,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比喻,你覺得自己比較像哪一個?大或小兒子,在每次聽講道信息中,我們可能都會在故事中找到認同的對象,對你我來說,比較像那一個?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
我感覺自己像小兒子,那個會想要走自己的路,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輕原本就該去冒險,不管是外在的路程或內心對父母親的依賴。但也極可能在這當中迷失,或覺得只想依靠自己。後來我也曾在那種失落狼狽中,體會到真的需要上帝。回到天父懷抱的路上,雖擔心不被接納,卻被那份天父滿滿無條件的擁抱所折服和感動,甚至是那萬事巧合般的安排,看見神竟然看重我們到如此。
我也覺得有時,自己又像是大兒子,熱心參與在教會生活中,承擔很多責任和應該做的規定。當別人看我做幸福時,卻有種莫名的疏離,不見得會離開那歡聚的Party,但心卻怪怪的。或許會被人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因著互相比較、或當看見上帝用滿滿恩典給別人時,心中嘀咕。或者因同工間話語而受傷,寧願在門口也不願意進去歡慶的時刻,認為這不公平,甚至稱自己的弟兄,為你的「那個兒子」,而拒絕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和連結。各位弟兄姊妹,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像小兒子,還是像大兒子呢?
2.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結果的用意。
最終,耶穌留給聽眾一個開放的結果,那個大兒子究竟有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一起回到房子內,耶穌沒有說,卻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要是大兒子因著父親所說的那句「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最終體會到那為父的心,漸漸體會到屬於天父的心。回家,是真的體會到天父的心,我們不僅在這開放結果的比喻中,去思想自己是小兒子或大兒子,我們也被呼召去有天父的心。
3.體會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體會天父的心。
上下文中另一個相同處,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快樂,三個比喻中都提到,當找回原本弄丟的羊、錢、人的時候,那種邀請人一起歡喜快樂的心,那樣的喜樂是何等美好,當人能體會天父的心,那種讓大兒子和小兒子和好,跟父親一起高興快樂,因著領受如此大的愛,以致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弟兄姊妹們,也讓你我在生命中,更多體會天父上帝的心,因為這樣,我們貼近天父的心。靠近恩典,也讓我們在恩典中,自己也成為恩典的一部分,擁有為父的心,一起去尋找失喪的人。
八月份即將到來,在這個月當中有父親節、也是教會的外展和親子月,牧師在本週牧函中跟大家分享,外展和親子的關聯,也講到歡慶和旅行,從另外角度將今天主日的信息做呈現。願我們在教會每個月的生活律動中,體會並經歷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的陪伴,和聖靈對我們細微聲音的提醒和感動。

【默想與行動】
1. 試著將自己放在這三個角色中去思想,對你現在的處境有何提醒和啟發?
2. 你曾有過離家冒險和尋找的經歷嗎?回顧這樣的經歷怎樣幫助你成長?



--
由 Blogger 於 9/03/2016 04:3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消息] 160529消息.交誼.代禱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 下午2:05


教會消息
一. 2016年環境主日~看顧自然
