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013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快報 :

[和平教會 牧函] 人人來學習,靈命得成長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 下午3:24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和平教會自從開始建堂以後,由於使用華神聚會,場地空間相對不足,所以成人教育課程暫停了一段時間。今年回到新堂,培育委員會特別於2013年春季班,規畫了四門課程。每門課,上課約10-12週。在每主日的上午(十點、十一點半各兩門課),要歡迎各位兄姐一起來參加。
今年春季班的四門課程分別是:
舊約綜覽班:(11:30-12:30)這個課程將介紹舊約聖經,將舊約分為律法書、歷史書、智慧文學和先知書等四大部分,透過這個課程來幫助兄姐快速地綜覽舊約,期待能夠幫助兄姐看見上帝對猶太民族、人類所呈現的心意與拯救的計畫。最適合希望明白舊約各卷經書、時代背景,和猶太人的歷史、傳統,上完這門課,讓你從此以後聽講道遇到舊約時,不再每卷聖經傻傻分不清。
本課程將由和平教會的李俊佑傳道師與曾昭瑞牧師負責上課。
父母成長讀書小組—父母靈修學:(11:30-12:30)這個課程與一般的課程不太一樣,不是教大家如何來教養規範孩子們的品格,或是如何去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反而是願意承認教養子女幫助我們面對父母的不完全和需要,倚靠遠高於我們的那一位,為我們打造一所靈命塑造學校,藉一起閱讀分享『父母靈修學』帶領我們父母走入犧牲的靈性,基督信仰的真正核心。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也不是一當父母就能用基督的愛來照養孩子,盼望這門課幫助我們學習成為一個好父母,讓我們能滿有基督的形象。
本課程將由朱惠慈傳道與何堅仁長老共同上課,限額十五名。
初信造就班:(10:00-11:00)本課程最適合剛到教會不久的慕道友,或是剛接受信仰的初信兄姐參加。這個課程透過有系統的分享基督教信仰,讓學員能夠快速深入掌握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了解基督信仰的價值,讓你「深知所信」不再人云亦云,不被其異教之風動搖,可以分辨什麼是正信的基督教信仰,同時學習如何以生命來回應上帝的揀選與恩典。如果你有朋友正在追求信仰,認識信仰的,不要忘記,推薦這門課給他哦!
本課程將由曾煥雯執事與王道一執事共同上課。
聖經中的婦女:(10:00-11:00)透過閱讀聖經認識幾位婦女的故事,藉由她們的故事激勵我們的信仰生活,每位學員在分享與討論中學習彼此幫助和扶持,建立與上帝更親密的關係。本課程限姐妹參加,弟兄請不要報名哦!以免被擋在門外哀哭切齒了!姐妹們,就請用力地把握機會吧!本課程限額12-15名。
本課程將由宣教師蘇恩惠老師負責授課。
這些課程,希望弟兄姐妹都能夠一起來參加,好讓我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致於閒懶不結果子。新的一年,回到新堂,盼望我們兄弟姐妹,一起來立志,在信仰上更多的追求,接受裝備造就,好讓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跑的更加堅定。

--
由 Blogger 於 1/19/2013 03:2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第二個屬靈的家—小組

2013關顧委員會重點事工之一就是要成立小組,讓弟兄姊妹都能有所歸屬,不論是去關懷人或被關懷,在這之間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
因此最近常到各小組去了解各小組的需要,在最近一次的聚會中,有一位姊妹(她信主到受洗才一年多)在聚會結束後告訴我,原來做基督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受洗後的改變,她的同事都來問她,她就有機會向他們傳福音,原來做基督徒就是把自己做好就好…。她參加小組不到一年,看見她的成長既感動又感恩,一個健康的小組是可幫助人成長、可陪伴人走出心裡的陰霾(她前不久才遇到一個不算小的事)。
小組可成為屬靈的家 ∼ 一起禱告、一起服侍,更重要的是在這屬靈的家學習彼此相愛,耶穌在最後要臨別時,向門徒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十三34~35)
逾越節前,耶穌知道他離開這世界、回父親那�去的時刻到了。他一向愛世上屬於他自己的人,他始終如一地愛他們。…耶穌為門徒洗腳後,就向門徒頒布這條彼此相愛的新命令,而這命令的標準就是基督怎麼愛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彼此相愛。然而,我們若藉著此途徑就可以叫世人認出我們是祂的門徒,耶穌在這夜裡,又重提兩次要彼此相愛: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約十五12)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約十五17)耶穌再再的提醒門徒們要繼續不斷的彼此相愛,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選擇與祂十二個門徒一起共渡,十二其實就是小組理想的人數,耶穌早就為小組立下了典範,以十二個門徒為核心,陪伴他在傳道的過程中一切的經歷。然而,我們也看到耶穌這小組裡也有彼得的背叛、猶大的出賣、門徒間彼此爭相做大等問題,但最終耶穌仍用愛來挽回他們的心,試想,耶穌所帶領的小組都有狀況,何況是我們呢?
