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最新文章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金華寒假服務隊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 上午11:58

和平金華寒假服務隊

和平教會的少契、青契將在1/24-28(五-二)前往新竹縣竹東館上國小舉行福音隊,目前學員報名已經超過120人。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天營會,但是,對我們而是一個重要的學習。

這次的營隊,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建立金華國中與和平教會青少年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因為一年一次的服務隊,若扣掉國三的學生,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與金華國中的學生建立深刻的連結,所以我們希望在寒假增加一梯次的服務隊,來連結建立關係。

第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服務隊來幫助其他的教會,能夠建立類似結合地方教會社區國中與機構合作的模式,使更多的教會投入服務學習的福音工作。所以這次我們有與板橋行道會一起參與在這樣的事工中。希望透過這樣的經驗的傳承可以帶給其他教會祝福。

這次的營會,也需要教會的兄姐一起來參與預備給小朋友禮物,若是您家中有不用的布偶玩具,或是其他文具,適合提供給國小小朋友當作禮物,歡迎您在1/19(日)前,提供給曾昭瑞牧師,以利我們準時打包帶到館上國小。

最後要與大家分享一件事,今年我們前往南投中寮的清水服務隊,獲得了台北市教育局102年度中等以上學校服務學習績優學生團隊特優!當然了,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要參加比賽,只是因為學校的建議,所以,金華國中的老師整理好我們出隊的資料,卻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們盼望這樣的分享能夠激勵更多的兄姐一起為我們的服務隊(福音隊)關心代禱,以便將耶穌基督的愛與更多人分享。金華國中的張鎮遠老師,代表服務隊接受表揚,經過他的同意,我把他在FB上的文章與各位兄姐一起來分享。

雖然不是為了比賽才做這件事,意外得到這個獎勵,仍然十分開心,當天去領獎,本來以為教育圈裡的服務學習都隨便做做,但仔細看過各校海報+教師或學生上台分享,才意外發現有許多學校的服務學習都做的非常有架構,像是生態服務、與學科知識結合的服務,長期的學校周邊社區服務,還有學校自己已經在作多年的海外服務…等等,高中職與國中的服務學習團隊的能力讓我十分震驚,也很渴望能藉此機會多多跟各校交流。

摘錄一段我的得獎感言(第一個上台緊張死了,不過也是難得的體驗):「我自己研究所念的是體驗教育,體驗教育也就是現在綜合領域極力推廣的活化教育、有效教學的方法,而我覺得服務學習是體驗教育最好的實踐。由於是自願報名,我們的學生到了偏鄉,服務非常認真,而團隊合作中會考驗他們的人際關係,跟偏鄉孩童相處會考驗他們的情緒管理與問題解決能力,看到偏鄉的需要,會刺激他們思考未來的生涯規劃,不是只看自己喜歡什麼,而會開始去探索大環境的需要。我發現五天四夜的服務隊,可能比我個人在班上花半年上輔導課還有效,學生真的在「做中學」中轉變,……世界很大,我們的教室可以不用局限於小小的一間課室,也許可以是整顆地球,讓孩子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他們會更明白自己的渺小、學會謙卑,去服務,也會讓他們學會捨己愛人的功課,進而培養良好品格。」

--
由 Blogger 於 12/26/2013 11:58:00 上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最後一哩路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 下午4:59

最後一哩路

    和平教會20071021會員和會議決通過要改建教堂。感謝主,祂感動和平教會的兄姐,過去六十多年來,一直為教堂改建奉獻,並且將奉獻金額購買了六棟在教會附近的公寓。感謝上帝,讓我們順利將這六棟公寓出售,籌得建堂資金約一億一千萬。建堂的這八年來,雖經歷金融海嘯,但會友總共為建堂奉獻了約一億九千萬元,我們一起經歷了上帝豐盛供應的恩典。

感謝上帝的恩典與保守,我們得以在201322舉行新堂落成感恩禮拜。新堂雖落成,但第二期裝潢工程,我們需要追加566萬元,加上之前尚未付的尾款,目前教會尚欠宏昇公司一千萬元。另外我們在2012219會員和會議決,於三年內,在2015630之前以原售價將約翰館買回、加上五樓增設冷氣機組、五樓露台增設隔音屏柵、乙梯增設側邊不�鋼扶手、新堂標誌系統、敬拜團練隔音室等待改善工程預估費用,總共約需要三千萬元左右。

為了能夠儘早還清欠宏昇公司的一千萬元,以及購回約翰館與後續新堂待改善工程的三千萬元,小會於2013121議決,請主任牧師先鼓勵全體長老執事為此奉獻,然後在1215以牧函將此建堂結案所需要的四千萬元讓全體會友知道,讓全體會友有機會一起來參與建堂這最後一哩路的奉獻。

我想起七年前,當我們面對接近三億元的建堂預算時,大家同心一意的盡力擺上。建堂期間,有兄姐堅持全家不去國外渡假,好省下錢作建堂奉獻,有姐妹把他的退休金拿出來奉獻,有人不添購新衣,有人邀請未信的家人、朋友也來奉獻。從兒主小朋友的撲滿儲蓄奉獻、每口50元的五餅二魚每月奉獻、每口1,000元的小撒母耳每月奉獻、大額一次奉獻、先貸後獻、無息借款等等方式,如此,聚沙成塔、眾志成城,我們完成了建堂經費大部份的奉獻。我深深感受到因著兄姐五餅二魚,同心的奉獻,上帝大大的祝福了我們。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有四十四位兄姐在建堂八年來,長期持續不停的為建堂經費奉獻。盼望上帝在我們當中興起更多的五餅二魚與小撒母耳的奉獻,讓我們一起持續的、默默的為建堂結案經費奉獻,一直到建堂事工完全結束。

目前,我們還剩下最後一哩路的四千萬元。感謝主的恩典,我們的長老與執事們,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已經以奉獻或貸款認獻超過一千萬元。為了鼓勵全體會友能夠有份於建堂結案經費的奉獻,我們請財務同工把七年前給大家的建堂認獻單內容稍作修改之後,今天再一次印成週報夾頁,請大家拿回去後,在主面前禱告,按照上帝所賞賜給我們每個人的恩典與內心的感動,填下您願意參與這次建堂結案的奉獻。我深信,那在我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1:6)


--
由 Blogger 於 12/17/2013 04:5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回家