6/5(日)早上第二堂禮拜,將邀請環境倫理之父羅斯頓牧師蒞臨證道~
羅斯頓是家族第三代牧師,也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哲學系的傑出教授,他最重要的學術貢獻在於環境倫理的開拓,以及科學與神學關係的探討,因此被尊稱為「環境倫理之父」。他在2003年獲頒基督教最高殊榮的天普登獎(Templeton Prize),並曾在1997-98年連續獲邀擔任蘇格蘭大學著名的紀福講座(Gifford Lectures)講者,是當代自然神學的思想巨擘。
二.周元元牧師就任暨授職感恩禮拜
訂於6/19(日)下午兩點半,舉行周元元牧師就任外展牧師暨授職感恩禮拜,邀請會友踴躍參加。
三.本會成為南園教會的母會
我們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成為南園教會的母會,繼續陪伴協助南園教會儘早由支會升格成為獨立的堂會。(詳細內容請參閱週報p.7-8牧函)
四.端午節家庭禮拜程序單
端午節將至,為協助會友在家中舉行端午節家庭禮拜,牧師團隊編寫節期家庭禮拜程序單,邀請兄姊踴躍至一樓招待處索取。
五.查經班
以斯拉查經班 6/12 (日)上午8:45 高正吉長老 6F03
創世記查經班 6/25 (六)上午9:00 蔡茂堂牧師 5樓禮拜堂
歡迎兄姊一起查考聖經。
六.會友消息
恭喜張博銓執事、葉亭均夫婦,於5/21喜獲千金,請為幼兒在主愛中平安成長代禱。
七.教會環境維護公告
一樓櫃台、二樓辦公室提供報修單,會友如發現教會內部環境有需維修或改善之處,歡迎填寫報修單,教會將會儘速完成修繕。
~邀請弟兄姊妹一同愛護我們的教會~
八.聖誕節活動、教會佈置小組
聖誕節佈道系列籌備即將開始,邀請願意參與總務、行政、戲劇、音樂、編劇、導演、佈置等相關工作人員,有興趣的弟兄姊妹請洽辦公室。
九.教會70週年‧史料文物展
行政部正在籌備「教會70週年‧史料文物展」,懇請兄姊提供具教會紀念價值的物品(贈予或借展)。即日起可交與辦公室,相關同工會妥善保存,借展物品將於展覽後二個月內歸還原主。「教會70週年‧史料文物展」,暫訂於2017年2月5日起。
十.奉獻證明發放
2015年奉獻證明,於本主日在一樓招待處發放,敬請兄姊領取,作為5月報稅之用。
社區部消息
※桌球比賽-賽程表
請相關單位熱烈參加~向辦公室報名
集合(說明)時間:主日下午1:30
開賽時間:2:00
時間 比 賽 隊 伍
本主日 兒主、教師組、小組
6/26 長輩、松年、成契、婦女
8/28 夫婦、社青
10/30 青契、少契
11/27 表演賽
※繪本館消息
繪本館除了日文期刊MOE,新增日文櫃,目前約有50本繪本,歡迎兄姊參閱。
※插花班第八期開班
上課時間:週五晚上7:00
6/3、6/17、6/24、
7/1、7/8、7/15、7/22
地點:1F01
費用:*更正2,100元/人
報名、繳費請洽林予全幹事
宣道部消息
※台大醫院愛心晚會
時間:6/13(一)晚上6:30-8:30
地點:台大醫院D棟十樓電梯間
歡迎教會兄姊一起參與,願意參與的兄姊,請於當天直接前往練習、彩排。
※安瀾橋教會連嫣嫣牧師來信感謝
5/7母親節社區活動歡樂落幕,感謝和平教會兄姊的關心代禱,謝謝你們的二手衣物,於活動中大受歡迎!
我們透過「二手市場、量血壓」留下五十位福音新朋友的名單,請繼續為我們將以電話、讚美操、探訪邀請的事工代禱!
※泰北耿耿小學蕭祖強校長來信感謝
謝謝和平教會的愛心,順利收到兩箱文具字典,豐富學生中心的"中文學校書籍資源"。
團契、小組
※社青團契
 專講:老是甚麼樣子?!
時間:6/17 (五) 晚上7:30
地點:6F03教室
講師:鐘智馨組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歡迎會友踴躍參加。
※婦女團契
 專講:皮膚保養及彩妝
時間:6/7(二)上午10:00-12:00
地點:2F02
講師:周瑞節老師
七星中會婦女事工部
專講:與格陵蘭有約
時間:6/14(二)下午1:10-3:30
地點:公館教會
地址:台北市汀洲路四段85巷2號
講師:鄭恆隆老師
歡迎會友來參加!
※成人團契
成契讀書會第二季查經
~「名畫中的聖經故事」~
時間:每主日上午9:00-9:50
地點:7F05
講師:楊伯威弟兄
日期 內容
本主日 「不肖子 可以回家嗎?」
6/5 因獻詩暫停一次
歡迎大家來參加!