因此不用擔心,你的小組因不完全而沮喪,只要我們願意委身在小組,願意以愛為核心,在小組中彼此認識,彼此接納,彼此相愛來關懷我們的小組,或接納小組對你的關懷,那你將得著一個屬靈的家。


--
由 Blogger 於 1/12/2013 03:2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應許美地 (Land of Promise)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讚美主的恩典,帶領我們進入2013年,回想過去三年半的時間,我們拆下了陪伴我們六十二年多的和平舊堂以及鐘樓,也進入了沒有禮拜堂可以敬拜上帝在曠野流浪的日子。感謝上帝,讓我們可以在華神聚會與敬拜。如今我們彷彿已經看到了那應許美地,我們的腳也似乎已經踏入這應許美地。
當年以色列人在接近應許美地之前,由於不斷的抱怨與爭吵,讓帶領他們在曠野渡過四十個年頭的神人摩西,舉杖擊打磐石兩下 (民20:8-11),結果是摩西只能登上尼波山,遙望那片耶和華曾經對亞伯拉罕起誓,將來要賞賜給以色列人的流奶與蜜的應許美地 (申34:1-4)。
耶和華選召約書亞繼續帶領以色列人,由約但河東之地,進入迦南美地。當祭司抬著耶和華的約櫃,順服耶和華的吩咐,將雙腳勇敢的踏進滿溢兩岸的約但河水中時,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神蹟再度出現在以色列人眼前。約但河水立起成壘,以色列民得以走過約但河底的乾地,進入應許美地 (書3:14-17)。
以色列人雖然已經進入了耶和華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是高聳堅固的耶利哥城。以色列人遵照耶和華的命令,跟隨約櫃的帶領,六天安靜的在耶利哥城外繞行,到了第七天繞行七次,祭司吹角,百姓大聲喊叫,結果發生一陣大地震,耶利哥城牆倒蹋,以色列民經歷了進入迦南地後的第一場勝利 (書6:2-5)。這一場勝利,卻讓以色列民對於自己產生過度的信心,對於耶和華的命令也沒有完全遵行,在下一場對艾這個小城的戰役中喫了一場敗仗。約書亞帶領百姓,在耶和華面前痛哭悔改認罪自潔,從失敗中再站起 (書7:10-13)。
到了約書亞第十一章, "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書11:23) 表面上看來,以色列民已經完全的征服了,耶和華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並且約書亞將整個應許美地,按各支派宗族分配給以色列民,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但是,如果再仔細小心的讀下去,我們將會發現,以色列民並沒有真正完全的征服了迦南地。耶布斯人留在耶路撒冷與猶太人同住,一直到大衛王的日子 (書15:63; 撒上5:6-7)。基色人也住在以法蓮人中間,不斷有此消彼長的爭戰,一直到所羅門王的日子 (書16:10; 士1:28-29; 王上9:16)。我們看到的是要完全征服應許美地,是一場持續進行的爭戰過程 (書13:1-6, 13; 17:12)。
上帝帶領我們回到了新堂,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教堂,而是還有許多地方尚待改善的地方。我們在12月23日在新堂舉行聖誕聯合禮拜與慶祝聖誕晚會之後,辦公室收到130個有關新堂須要改善的建議。我們謝謝大家愛教會,為新堂所提的各項建議,會務委員會也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處理。我們肯定各家協力廠商,在建築新堂的過程中,盡心盡力。我們更感謝建築小組、議價小組與會務委員會的每位同工,為了建堂所擺上的時間與努力。我們盼望大家存著感恩態度,一起努力,讓新堂的建築能夠趨近美善。