有一位太太到百貨的香水香櫃,逛來逛去,看似在尋找某一種香水!店員和顏悅色的前來詢問:「這位太太有需要服務嗎?」這位看起很高貴的太太隨即問道:「請問你們公司有出一種聞起來像電腦的香水嗎?因我先生每天都很晚回家,回家後還是到書房守住電腦。因此,我想買一瓶聞起來像電腦的香水,噴在我家的客廳,讓他願意留下一些時間給孩子,還要噴一些在我身上,讓他能聞到我的存在。」致於價錢,我都願意付,只要我先生回家。

「回家」這兩個字究竟代表著什麼?有人迫不急待的想回家,想盡辦法要回家;有些人對回家是望而卻步,到底是什麼讓人想或不想回家呢?
曾有一位媽媽問孩子說:「你為什麼想回家?」
小孩說:「因為家裡有食物。」
媽媽再問另一個孩子:「你為什麼想回家?」
孩子說:「因為家裡有電視!」

孩子是因食物、電視的牽縈而想回家,孩子將食物、電視和家的關係連結在一起,所以他想回家!對你而言呢?什麼是影響你想回家或不想回家的關鍵呢?或說:是什麼因素的連結,讓你想要回家?假如你的家充滿著愛,這愛即是牽縈你回家的關鍵,假如你與家人有親密的關係,親密的關係就是你與家人的連結。若你與家人沒有任何的親密連結或關係,我想你不會想回家。

在新約中,提到《回家》必定聯想到「浪子回家的故事」(路十五:11-32)故事中的小兒子在離家後,遇到困苦幾乎要死時,讓他想起家,想起有一個曾經與他有連結的家,想起家中有一位與他有關係的父親,因此他就定意且動身回家。接著故事轉到大兒子,聖經記載「那時候,大兒子正在農場。他回來…」我們可以從經文中看到,大兒子很努力的工作且每天回家,然而當他知道弟弟回家時,聖經記載說:大兒子非常生氣,不肯進家門。這大兒子不肯回家是因為父親設宴歡迎回家的小兒子,因此大兒子對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甚麼呢?連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友們熱鬧一下都沒有!」接著父親對他說:「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試想,這個家對大兒子而言,家可能只是一個工作後回去的建築物,他似乎完全感受不到他所擁有的,更無法了解父親所言:家中的一切都是他的。如此讓我們看到一個天天回家的大兒子,其實是不了解父親的心意、不明白為父的愛,他與父親的心是沒有連結的。

這個故事讓我們再思:你是否每天都回家,但卻與家人沒有連結,因你不明瞭家人的心意;你是否每主曰都到教會參加禮拜,但卻與弟兄姐妹是陌生的關係,因你不曾花時間與他們交流;你是否每天都禱告靈修,但主卻說:「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29:13)

今年聖誕節教會的主題是回家,你準備好要回家了嗎? 或你已預備要邀請還末信的弟兄姐妹們回家呢? 那你又如何向他們述說 : 這個家曾經與你的生命有過連結,這個家的主人耶穌基督,祂來就是要邀請每一個人的生命與天父的愛有連結。回到祂愛的家中,愛就是連結你與家的關鍵,不然家其實就只是一建築物,盼望不只你願意回家,還願意邀請人回家。


--
由 Blogger 於 12/17/2013 04:57: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牧函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 下午2:25

牧函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
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以賽亞書9:6-7


親愛的兄姐們,在傳統教會年曆中這週我們已經進入待降節期第一週。
「待降節」是基督教節期的開始。所謂「待降」(Advent)這個名詞原出於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再度降臨,一方面紀念祂曾降臨,另一方面是期待耶穌基督二次降臨。這個節期包括了四個禮拜,就是聖誕節的前四個禮拜,持續四個主日,直到聖誕節達到節慶高潮。

待降節是靈修、懺悔、等候和預備的節期,在這待降節期間,我們一方面可以默想主耶穌降生的目的,以及祂為我們所做成的一切救恩美意和教導,另一方面以悔改的心省察自己的信仰生活、言行舉止、與人關係是否符合主的旨意,並且懇求主耶穌重新誕生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的靈命得到更新。

在待降節期,一般教會以一個「待降環」(Advent Wreath)和五支蠟燭來做情境佈置,讓信徒們感受到節期的氛圍與意義。大部分都是用三支紫色的蠟燭、一支粉紅色蠟燭、一支白色蠟燭(也有的是用四支紫色蠟燭和一支白色蠟燭),因為紫色代表莊嚴尊貴與等候。第一主日點燃一支,第二主日點燃兩支,如此類推,直到聖誕節點燃那支中間的白色蠟燭。前四支蠟燭代表的,分別是希望、信心、喜樂、和仁愛,而白色蠟燭則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來到世
上。

在週三的泰澤禱告,我們已經在約翰館的禱告室布置了待降節情境,並且點燃了第一根期待的蠟燭,它象徵著上帝對人類的應許,並祂會保守這應許,使這應許實現。我們期待在這段待降節期間,能提供給兄姐們有個人片刻靜默時間默想主恩,從這主日開始,直到聖誕節主日,一連四週,每週主日上午10:00~下午1:30,在約翰館禱告室,預備「個人靜默時間」,歡迎兄姐們前往安靜默禱,在泰澤音樂中、在象徵待降的情境裡、在一點點的燭光下,與主密契思想祂的救恩。也歡迎大家前來參加每週三上午的泰澤禱告,一起敬拜禱告與默想。

--
由 Blogger 於 12/05/2013 02:25: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牧函

牧函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
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以賽亞書9:6-7


親愛的兄姐們,在傳統教會年曆中這週我們已經進入待降節期第一週。
「待降節」是基督教節期的開始。所謂「待降」(Advent)這個名詞原出於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再度降臨,一方面紀念祂曾降臨,另一方面是期待耶穌基督二次降臨。這個節期包括了四個禮拜,就是聖誕節的前四個禮拜,持續四個主日,直到聖誕節達到節慶高潮。
待降節是靈修、懺悔、等候和預備的節期,在這待降節期間,我們一方面可以默想主耶穌降生的目的,以及祂為我們所做成的一切救恩美意和教導,另一方面以悔改的心省察自己的信仰生活、言行舉止、與人關係是否符合主的旨意,並且懇求主耶穌重新誕生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的靈命得到更新。
在待降節期,一般教會以一個「待降環」(Advent Wreath)和五支蠟燭來做情境佈置,讓信徒們感受到節期的氛圍與意義。大部分都是用三支紫色的蠟燭、一支粉紅色蠟燭、一支白色蠟燭(也有的是用四支紫色蠟燭和一支白色蠟燭),因為紫色代表莊嚴尊貴與等候。第一主日點燃一支,第二主日點燃兩支,如此類推,直到聖誕節點燃那支中間的白色蠟燭。前四支蠟燭代表的,分別是希望、信心、喜樂、和仁愛,而白色蠟燭則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來到世
上。
在週三的泰澤禱告,我們已經在約翰館的禱告室布置了待降節情境,並且點燃了第一根期待的蠟燭,它象徵著上帝對人類的應許,並祂會保守這應許,使這應許實現。我們期待在這段待降節期間,能提供給兄姐們有個人片刻靜默時間默想主恩,從這主日開始,直到聖誕節主日,一連四週,每週主日上午10:00~下午1:30,在約翰館禱告室,預備「個人靜默時間」,歡迎兄姐們前往安靜默禱,在泰澤音樂中、在象徵待降的情境裡、在一點點的燭光下,與主密契思想祂的救恩。也歡迎大家前來參加每週三上午的泰澤禱告,一起敬拜禱告與默想。