教界消息
七星中會教會與社會部
題目:「強者公義,弱者安全」
時間:6/18(六)上午9:30-下午3:30
地點:和平教會3樓禮拜堂
課程講師:邱昭文博士
報名費:100元/人(含午餐),當天報到繳交(報名截止日:6/13)
報名請洽:2351-3589李明儒傳道
七星中會職場部
題目:「職場好『新』情,人際二三事」
講員:白崇亮長老
時間:6/26(日)下午2:00-4:30
地點:雙連教會7樓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1號
歡迎教會社青兄姊踴躍報名參加。
代禱事項
1.為世界
懇求天父,施恩保守,美國總統歐巴馬亞洲行訪問,與越南日本等國互動交流。願上帝保守本次訪問能強化亞洲區域安定與保有密切的國與國關係。
2.為台灣
我國代表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願上帝保守代表團能與各國有良好互動與交流,協力為疾病防治與健康促進分享彼此經驗。
3.為教會
①本主日為小組主日,願上帝保守每個教會兄姊,都能在教會中得到好的引導與照顧。
②為教會少年、青契、社青的輔導招募禱告,願上帝呼召對信仰有熱情的兄姊參與教會青年的陪伴與造就。
③願上帝保守周元元牧師在教會的適應與工作,有從上帝而來的恩典與帶領。
4.為夥伴教會
※為南園教會禱告
①為6/19主日欲受洗的兄姊感恩和禱告,盼望神帶領和保守信心堅固,看顧他們在主裡信仰日漸成長、強壯。
②請為園區小組在每週四晚上的福音查經禱告,願主藉著祂自己的真理話語吸引人來認識祂。亦請為6/23(四)晚上園區福音聚會禱告,盼望主藉黃瑽寧醫師的生命故事柔軟福音朋友的心。
※為深坑教會禱告
為7/18-20暑期兒童營的行程規劃、內容、師資與招生禱告。
5.為傳道人
為蔡茂堂牧師〜在創欣神學院及東石教會服侍
①為東石教會同工及小組長靈命及服侍禱告。
②為鄉福暑假雙語營及短宣隊的籌劃及各教會、工作區的配搭、同工的招募禱告。
③牧師5/20-6/7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授課,為牧師師母航班、出入平安、時差、氣候調適、居住、身體健康及體力禱告。
④為師母高齡母親的身心安康及照顧禱告。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消息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消息] 160529消息.交誼.代禱


教會消息
一. 2016年環境主日~看顧自然
6/5(日)早上第二堂禮拜,將邀請環境倫理之父羅斯頓牧師蒞臨證道~
羅斯頓是家族第三代牧師,也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哲學系的傑出教授,他最重要的學術貢獻在於環境倫理的開拓,以及科學與神學關係的探討,因此被尊稱為「環境倫理之父」。他在2003年獲頒基督教最高殊榮的天普登獎(Templeton Prize),並曾在1997-98年連續獲邀擔任蘇格蘭大學著名的紀福講座(Gifford Lectures)講者,是當代自然神學的思想巨擘。
二.周元元牧師就任暨授職感恩禮拜
訂於6/19(日)下午兩點半,舉行周元元牧師就任外展牧師暨授職感恩禮拜,邀請會友踴躍參加。
三.本會成為南園教會的母會
我們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成為南園教會的母會,繼續陪伴協助南園教會儘早由支會升格成為獨立的堂會。(詳細內容請參閱週報p.7-8牧函)
四.端午節家庭禮拜程序單
端午節將至,為協助會友在家中舉行端午節家庭禮拜,牧師團隊編寫節期家庭禮拜程序單,邀請兄姊踴躍至一樓招待處索取。
五.查經班
以斯拉查經班 6/12 (日)上午8:45 高正吉長老 6F03
創世記查經班 6/25 (六)上午9:00 蔡茂堂牧師 5樓禮拜堂
歡迎兄姊一起查考聖經。
六.會友消息
恭喜張博銓執事、葉亭均夫婦,於5/21喜獲千金,請為幼兒在主愛中平安成長代禱。
七.教會環境維護公告
一樓櫃台、二樓辦公室提供報修單,會友如發現教會內部環境有需維修或改善之處,歡迎填寫報修單,教會將會儘速完成修繕。
~邀請弟兄姊妹一同愛護我們的教會~
八.聖誕節活動、教會佈置小組
聖誕節佈道系列籌備即將開始,邀請願意參與總務、行政、戲劇、音樂、編劇、導演、佈置等相關工作人員,有興趣的弟兄姊妹請洽辦公室。
九.教會70週年‧史料文物展
行政部正在籌備「教會70週年‧史料文物展」,懇請兄姊提供具教會紀念價值的物品(贈予或借展)。即日起可交與辦公室,相關同工會妥善保存,借展物品將於展覽後二個月內歸還原主。「教會70週年‧史料文物展」,暫訂於2017年2月5日起。
十.奉獻證明發放
2015年奉獻證明,於本主日在一樓招待處發放,敬請兄姊領取,作為5月報稅之用。
社區部消息
※桌球比賽-賽程表
請相關單位熱烈參加~向辦公室報名
集合(說明)時間:主日下午1:30
開賽時間:2:00
時間 比 賽 隊 伍
本主日 兒主、教師組、小組
6/26 長輩、松年、成契、婦女
8/28 夫婦、社青
10/30 青契、少契
11/27 表演賽
※繪本館消息
繪本館除了日文期刊MOE,新增日文櫃,目前約有50本繪本,歡迎兄姊參閱。
※插花班第八期開班
上課時間:週五晚上7:00
6/3、6/17、6/24、
7/1、7/8、7/15、7/22
地點:1F01
費用:*更正2,100元/人
報名、繳費請洽林予全幹事
宣道部消息
※台大醫院愛心晚會
時間:6/13(一)晚上6:30-8:30
地點:台大醫院D棟十樓電梯間
歡迎教會兄姊一起參與,願意參與的兄姊,請於當天直接前往練習、彩排。
※安瀾橋教會連嫣嫣牧師來信感謝
5/7母親節社區活動歡樂落幕,感謝和平教會兄姊的關心代禱,謝謝你們的二手衣物,於活動中大受歡迎!