一棟美麗的新堂,只是提供一個美好的場所,讓我們在這裡敬拜上帝,彼此聯誼,學習真理,分享福音給我們的鄰居。上帝真正想要建造的,是一個美麗的教會,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喜樂的教會。我深信這才是上帝要賞賜給我們的應許美地。求神幫助我們,在建造完美教堂的同時,也能夠讓神在我們中間,用主耶穌的愛來建造我們,成為美好的教會。讓我們同心用堅定的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用冒險的順服,渡過約但河,用完全的信靠,勝過魔鬼的攻擊,用謙卑的悔改,從失敗中站起,用分配責任區,拓展上帝的國度。

--
由 Blogger 於 1/05/2013 03:2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拓植系列(二):住在咱中間

講道內容
拓植系列(二):住在咱中間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1節
約翰福音一章1-14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師
時間: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一. 序言:回家!回家?
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我們終於回到和平教會、青田社區,不知道你感覺如何?是高興嗎?是感動嗎?我還記得以前來到和平教會舊址,要經過外面的圍牆,進門的左邊有個小公佈欄,進來之後左邊是禮拜堂,右邊是以前的牧師館,後來成為辦公室和教室,最右邊則是教育館,是開會、主日學、少契使用的場地。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以前是教會的鐘樓。在和平一段時間的人可能都記得禮拜堂側邊有蓮霧樹,夏天雖然會結很多果子,但並不可口。靠近約翰館的裡面是親子室,另外一角則有一顆大菩提樹。如今舊的和平教會成為往日回憶,現在有全新面貌出現在青田社區。我們的教會在成長,如同孩子身體漸長,得換上新衣,以符合實際需要。上禮拜我們開始使用這全新的場地,發現三樓、四樓和五樓都坐滿了,甚至要使用到地下一樓。也許,和平教會新堂很快又坐滿了,恐怕拓植教會實在是勢在必行的下一步。我們都以歡喜的心回到新堂,回到期待已久的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知我們的回家會不會有人開始感到煩惱和不幸:「喔,糟糕!他們回來聚會了!」「他們以前這麼小間就如此地吵,現在會不會更吵?」也許我們的鄰居正因為我們要回來而感到困擾。和平教會的硬體更新了,人數增長了,我認為我們有更多的責任要善待我們的鄰舍。尤其,耶穌基督不是帶來對立,而是為了見證上帝的愛與和平。今天所讀的經文說耶穌道成肉身,進到我們中間,充滿了恩典與真理。怎麼樣成為這個社區的一份子,住在青田社區當中,是我們需要共同好好思考、謙卑學習的。道成肉身也與拓植教會有著直接關係,盼望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回到新堂之時,以上帝的愛面對我們所住的社區、所關愛的這塊土地。
二. 道成肉身
1.聖經的道成肉身
約翰第一章第一節寫道:「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 (約1:1-2)這一段說像是繞口令,並且有玄妙和神秘感。一方面因為使徒約翰的寫作特色,另一方面則是與希臘思想有關。約翰認為,早在創造以先就有「道」,「道」和上帝同在一起,而且「道」就是上帝。採用「道」(logos)這個字眼是為了與希臘人溝通,因希臘哲學思想裡表達宇宙運作的最高原則,都是源自「道」。道是宇宙普遍永恆的基本存在,是一個沒有形體、沒有意志的抽象概念,就如同現在我們所認識的抽象概念「民主」一樣。但和希臘觀點不同的地方在於,約翰所論述的「道」就是上帝,並且這「道」是有意志、情感的主體。接著約翰說,這位「道」創造了宇宙的一切,創造了之後,又賜下生命,同時是人內在的真光。因為「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簡單地歸納一下約翰的論述:「道」就是上帝,不是抽象思維或原理,而是有主體和位格的;「道」創造宇宙的一切;「道」不僅創造,而且是生命之源;「道」不僅創造,賜下生命,並且光照一切生命,給予清楚、正確的方向。