--
由 Blogger 於 12/05/2013 02:25: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新眼光Ueyes影音平台雲端教育暨品格推廣課輔學園

 新眼光Ueyes影音平台雲端教育暨品格推廣課輔學園


各位國中生的家長與九年級的學生平安:
長老教會新眼光電視台,將在11月推出網路影音平台的國中全科課業輔導節目,成為協助教會在社區宣教事工上的重要利器。「Ueyes影音平台雲端教育暨品格推廣課輔學園」計畫。該計畫邀請國中補教界各科名師,規畫出7至9年級(國一至國三)的全科課程,週一至週日固定時段Live上課,只要透過網路,就能讓來教會的青少年同步接受名師指導。
由於於國中單科補習費平均每月3000元,對許多家長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因此電視台推出雲端課輔學園計畫,盼能幫助教會滿足家長與孩子需要,減輕其負擔,也希望這個雲端教育計畫可以成為教會社區宣教利器。好讓教會推動這樣的事工,來提升孩子與教會的連結關係,降低流失率。
和平教會的長執會在上個禮拜的會議中,有通過決議要試辦這個課輔活動,目前暫訂先由九年級開始,希望能夠幫助教會與社區的學生在課業上得到助益。如果這個雲端教育計畫得到好的回饋,將計畫逐漸擴大到七、八年級。
簡單的將這個課程的內容摘要如下:
師資、科目:
國文(田丹):國立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碩士畢業。曾任:赫哲補習班、台大文城補習班、高國華補習班、柳吟補習班、陳立補習班
英文(高宇彤):雅各文理補習班國中英語負責人。翰林出版社、高昇出版社英文參考書作者。
數學(王道):專攻國中數學教學十年、台大文城數學教師、擅長觀念引導與解說
自然(許力):建中資優生、台北赫哲、台北宏偉、桃園台大、中壢洪明、新竹聯合補習班自然科教師
社會(蔡諤):國立高雄大學政法系、國王台灣大學研究所畢,現任保成、學儒公職補習班人氣講師
上課地點:和平教會2F02教室(暫訂)
上課時間:
禮拜四國文(18:30-20:30)、
禮拜五社會(18:30-20:30)
禮拜六數學(10:00-12:00)、國文(16:00-18:00)
禮拜日自然(理化、地科)(16:00-18:00)
費用:酌收講義費(一科100元),其他費用全免。
可針對需要加強的科目上課,同時也歡迎試聽。
正式上課時間11/30起
如果您或是您的子女有興趣進一步的了解,可以洽和平教會曾昭瑞牧師,也歡迎您介紹給和青田社區九年級的國中生,好讓他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這個「雲端課輔」課程的機會。

--
由 Blogger 於 12/05/2013 02:23: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天上的異象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 下午4:03

天上的異象

經過六年對於十八家頂尖企業與主要競爭者的訪查對照研究,史丹弗大學企業研究所 (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兩位學者詹姆士柯林斯 (James C. Collins) 與傑理波拉斯 (Jerry I. Porras) 共同在1900年出版 基業常青:願景企業的成功秘訣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中文譯者:真如 智庫文化出版 1996)。此書出版之後,在全球企業界引起一股尋找企業願景 (Corporate Vision) 或是公司願景 (Company Vision) 的風潮。這股風潮的餘波,也影響到教會界。

根據這兩位學者的看法,企業願景包含兩大內容,核心信念 (Core Ideology) 與前瞻願景 (Envisioned Future)。這是由企業領導階層邀請全體員工,一起集思廣義而逐漸形成的共識。一般來說,企業願景會展現出該企業存在的價值。這又可分為增進全球人類的幸福、國際社會責任與貢獻、保護生態環境的共存。

我們每個人在幼年時期,也會有各式各樣的夢想 (Dream),這些童年時期的夢想,常常是運用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創意 (Creativity),跨越現實 (Reality) 的限制,期待更為美好的將來 (Better Future)。

聖經中也記載不少神的僕人看見異象 (Vision) 的經驗。這些異象與企業的願景,或是童年的夢想,並不完全相同。聖經中的異象,都是由上主所主動發起,讓上主所揀選的僕人經驗到上主神聖的臨在,在異象中上主樂意與僕人對話,在對話中,上主會使僕人的生命產生重要的轉化 (Transformation),上主也會將重要的使命 (Mission) 託付給上主所揀選的僕人。
在舊約中,上主揀選亞伯蘭,在異象中應許要賞賜給他土地與後裔,亞伯蘭被上主改名為亞伯拉罕,成為因信稱義的始祖,透過亞伯拉罕,地上的萬族將蒙上主的祝福。上主也曾經在何烈山上荊棘焚而不燬的異象中向摩西顯現,並且託付摩西去向法老王說,要容許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侍奉耶和華。當烏西雅王崩的那一年,上主在異象中向在聖殿裡的先知以賽亞顯現,用火炭潔淨以賽亞,並且託付他去傳揚悔改的信息。先知以西結更是在許多次的異象中,看到上主的榮耀,聽到上主的託付,忠心傳講上主安慰鼓勵的信息,給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

在新約中,上主派天使在異象中啟示年老祭司撒迦利亞,上主將賞賜給撒迦利亞一個兒子,他將成為彌賽亞的先驅。撒迦利亞由於不信從而被上主懲戒。上主同時分別用異象啟示並帶領彼得與哥尼流,他們的順服讓彼得有機會把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外邦人之中。復活的主親自在大馬色城門口,在大光的異象中向掃羅顯現,將迫害教會的掃羅轉化成為為主作見證的保羅,保羅的順服使保羅成為外邦人的使徒,把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地極。
上主在我的禱告中,把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藉著我帶給和平教會。祈求聖靈把這個從天上來的異象賞賜給每一位兄姐,也幫助我們不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
由 Blogger 於 11/17/2013 04:03: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碩大的工程、從小小開始