我們透過「二手市場、量血壓」留下五十位福音新朋友的名單,請繼續為我們將以電話、讚美操、探訪邀請的事工代禱!
※泰北耿耿小學蕭祖強校長來信感謝
謝謝和平教會的愛心,順利收到兩箱文具字典,豐富學生中心的"中文學校書籍資源"。
團契、小組
※社青團契
 專講:老是甚麼樣子?!
時間:6/17 (五) 晚上7:30
地點:6F03教室
講師:鐘智馨組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歡迎會友踴躍參加。
※婦女團契
 專講:皮膚保養及彩妝
時間:6/7(二)上午10:00-12:00
地點:2F02
講師:周瑞節老師
七星中會婦女事工部
專講:與格陵蘭有約
時間:6/14(二)下午1:10-3:30
地點:公館教會
地址:台北市汀洲路四段85巷2號
講師:鄭恆隆老師
歡迎會友來參加!
※成人團契
成契讀書會第二季查經
~「名畫中的聖經故事」~
時間:每主日上午9:00-9:50
地點:7F05
講師:楊伯威弟兄
日期 內容
本主日 「不肖子 可以回家嗎?」
6/5 因獻詩暫停一次
歡迎大家來參加!
教界消息
七星中會教會與社會部
題目:「強者公義,弱者安全」
時間:6/18(六)上午9:30-下午3:30
地點:和平教會3樓禮拜堂
課程講師:邱昭文博士
報名費:100元/人(含午餐),當天報到繳交(報名截止日:6/13)
報名請洽:2351-3589李明儒傳道
七星中會職場部
題目:「職場好『新』情,人際二三事」
講員:白崇亮長老
時間:6/26(日)下午2:00-4:30
地點:雙連教會7樓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1號
歡迎教會社青兄姊踴躍報名參加。
代禱事項
1.為世界
懇求天父,施恩保守,美國總統歐巴馬亞洲行訪問,與越南日本等國互動交流。願上帝保守本次訪問能強化亞洲區域安定與保有密切的國與國關係。
2.為台灣
我國代表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願上帝保守代表團能與各國有良好互動與交流,協力為疾病防治與健康促進分享彼此經驗。
3.為教會
①本主日為小組主日,願上帝保守每個教會兄姊,都能在教會中得到好的引導與照顧。
②為教會少年、青契、社青的輔導招募禱告,願上帝呼召對信仰有熱情的兄姊參與教會青年的陪伴與造就。
③願上帝保守周元元牧師在教會的適應與工作,有從上帝而來的恩典與帶領。
4.為夥伴教會
※為南園教會禱告
①為6/19主日欲受洗的兄姊感恩和禱告,盼望神帶領和保守信心堅固,看顧他們在主裡信仰日漸成長、強壯。
②請為園區小組在每週四晚上的福音查經禱告,願主藉著祂自己的真理話語吸引人來認識祂。亦請為6/23(四)晚上園區福音聚會禱告,盼望主藉黃瑽寧醫師的生命故事柔軟福音朋友的心。
※為深坑教會禱告
為7/18-20暑期兒童營的行程規劃、內容、師資與招生禱告。
5.為傳道人
為蔡茂堂牧師〜在創欣神學院及東石教會服侍
①為東石教會同工及小組長靈命及服侍禱告。
②為鄉福暑假雙語營及短宣隊的籌劃及各教會、工作區的配搭、同工的招募禱告。
③牧師5/20-6/7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授課,為牧師師母航班、出入平安、時差、氣候調適、居住、身體健康及體力禱告。
④為師母高齡母親的身心安康及照顧禱告。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消息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4: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由 Blogger 於 5/28/2016 02:05:00 下午 張貼在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