在了解約翰福音所說的「道」,約翰進一步指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a)這裡提出一個特殊的狀況,道雖然是創造的源頭、生命的源頭、正確方向的源頭,但現在不再位於遙不可及的高天,而是化為肉身住在我們被造物的中間。對希臘人而言「道成肉身」並不容易理解,因為道既然是道,就應該是神聖的,最高等的、無限的,但肉身卻是次等的、有限的。道如果成了肉身,就會失去它原有本質,不能再稱做是「道」。對希臘人而言,約翰所說的道很可能是假的。為了解決疑惑,約翰福音內文一次又一次地強調並舉各樣例子,證明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例如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又說:「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約14:11)
我們對這段聖經的歸納是:約翰所說「道成肉身」的上帝,是擁有全知、全能、全愛的上帝,祂不是抽象的空想,不是心理作用,也不是形而上的理念、理解。道是真實的存在的,而我們怎麼知道他是真實的存在?因他道成肉身的讓人類都能夠看見他,聽見他,觸摸他,感受他。這個人就是耶穌。
2.神學的道成肉身
在神學上,我認為「道成肉身」是形塑基督教神學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因為如果沒有「道成肉身」,三一論、基督論和救恩論當中所形成的矛盾就不會這麼的困難。稍微說明基督論討論的神人二性:耶穌如果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就不該有什麼是他不知道或是他不能。然而很明顯聖經記載耶穌的智慧是漸漸成長的,而且會餓、會累、會痛、會死。上帝與人的特質怎麼能夠同時出現在一個主體的身上呢?這問題在初代教會討論了很久,太強調神性的結果就是耶穌來到世上不過是幻影,若是這樣,耶穌釘在十字架就是虛假疼痛,不過是演戲。相反地,若太強調人性,就只能將耶穌當成聖人,表示他不過是性格、道德、能力高超的人類。這兩個極端都會造成我們對耶穌的錯誤認識。最後基督論的神人二性在主後451年的迦克敦會議得到一個較平衡的解決,也就是說,耶穌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
3.耶穌的道成肉身
耶穌道成肉身是為了什麼呢?又是如何實踐道成肉身呢?有一位長著大痲瘋的病人到耶穌面前,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太8:2b)要知道沒人願意靠近長大麻瘋的患者,他們刻意被隔離起來,被排拒在人群之外。若有人被大痲瘋傳染,皮膚、黏膜、淋巴組織和末梢神經都會受到入侵。這病會叫人在慢慢侵蝕中死亡。大痲瘋在以前是慢性絕症,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有抗生素後,痲瘋病才有治療的曙光。這位長著大痲瘋的人來到耶穌面前,想必是鼓起十足的勇氣,因為耶穌可以合理地按當時的文化與律法,像一般人拒絕他,趕走他,或叫他遠遠的站著。然而耶穌沒有這麼做,反而伸手去摸他,對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太8:3)耶穌站在需要醫治的人身邊,用手摸這人人都避而遠之的人,先以上帝的愛摸他,關懷心靈上的需要,接著,醫治他的疾病。
有一次,耶穌和門徒走在撒馬利亞地區,在中午的時候天氣很熱,耶穌走累了,就坐在井旁休息。有一位婦人到井旁打水,她一個人特地在大熱天的中午打水,必定有特殊的原因。耶穌向這位婦女要水喝,有趣的是她不直接給耶穌水喝,也不掉頭走開,反而開始和耶穌講話。若想像耶穌以君王的身份來這裡,若帶著盛大的隊伍,擁有貼身隨扈,或是穿戴非常的高貴,我猜想這撒馬利亞婦人看見,應該立刻閃得遠遠,因她正是有見不得人的過去才在一個人中午打水。耶穌卻是以一般猶太人的身份,一般的穿著,一般的行路者對她講話。耶穌以平凡的樣貌向她傳講福音,讓她生命重新有機會改變。