碩大的工程、從小小開始



11月2日教會舉辦一場讀書會,教會全體牧師、長執及核心同工一起看一本"以一不能蓋全"的書。這書是在介紹小型、中型、大型教會轉型及增長的策略。

自從去年12月底搬回新堂後,服侍團隊對於新堂的空間,有許多的期待。其中也包含成為千人教會的期盼,但是教會人數並沒有如預期的增長。因此長執同工聚集一堂,分享,討論,事前還請5位傳道人各自採訪五間千人教會,並在會中報告這五間教會的現況。這一切為的就是要整合各教會的優點,並參考這本書中所提供的看法,為和平教會量身製定,尋找一條可以達到成為萬民的祝福的策略、管道,讓這個異象在我們當中落實。

然而我們有什麼確實的策略或方法能一點一滴,確確實實,一步一腳印慢慢走出一條路,積沙成城、積木成牆、萬丈高樓,也得從一開始。在我們吟唱的聖詩也有一首這樣的歌詞:
    一滴一滴的水,成做海許大,一粒一粒土沙,結做地及山。
    時間一分一刻,雖是真稀微,連連合共總算,就做萬萬年。
    盡在小許錯誤,亦是真厲害,心能漸漸變惡,致到大失敗。
    人行小許仁愛,愛人雖有限,功效不是小許,使地變做天。
真細漢的囝仔,行極小的好,亦能利益真大,使主可讚美。

這首詩歌是在「19世紀末英國的主日學很喜歡唱的詩,當時的人認為是倫敦的Brewer牧師所寫的,後來經過聖詩學者考查後才知道,是美國波斯頓的一位主日學Carney女士所寫的。當她22歲時,有一次在她所任職的學校演講,題目是"論小事情的大重要",她便寫了這首詩歌和學生們一起唱。人們常認為這首是兒童詩歌,其實從第四節我們可知這亦是大人所須明瞭的道理。

    而Brewer牧師所寫的又如何呢?他於1848年在一本雜誌讀到Carney女士的詩,受到很大的激勵,於是他亦用"論小事的大重要"為題來做此詩,除了從雜誌抄下第一節外,並且自己又新作了另外四節歌詞,其主要意思是:無論任何大工程,都有小小的開始,所以雖然進步很慢,但若努力和忍耐,則最後必會成功。」(摘自聖詩史源考P,486)

    這詩歌的歌詞形容 : 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形成,山是一粒一粒的而成,千千萬萬年也是由看似短暫的一分一秒疊積而來,如此讓我聯想,和平要成為萬民的祝福(或千人的教會)似乎是大工程,那我們是否要從小小開始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關心一個人開始,從為一個人禱告開始,從每主日與一位新朋友打招呼、接待開始,甚至從與一位陌生的面孔微笑開始,從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的關懷開始,或許進度很慢、超慢,但就如這首詩歌提醒我們,積沙能成塔,滴水能成海,由一能到萬。
因此盼望透過11月2日長執的腦力激盪及每一個不起眼的服侍,能將小小的祝福疊積起來,成為萬民的祝福。

--
由 Blogger 於 11/17/2013 04:0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單車教會我的事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 上午11:35

單車教會我的事

高一的暑假,我第一次騎單車外宿。我與同學從基隆走北海岸到淡水,之後接新店往坪林,走北宜公路所謂的九彎十八拐到宜蘭的頭城,再回到基隆。有了這次的經驗,我發現自己越發的喜歡騎單車。而且自此我常常騎單車背後都背個帳篷,走到那裡,就在那裡露營。舉凡新北市的雙溪、陽明山、宜蘭的鄉間,我都騎的樂此不疲。或許是因為我從騎單車中經驗到上帝的同在吧!因為我每次騎單車出去的時候,我都相信透過騎單車,上帝一定會教我些什麼,讓我學到一些道理、經驗。同時我也相信,上帝與我同在,當我完成每次騎單車的目標時,我都相信,那是上帝帶領保守的結果。

高三那年的寒假,當別人都很認真準備考大學聯考時,我卻跑去騎單車,我從基隆騎到宜蘭,再從宜蘭走中橫支線經南山、思源埡口、武陵農場、梨山再到大禹嶺,最後的目標是取道合歡山的松雪樓上武嶺。但是,可能是我把這個挑戰想的太容易了,二十五年前從大禹嶺到武嶺並不是柏油路,而是碎石路。冬天常有下雪的狀況,汽車上山,需要雪地加鍊。鍊條就把碎石路面刨出兩條深溝,道路被切割成中、左、右的三個狹窄路面。單車在其上騎著,路幅非常的窄,一個不小心,進入深溝再出來,常常會造成摔車。
冬天合歡山的風勢異常強勁,別說騎車,連站立都有困難,有些風口的地方常常有汽車連車帶人被吹落山谷,山谷中汽車殘骸散佈,頗令人兀目驚心。而接近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度,運動一兩下,就覺得特別喘。加上從大禹嶺上武嶺的這段路,坡陡異常,被車友稱之為「逆天級上坡」、「爬坡如爬牆」,這裡公認是難度最高的道路,面對這種上坡,一般車友都是「蛇行」以「之字型」方式緩緩攻頂,但是由於地面有兩條深溝,每次我面對誇張的陡坡,而想試著「蛇行」時都不幸摔車,在還沒有到達落鷹山莊前,我就摔了兩次,我又不甘心牽車上去。在這短短的兩三公里路,竟然讓累的我氣力全失,而無力攻頂。我深感挫折、失望,覺得自己是不可能騎過這個山路,到達武嶺的。
就在我坐在路旁,感到絕望幾乎完全絕望想要放棄時,卻不禁想起,我出來騎車,不是相信上帝可以幫助我?我不是相信這當中有上帝要我學習的功課?我不是相信,在終點,有上帝保守帶領的結果?而我現在卻這樣完全無力、挫折、絕望,那個我相信可以幫我的上帝怎麼幫不了我?那這個信仰有什麼用呢?
那個無力絕望的我,突然,心中有一段聖經出現「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八35;38-39) 我再次騎上車,我每騎一下,就問我自己「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的,沒有什麼能夠阻隔我與上帝的關係,誰說上帝幫不了我?誰說這個信仰有什麼用?我雖然騎不上,但是,上帝一定可以。突然之間,我覺得全身發熱,淚流滿面,身上充滿力量,如有神助般的飛快、毫無困難的,就騎完後面三分之二的山路,直攻武嶺,什麼陡坡、路面夾窄、強風、空氣稀薄都彷彿不存在了。
這個「合歡山經驗」,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經驗。後來我面對聯考的失敗、當兵、重考、生命中的挫折。每當我想要放棄、絕望之際,「合歡山經驗」就告訴我,是的,靠我自己是不行,但是靠上帝卻是可以的。這個經驗,讓我面對困難,依靠上帝,不輕言放棄。這是我從單車學到一個重要的功課。