耶穌和人在一起,總是主動打破原來的既有的藩籬與隔閡。他離開原有的榮耀和權柄,進入他們當中與各式各樣的人一起吃飯,一起談話,一起生活,一起面對各式各樣的內在的問題。耶穌接納稅吏、罪人、文化下弱勢的婦女、小孩子、外邦人和病患。耶穌的榜樣如腓立比書所說:「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這位真理存在的本身,以屈膝委身的行動,顯示出上帝滿有恩典、慈愛,所以道成肉身是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三. 住在我們中間
1.住在和平教會中間
親愛的弟兄姊妹,若耶穌住在我們和平教會中間,你認為他會如何實踐道成肉身?幾天前傳道師訓練中有一位傳道提出一個社會問題:我們該怎麼關心現在新住民在台灣的生活?台灣現在有許多的移工,離鄉背景到台灣工作,為的是能多賺一點錢,讓故鄉的家人過好一點的日子。他的問題令我反省,如果教會聚會時有人推著一位行動不便的阿公或阿嬤,你會和哪一個人打招呼?回想過去的經驗,我大多會先和輪椅上的人打招呼,卻忘了還有一位推輪椅的人。這是兩位進入教會的人,但是我卻只看到其中的一位。怎麼會這樣呢?耶穌會忽略嗎?我們似乎有種習慣,會自然地把心牆建立起來,自動劃分「非我族類」的人。當我們來禮拜的時候,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一樓的保全人員?他們坐在那裡為工作努力,是否有時我們自動地忽略他,在享受新堂和禮拜與上帝親近的美好時,忘記給予一點親切的關懷?
今年十月教會的宣道年會請了兩位牧師在晚上座談分享,其中一位牧師是真道教會廖文華牧師。還記得他說:當我們看到獨居老人的時候,覺得他們很可憐,所以關心老年事工;當我們看到小朋友的時候,覺得他們很可愛,所以關心兒童事工;當我們看到家庭健全的青少年時,覺得他們很可惡,身在福中不知福還那麼叛逆,一點都不想關心。你覺得道成肉身的耶穌會怎麼做呢?我想廖牧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在這一群青少年當中,他不是先批判或責備,而是先走進他們當中,住在他們當中,然後關心青少年真正的需要。我在帶青少年的時候,常常會有弟兄姊妹給我意見說:你們青少年應該把場地收拾好,應該褲子穿長一點,不要打牌穿拖鞋。其實這些意見都很好,我也知道兄姊的好意和關心,感謝大家先和我或輔導們講,而不是直接指責青少年。這些孩子需要有人道成肉身地住在他們當中,關心他們,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委屈和困難。大部分的時候不是故意的,而是疏忽或忘了。
2.住在青田社區中間
我們回到了青田社區,希望能做M1的社區工作,向我們的鄰居見證上帝的愛。在規劃上,我們希望教會的一樓能夠成為社區的廟口,是一個公開歡迎任何人進來的地方。外展委員會很用心地思考,一樓可以有小型的音樂會,或是有藝文展覽活動,或是社區講座等等,內容很棒又有質感。今年的11/9我去參加在金華公園的一場記錄片放映會,導演游雲霞分享了她對青田社區的觀察,以及在觀察後開始追溯青田社區歷史記憶的故事。我其實很驚訝游老師透過記錄片的拍攝來表達她對青田社區的關懷和認同。青田社區是她住的地方,她想要認識這片土地過去所發生的事,同時關懷這片土地將來的面貌。她所做的事帶給我思考,我問自己:我有像她一樣關心青田社區將來面貌嗎?我有在乎青田社區所發生的事件嗎?我也想要問問教會的兄姊,我們關心這個社區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嗎?如果耶穌是道成肉身住在青田社區當中,他會怎麼做呢?這似乎是我們要深思的問題。
3.住在拓植教會中間