--
由 Blogger 於 11/05/2013 11:35:00 上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懷念母親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 上午9:26

懷念母親


母親在10月17日下午四點三十五分在平靜安睡中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年九十四。當時妹妹正在探望母親,發現母親的呼吸逐漸減弱,並請醫師護士過來檢查。由於這次住院時,我已經幫母親填寫了DNR的志願書,因此,母親不必再接受氣管插管與心臟電擊的痛苦,能夠平安的結束她在世上苦難的歲月,返回愛她的天父家中。

在我的印象中,由於家裡經濟極為貧困,母親常常要為無米之炊,向隔壁賣雜貨的店裡賒借一些米讓我們三個孩子保持溫飽。我的內褲是母親用當時美援台灣麵粉袋子一針一線縫製而成的。我還記得我的屁股一邊是美國國旗,一邊是中華民國國旗,中間還有兩隻手握在一起。在我童年時期,母親會教我唱一些簡單的日本兒歌。這些歌讓我終生難忘。

我與弟弟唸彰化中學,妹妹唸彰化女中。由於家境清寒,無法繳交中午蒸便當費。母親每天接近中午時就會動手為我們三個孩子準備三個熱騰騰的便當,用布包好。父親則牽著腳踏車徒步爬上位於八卦山麓的彰化中學,靜靜的把我們的中午便當盒放在教室窗外的窗沿上。然後,父親又牽著腳踏車,徒步走下山,到了平地,再騎上腳踏車,把妹妹的便當送到彰化女中。當時,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由母親與父親用愛心所準備與運送來給我們的熱騰騰便當,內心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溫暖。

後來有一天,父親在騎腳踏車送便當的途中,不幸被一輛路過超載的貨車勾倒在地上,造成股骨頸骨折。雖然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開刀打了釘子,但是,很遺憾的是,骨頭並沒有癒合。家父從此不良於行,必須拄著拐杖徐徐而行,而且無法再外出工作賺錢養家。母親就到家裡附近的工廠作女工,每天一大早就要前往工廠上班,很晚天黑了才能回家,所賺到的是一點點工錢,勉強維持一家免於斷炊。我考上台大醫學院之後,就同時兼三個家教,如此才能幫助妹妹繳交北醫護專的昂貴學費,以及幫助家裡父母的生活所需。

由於家貧,我在高中時,經歷了體育老師不公平的對待。母親在害怕之餘,罹患了被害妄想症。從此,母親活在恐懼之中。為了醫治母親的病,我在醫學院畢業時,就決定要進入精神科當住院醫師。我願意自己來照顧治療我的母親。1985年我們全家前往美國洛杉磯,我到福樂神學院進修宣道學碩士。我們申請到保力達P老板所為神學生而購置的公寓中的一個臥室的單位。母親就和我們家三個小孩擠在客廳的兩個雙層床中渡過了兩年的歲月。

1991年我們全家再度赴美,我進入台福神學院進修道學碩士,母親還是和我們一起居住。

1997年我隻身前往芝加哥攻讀文化間研究博士時,家母才轉由我弟弟照顧。家母的記憶力也逐漸衰退,於是我弟弟就安排家母住到有人備餐的機構,漸漸的又轉到有人照顧生活起居的機構。我們全家於2005年返台到和平教會侍奉,母親在2006年由女兒美佳陪同返台,住到三芝雙連安養中心。這七年來母親在該中心受到非常好的照顧。我們心中對於雙連安養中心的同工充滿感激。

母親已經走完九十四年的歲月。她的一生充滿苦難與挑戰。母親堅強的面對所有的困境,呵護照顧著我們兄妹三人。上帝也賞賜給她夠用的恩典。如今母親已經息了世上的勞苦,被我們所愛的主接回到天家。我們內心感到非常不捨,但是,我們為母親可以不再受苦感到安慰。我們也相信將來可以與母親在天父家裡相會。

--
由 Blogger 於 10/22/2013 09:26:00 上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認識神--是基督徒的責任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 下午3:33

認識神--是基督徒的責任

何淑珍牧師

九月成人主日學我與李晶晶牧師一起被指派教授新約綜覽。第一次上課時,李牧師介紹上課內容提到課程目標:是為要更認識耶穌基督。接著由我上第二堂課:四福音書,四福音書即是記載耶穌基督一生的書卷,最重要的莫過於闡明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而當時的猶太人已照著歷史傳統、先知的預言,等待彌賽亞400年之久,現在忽然出現一個木匠兒子,他的行為舉止有如彌賽亞。先不論他對法利賽人、文士、祭司指正的言辭,令他們生厭。他更是無顯赫的家世,又非律法師學院中的高材生。這是多麼唐突,不可思義,等於是蔑視傳統的瘋子,引起這樣的亂象,造成非處死他不罷休的局面,也是可理解。

其實我們若靜下心來,審思這群法利賽人、文士、祭司們的作為,他們可說是用盡全力在護教。這群護教人士,他們反對的理由,其道理是非常充份的。因在傳統裡,彌賽亞需具備四種身分:是先知、君王、祭司、神的兒子,如此條件是眾所皆知。因此若有誰自稱是彌賽亞很簡單的測試就是以上四身分是否吻合。

反觀當時的耶穌,用這傳統的四個身分檢驗時,他無法通過這群護教人士的驗明正身,因為耶穌不完全符合這四個條件。假若這群護教人士把角度放寬一些,認定耶穌是先知,是君王(大衛的子孫),是上帝的兒子,那就不可能是亞倫(祭司)的後裔,這道理很淺顯,即是大衛的子孫,當然就不可能同時又是亞倫祭司系列的後裔。因此這群護教人士很容易就可檢驗出這位木匠兒子的身分。你就不要自欺欺人了,百姓有可能無知被騙相信你,但我們這群祭司可是熟讀經書、傳統的知識份子,且深知我們所盼望的彌賽亞將要帶領我們回到榮耀的王國。
試想,今日我們是否也如同這群護教人士,用自己自以為是的傳統來認識耶穌基督??

上週六我參加了一位老姐妹的告別式,她的信仰很單純,她愛上帝,愛家人,愛教會,愛弟兄姐妹,愛牧者,她不識字,生活也不富裕,一生困苦。但是她每週六下午一定到教會掃地,有時偶爾我若也要幫忙打掃時,她必定說:「牧師、你作的事情,我不會作。我只會掃地,你去忙你的,地讓我來掃。」讓我更感動的是,她雖貧窮,但為了要奉獻,她撿塑膠瓶去回收,換得的幾百塊錢,拿到教會給我:「牧師,這是我作回收的錢,我要奉獻。」每每拿到她幾張百元鈔票。我的手甚至我的心所感受到的,卻是如有千金之重。她對上帝的認識是如此簡單,她知道耶穌愛她,她也以愛耶穌來回應。她沒有複雜思維,更不知如何辯證誰是彌賽亞,她就是用她所有的「回收」、「掃地」來回應她那位她所經歷到,愛她的神。
反觀我們呢??你所認識的神,是怎樣的神?是禮拜天的神嗎?因你每週只需用2小時回應祂。或你所認識的神是如同有求必應的神明,因你只有以求告來回應祂。或你所認識的神是、、、

羅馬書一開始保羅就先提到「福音」,他告訴我們:「這福音是上帝在很久以前藉著他的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內容有關他的兒子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身世來說,他是大衛的後代;從聖潔的神性說,因上帝使他從死�復活,以大能顯示他是上帝的兒子。」(羅1:2-4)接著又說:「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這福音啟示上帝怎樣使人跟他有合宜的關係:是起於信、止於信。正如聖經所說的: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人的不虔不義蒙蔽了真理,上帝就從天上,啟示他的氣憤。上帝懲罰他們;因為關於他的事,人可以知道的,已經清清楚楚地擺在他們眼前,是上帝親自向他們顯明的。上帝那看不見的特性,就是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其實從創世以來都看得見,是由他所造的萬物來辨認出來的。所以人沒有甚麼藉口。」(1:16-20)

世人不能逃避的責任,是因上帝已將真理啟示給人了,耶穌基督已親自來世上活在我們當中,且死而復活,顯明上帝的大能,然而人若輕看這真理,還自以為義,不願認識他,相信他,敬拜他,最後的結局,人將要自己負責。

認識神,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何況是基督徒的你,因此不論你是以何種方法,何種途徑、或知性、或感性、或理性、或悟性、總要努力認識神,要認識你所相信、所敬拜的神。

--
由 Blogger 於 10/12/2013 03:33: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回家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 下午4:46

牧函
李晶晶
��耶�,我感�祢�到�世界,�我�望、�我一�永�的家!
��天父,���我回到�面前,不再流浪、我看到了家的光!
回家~回家~ 回到永��的家!喜�充�我的心,我不住�美,
回家~回家~ 回到永��的家!天父���的�臂,我一生�於祢。
歌�:回家/�美之泉【�心合一】��
    小��,最喜�放�後在�校穿堂等���接我回家,因�可以坐在�踏�後面抱著����的腰、�著今天在�校�生的趣事和�事,�著��哼著我�不懂的歌,期待著冰箱�爸爸早已泡好的果汁牛奶,�有…和弟妹�看��。
    有一天,回家後,��果汁牛奶不�了,客�倒是多了一�夫妻和一�小女孩。看著那�夫妻不停地比手��,不一��,小女孩�告����:「爸爸��要去工作了!」,那天�始,小�(小女孩的小名)每餐都拿著碗和�羹�吃�,原�,那是��巴夫妻�著一�五�女��有地方住,��接待他��家�住,白天夫妻�到�室工作,小女孩就留在家�,��告�小女孩�:「以後�就是你的家喔!」,�此放�後,多一��看��的人,但也多一�玩�家家酒的人,我�也�了一��手�。不知道�了多久,小�一家人搬走了,�走�送�了爸爸��一幅�和一���,上面�著:��您�我�一�家!
    之後,不知道�什�,那�房�就�始有不同的「新家人」,在我���有段伯伯,是一�大�老兵�目��,拎著一罐酒��,在我�家住了好�一段��,後�搬到彰化�民之家,����我�家的小白(小狼狗)陪他一起去,我�三�小孩哭了好�天。�有����叔叔(已�不�得�什�叫他���叔叔),是��南部北上找工作的年�人,最喜�吃��煮的番茄炒蛋和���子�,���,只���大男人不停的拭��:「李��,我��回�看你!」……。
    後�,我��,原�不是只有我�三�小孩喜�「回家」,好多人都喜�「回我家」!�大後,�著�些「回我家」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我才知道原�他�喜�的不只是我��一�巧手好��,而是那�暖拍肩打���抱的�臂,得著的不只是有�地方遮�避雨,而是一�家的�馨和相伴,是�重新出�的地方。
    最近,一位曾在我家住��次的家人�婚了,在他的�婚感恩�拜中,大家都感�落�了。���:「感�上帝!�了他��家,一�天上永�的家和一�地上�的家!」。第一次他�住�才小�,因�父母��不知何�是�家,��照�他在家�弟弟同住,後�他��,如同��所�的浪子生活一�; 第二次再�住�已�是�大男生,一�走投�路的浪�子,但�一次不一�,��已�信主了,��不只是�他住在家�,�且�他到另一�家--「教�」,在那�他找到真�的��永�的「家」,在天父的家�,他被接�、被�、被管教、被教�、被等候、被期待著,以致能�忍痛改�老我��、忍受昔日�友毒友的痛�,也定意不回�,他有了新的生命和生活,有了新身分和未�。他�:��阿姑(我的母�),多年�一直相信我,即使我�了她,�走�她�是�『你要乖喔!』,��阿姑,�了我一�家,每天�我�便�,�我成�有家的人,更重要的是,感�主,阿姑�我去教�,�我成�上帝的小孩,有永�的盼望!
    ��的弟兄姊妹,「回家」不是一�口�、不是宣道年�的��而已,「回家」是我�基督徒的生命��,因著耶�基督的��恩典,我�悔改、回�向神,成�上帝的�女,�受新生命�永生的��,�且,�我��些�受主恩「上帝家�的人」能��迎、接待、邀��在「�外」的人,可以�前�。
    不�,有一事,我�要�得,保�如此提醒我�: (提前1:15-16)
「基督耶�降世,�要拯救罪人。」��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罪魁。然而,我蒙了��,是因耶�基督要在我�罪魁身上�明他一切的忍耐,�後�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
    是的!��的兄姐,我�其�都是蒙主��的罪人,是�要��上帝的恩典,我�不是上帝家�的「�人」���外面或�面的「罪人」,我�需要在耶�基督�用��耐心,�人可以在家���神、被�、被接�、被期待、被相信、被改�。甚�在我�邀�福音朋友�「回家」�,�有家人�「�家」,若偶有�家的人,��的朋友�、家人�,「回家吧!」,�我�能�看到基督的真光,不再流浪回到上帝的家,享受天父的��家人的�,在磨擦中��合一、在�疑中��相信、在拒�中��接�、在受�中���恕,在基督的���治中成�彼此可�的家人。��的家人,�我勇敢的邀�人「回家」,也勇敢地「留在家中」,我�就知道主恩的滋味!