同樣的想法帶到拓植事工裡挑戰也許更大。今天週報刊登的牧函中,有一篇《道成肉身與拓植教會》的文章,我在裡面有整理道成肉身對拓植教會的神學意義。拓植教會對我們教會最直接的挑戰是:和平教會是都市型教會,我們教會運作和經營思維皆是都市型態;換句話說,教會盡可能在軟硬設施採用最最好的品質,例如聘請最好的牧師,聚會最有效率和高素質呈現。都市教會普遍採取上述經營策略。但是,若預備去較為偏遠的都邊地區拓植,相同思維恐怕不適合在地人。例如效率和準時在當地可能被認為無情,相反地,漫無目地的聊天分享或享受互動的情感也許更加重要。如果要拓植教會,就應要配合在地人的習慣、喜好和需求,才有機會住在他們當中。一如耶穌以謙卑委身地配合在猶太人的習慣裡。在地人愛吃什麼,我們就跟著吃什麼;在地人穿什麼樣的衣著,我們就怎麼穿;在地人住什麼樣的房屋,我們就跟著住什麼樣的房屋,一切都以能融入在地為中心。
當我思考在地化的委身時,就會想:如果我已經知道在地的水源可能被污染,那我該怎麼辦?我自己是癌症患者,對健康要求較高,這將是實際的問題。我要住在當地,然後喝別地方的水?還是就喝當地人所喝的水?另外,我願意帶我的妻子和孩子在當地生活嗎?或者是我自己去,而她們留在較安全的環境呢?這些是在地化道成肉身要好好考慮的問題,而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可是有無數的宣教師,例如例如馬偕、戴德生等人,他們跟隨著耶穌的腳步,像耶穌一樣道成肉身,食、衣、住、行,都是使用該處產物,和在地的住民一樣。
四. 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現代有位我們熟知的人物,我認為以她為例頗能說明道成肉身的意涵。她正是德蕾莎修女。她接受服侍窮人的呼召,進入印度的加爾各答時,年紀才二十歲。在加爾各答教書十七年,但一直在安全、舒適的修院圍牆裡面,雖然偶有時候會出去關懷窮人,但總感到不夠。她一直問自己:「我知道教書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我究竟做了什麼來幫助那些牆外的人?上帝不是呼召我服侍窮人嗎?但是我卻一直為富人服務,這是上帝要我做的嗎?」上帝也一定關心牆外的窮人。有次她從外面帶了二十四位窮苦的小女孩回修道院,打算教她們讀書寫字,沒想到這些女孩集體逃跑,因為她們根本不習慣圍牆內的生活。德蕾莎修女忽然意識到:如果要為窮人服務,就必須走出圍牆,成為窮人,進入他們的生活,才能服侍窮人。三十七歲,她才開始真正的服侍窮人。曾有商人看見她的服侍,知道她所屬的修會連衣服都自己洗,就送了一台洗衣機給她們,希望可以幫忙省一些力氣,同時換得多一點時間。然而修會的修女們討論後,決定將洗衣機退還。理由很簡單,因為窮人不會有洗衣機,而且洗衣機是富裕的象徵。
德蕾莎修女學像耶穌一樣,以道成肉身的生命,離開安全舒適的圍牆,進到貧窮者的生活中。因為耶穌道成肉身的榜樣,實際進入我們生活周遭,他放棄天上無比的榮耀,為了愛的緣故卑微自己降生在馬糟中,並在世上渡過和一般人類一樣的生活,進入我們中間,彰顯了他的愛和真理。耶穌是付上代價實踐道成肉身的行動。親愛的弟兄姊妹,跟隨耶穌的人也會願意付上代價,因為這些人明白若不是耶穌付上代價,若不是耶穌的門徒付上代價,若不是歷世歷代以來的聖徒們前仆後繼地付上代價,我們無法認識充滿恩典與真理的上帝,也無法享受從上帝而來滿滿的恩典。
五. 結論:新堂、新年、新心
當我們回到青田社區,進入新堂的時候;當我們即將離開舊的2012年,進入新的2013年的時候,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在道成肉身的信仰生命,是不是也能從聖靈領受新的心志?也許我們開始會習慣享受新禮拜堂好的環境與設施,也許因為教會因愈來愈興盛而我們享受成長和彼此相愛的關係,但有沒有可能在進出教會時,我們可以學一點點像耶穌一樣,放棄一些些的享受和幸福,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投注一些些關懷?有沒有可能我們從以教會為主體的社區宣道,轉化一些些以青田社區在地人的眼光,體會在地人對社區過去的留念與將來面貌的期待?有沒有可能我們願意多一點像耶穌一樣,放下自己原有的習慣和舒適,為了讓人聽見福音的好處,我們可以走出心中的圍牆,到需要福音的地方去,一起和我去拓植教會?願上帝賜給我們全新的心,讓上帝的愛,藉著我們學習道成肉身的耶穌,在我們所居住的土地上,充充滿滿地有上帝的真理和恩典。