--
由 Blogger 於 10/05/2013 04:46:00 下午 ��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我在東石天氣晴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 下午2:08

我在東石天氣晴

我在東石,現在是下午六點,課輔班才剛結束,天色也漸漸昏黃。我走在東石鄉的產業道路上,傍晚的氣溫不若中午般炙熱,但也不容小覷。好在晚風吹來抵消了大部分的熱,也順勢把汗水吹乾。空氣中總是充斥著海邊的魚臭鹹腥,沿著馬路兩旁堆積著一堆又一堆丟棄的蚵殼。正當我思忖著到底多少的廢棄蚵殼才能幫忙養活一家人,同時要剖多少蚵才能掙得幾個錢時,課輔學生們放學回家的嬉鬧聲喚起我的注意。在東石的一天又過去了。

我在東石,來到鄉福的東石基督教會不過兩個禮拜,喚起許多過去我在鄉村的經驗。東石算是個漁村,在教會裡的弟兄姊妹對於剖蚵大多不陌生,他們每一天大多需要花許多時間在養家活口的工作上,雖然開車不到二十分鐘可以到另一個熱鬧的朴子市,但是他們就住在這裡,東石是他們有情感的家。我想起過去我在農村鄉下長大的經驗,其實我一點也不羨慕都市,就算都市有著所謂的先進、方便、資源充足,但是我的家在鄉下,那裡是我長大且有感情的地方。我知道為了生活,許多的情感都必須暫時隱藏,好讓一切可以過的更平順一點。於是鄉下常常留下小孩和老人,年輕人都在外打拚去了。有人說鄉下的福音不好傳,這是實話。東石這個地方對於台北市而言,大多的建物都是破破舊舊的,最大的反差是三百多年的先天宮,因著擴建,它現在是這裡看起來最大最新的建築。鄉下圍繞在傳統信仰的氛圍,信耶穌並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就算親戚家人都接納並尊重他的信仰轉變,鄰居也會以嘲諷的口氣指指點點。

我在東石,想著南港科技園區的教會開拓。這兩個完全不同型態的生活圈到底有什麼不同?對鄉下有感情的我又為什麼要在都市開拓教會?是因為都市傳福音比較容易、快速,所以我如此回應上帝呢?是因為我有某種自我的野心走上這個方向呢?還是因為我正在逃避鄉下傳福音的困難?好幾個根本的問題纏繞心頭,揮之不去。應該是上帝給我一個好好省察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吧,我想。

我在東石,上帝似乎給我一些些亮光。上帝好像對我說,「我呼召你,並不是因著你的喜好或擅長恩賜,因為凡跟從我的,就當捨棄自己的愛好,背起自己害怕、逃避、羞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他又好像對我說,「你看見東石廟宇香火鼎盛,追求著傳統信仰與偶像顯靈而不認識我。你是否看見南港也將因著都市的發展,追求著消費、繁華、頂尖技術和知識學問,而無視我?」然後,他再光照我,「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你就跟從我吧。」我好像有點明白。不過,看著現實環境而順服上帝並不容易。如果可以的話,主啊!請您陪著我走。喔不,請您幫助我跟著您走。

我在東石,這裡的人很單純,也很簡單,能依靠的也不多;在台北,我們依靠方便,依靠經驗,依靠專家。上帝啊!請您成為我們的依靠,不論在鄉村,或是在都市,都需要您。
我在東石,內心晴。

--
由 Blogger 於 10/02/2013 02:08: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認識新聖詩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 上午9:40

��新��

�篇一四九篇第1����:「你�要�美耶和�!向耶和�唱新歌,在�民的�中�美他!」

�人要我�向上帝唱新歌,�今日的教�而言,�好像是年�人比��做的事,因�年�人,所喜�唱的敬拜�美�歌,�乎每年都�出新的�歌,不同的��,敬拜�,不�地在�作新的�歌。但是,在「��」的��部分,�很�得唱到新歌。

事�上,在改革宗教�的���,「��」�不是一成不�的,而是不�地需要被更新。在�老教��年�的信徒,��都��得,我��有一本更早以前的「��」,�面有�多�炙人口的好�歌,例如「咱著�吟�」。�首�歌曾�是�多教�兄姐深深喜�,�且在教��常常�人一起吟唱的�歌,更是早期�老教�喜�吟唱�歌的「主�曲」。
�在�本��使用已��近快五十年,��兄姐�信仰、�性的薰陶更是不在�下,�多人因�吟唱�些�歌,深深被感�,落�、悔改、更新、��。都再再的�示,�本「��」的�在��的工作下,�助了�多人。

所以有�多人,��:「�在的�本����好,�什��要出新的��?」事�上,我�出新的��,��不是因��的��不好,而是�了因��代的需要。因�,「��」是唱出我�的信仰,我�在不同的�境、世代中,��生不同的信仰告白。�歌是我�告白信仰的一�方式。例如,十九世�大多�的人�於「�保」、「��」、「��」、「全球化」…�些���有特�的概念,他�自然也就��用信仰的角度�回��些��。但是,身�於今日的我�,若我�的信仰,不回��些��,我�就��得信仰�我�的生活��了。牧�在�道中、主日�的查�中、�友在�修中,都必�思考回��些��。同�的,我�在所吟唱的�歌中,也��度地去回�。

另外,如何用本土化的�歌��普世的教�接�,也是新��出版一�重要的�由。『�「��」共523首,�已收�54首台�八的��,15首曲�和�曲,也�用一些中�古�,然而整�而言,�「��」仍�限在19世��美教�的��,尚未�普世接�,�也是新「��」迫切出版的�由。2009年出版的�本新「��,共收�650首,包含世界各地73��家的��,�有台�福佬、客家、原住民、平埔族等各族的��。收�比例上�古今�美50%、台�25%、第三世界25%。 」