--
由 Blogger 於 1/12/2013 03:1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牧函] 舊約五祭與新約活祭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 下午5:09

舊約利未記所記載對耶和華上帝的獻祭(Offerings)有非常多種,其中被視為最主要的共有五種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
燔祭(Burnt Offering)是一種全然奉獻的火祭,代表專一仰望上帝,委身於上帝的意義。素祭(Grain Offering)是禮物的意思,代表回應上帝所賜的恩典,透過奉獻討上帝的喜悅。平安祭(Peace Offering)獻上的祭物,內臟和脂肪要歸給上帝,胸和右腿歸祭司,其餘的部分要和獻祭的人一起分享,平安祭所代表的感恩、甘心樂意、還願的喜樂,不只是到上帝面前,還要與他人分享。贖罪祭(Sin Offering)是人干犯上帝時應當要獻的祭,祭司獻的時候是為祭司自己和全會眾贖罪,然而按不同的人獻不同的祭物。這裡所贖的罪是因無知和誤犯而有罪,而不是故意犯的罪。贖愆祭(Trespass Offering)是贖罪祭的一種,主要是關於賠償和破壞社會的行為,若是得罪了上帝、人、良心和禮儀,應該獻贖愆祭,並加上規定的賠償。
這五種獻祭所要的最終目的是要與上帝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為有罪或不潔的人不能親近神,而必須藉由獻祭而回復聖潔的生命。舊約的祭對新約的基督徒形式上不再適用,但是意義內涵卻可以透過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獻祭來延續。耶穌基督對所為的相信祂的人而言有雙重的身份,一方面祂做為永遠的祭司長久為我們祈求,另一方面祂自己又是祭物,僅一次獻上自己的身體就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祭。因著耶穌是祭司和祭物,我們不再需要像舊約獻祭,只要在耶穌基督裡面,我們就能回復與上帝原有的美好關係。對基督徒而言,我們不再需要獻祭回復關係,那麼,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獻上的呢?
保羅勸基督徒要獻上身體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舊約的祭(除了素祭)都是死祭,必須有祭物的死亡,才能蒙上帝的悅納。然而新約因為耶穌的代贖,我們不需要再用死亡獻祭,反倒要以活著的自己獻祭;過去將死的祭物獻給上帝,現在要將活的自己獻給上帝。換句話說,我們要怎麼活著獻給神會是討上帝喜悅的呢?這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必須要思想的問題。
宣道歷史一直以來都有無數的宣教師前仆後繼把自己活活的獻給上帝,他們認為最好的活祭就是用一生來宣揚主的真道,因此他們飄洋過海到一個還沒有聽見福音又需要福音的地方,投注所有的心力將福音介紹給當地的人。像這樣的宣教師在北台灣有馬偕,中台灣有蘭大衛、梅監務,南台灣有馬雅各,他們都是獻上自己當作活祭的實際例子。對我們和平教會而言,我們應該要如何獻上活祭討神喜悅呢?現在有個獻上活祭的機會!因為不久的將來和平教會即將要去都市邊緣地區拓植新教會,那地方將會需要有人關心,需要有人傳福音,需要有人願意委身。這個人會是你嗎?
願主幫助我們,不論在哪裡或用什麼方式,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願意獻上活祭的基督徒。

--
由 Blogger 於 1/26/2013 05:0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