  ��汪��著http://fishbear123.pixnet.net/blog/post/63554-%E5%90%91%E4%B8%8A%E4%B8%BB%E5%94%B1%E6%96%B0%E6%AD%8C%E2%94%80%E8%B3%80pct%E6%96%B0%E8%81%96%E8%A9%A9%E5%87%BA%E7%89%88

透�吟唱世界各地不同�家、曲�、歌�的�歌,我�可以感受到上帝在不同�家、地�、�族所�下各�不同的感�。�我�有��透��歌��「�徒的相通」。�我�在吟唱同一首�歌�,去����在不同�族、地�所�下相同的感�,�是一件美好的事

十月六日,上午十一�三十分(第二堂�拜�束後),在和平教�五�有一�「���座」,我��到台神��玟老��我�分享新��,�目是「向上帝唱新歌―��新��的普世音�元素」盼望弟兄姐妹,可以一起��加,好�我�得以更多的了解新「��」、喜�新「��」、吟唱新「��」。

--
由 Blogger 於 9/24/2013 09:40:00 上午 ��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月亮和瑪尼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 晚上8:05

月亮和�尼

2013年2月2日是和平教�大喜的日子,�一天我��行�堂感恩�拜,以�喜快�的心把美�的新教堂恭敬的奉�在上帝的面前。�一天晚上也是我正式��函向和平小�提出退休申�的�刻。

和平小��面���的�刻,�定每��月�行一次�老分享�,盼望能�建立小���更�密和�的��,好凝聚共���行牧者��的�程。���老感到在���刻,我��要鼓�所有的同工,不�遭遇任何的困�,要更�密的依靠上帝,��定我��上帝的委身。於是���老邀�一些兄姐,��如何做才能�到��目的。��始�,想要邀�同工一起���影 "人神之�" (Of Gods and Men)。�是一部描述在九零年代七位法�神父宣道士,在阿�及利�遭遇,伊斯�激�派�架��害的�影。�影中深刻描�七位宣道士在面�巨大困境��心的�扎,以及�上帝更�定倚靠、委身的心路�程。

����、�泛�深入的��之後,大家�得�部影片很好,但是主�有些���沉重。大家盼望能�找到比��馨�柔和的影片,�鼓�同工一起面�困�。美玲姐建�大家看一部日本�影 "幸福的�包"。�是由三�有�子 (Yukiko Mishima) 根�自己所�的首部小�,所自�自�的影片。女主角理惠,男主角水�尚,他��定一起���京,前往北海道洞�湖旁的月浦,�了一�咖啡民宿 "Café Mani"。夏天,�道��生�被男友放�子的香�,在此相遇,共享咕咕洛夫�包,共�摩托��往人生的新方向。秋天,因母��婚出走而�父���冰冷的未久,在此�父�共享南瓜��,父女一起�抱流�而感到�暖。冬天,��地震��生女去世打�,又罹患�症的阿彩,�丈夫史生�到��,想�束痛苦的生命,�享用豆仁�包而�生��活下去的盼望。�是一部很�馨的�影,在陪伴�分享中�遭遇各�困�的人��往前行的力量。

�部�影的����尾都是一本�本 "月亮��尼"。�影�始�,年幼的理惠�上�本中的�尼。因�,�尼每晚都用�踏��著月亮,���陪伴到西方。�月亮感到太�光很刺眼,而叫�尼�太�摘除。�尼��的聆�月亮的�苦,然後告�月亮,如果摘除太�,月亮就�失去光明,夜�的行人��迷失方向。是太�照亮了月亮,月亮再照亮了夜�的行人。�影�束�,理惠很高�的告�水�,我找到我的�尼了。原�理惠一直在��的�尼,就是一直默默陪伴在她身�,�她分享各��包�生活�境的水�。

2013年6月22日和平教�牧��同工,一起在五��拜堂欣� "幸福的�包",接著是何�仁�老主持的有�徵答、王���老主持的心得分享、我��的查�以及分����代�,最後大家一起�受�餐,�把自己�心的��在心型便利��片,�在十字架前面的玻璃上。大家又到一�分享南瓜����包。我�都一致��,大家要一起努力,�每一位�到和平教�的兄姐,都能�感受到有人陪伴�分享的幸福。

�了�到��目�,同工��定要在2013年11月2日一起研� "以一不能�全" �本�,�且着手��������更新,由原�的崇拜、��、外展、培育、��等五�委��,改�四��系,���系 (行政����部)、事工�系 (崇拜、��、社�、宣道四部)、牧��系 (四十�以上��、四十�以下��、小�、��四部)、以及�拓�系 (�北四�教�在七星中���下在南港科技���行�拓教�事工)。我�明年��四位牧�分���牧��系的四部,盼望藉著��的��更新,能��化和平教���陪伴�同工培育的�大事工。�和平教�成�,人人都能感受到有上帝�兄姐陪伴、分享的�尼幸福教�。

--
由 Blogger 於 9/14/2013 08:05:00 下午 ��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存款 –生命教育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 下午3:11

存款 –生命教育


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
馬太福音12:34b-35
一杯飲料放在桌上,如果容器不是透明的,我們不得而知裡面所裝的飲料是什麼,可能是一杯清水、也可能是一杯墨汁,可能是一杯冰涼的汽水、也可能是一杯剛沖泡好的熱咖啡,我們不知道...但當有人不小心碰撞到了桌子、杯子倒了、灑了,如果你的衣服滿是黑污,你就知道那杯原來裝的是「墨汁」,如果你跳腳被燙傷了,你就發現那是一杯滾燙的熱咖啡。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平時我們看不出生命的景況,一旦環境改變、生命被碰撞了、不小心被冒犯了,我們就知道我們的「裡面」到底是什麼 ?有什麼!
馬太福音12:34b-35 耶穌說:「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是的!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行為就表現出來,那可能成為幫助自己、造就別人,但也可能是傷害別人、自己也受傷.我們無法拿出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生命是很實際,像是銀行帳戶,如果你的戶頭裡沒有錢、無論你如何提款都是沒有的,即使你刷卡了或是信貸了,那是「負債」、那是「假象」,最後還是要面對「真相」.生命裡面沒有「愛」,就無法「提取」去愛人,若是滿了苦毒、怨恨、仇視、負面,就不斷在負債中傷人自傷。
我們無法控制環境事故的變化、或是時時留意人們是否冒犯我們,但如果我們「心裡所存是善」我們就能「發出善來」,就不容易被冒犯、能夠提取夠用的「愛」與「善」來面對.這就是生命教育—為生命存款,是我們在國小的晨光時間想要和孩子們一起做的「生命存款活動」。
感謝上帝的恩典,新的學期在國小生命教育侍奉,我們有17位夥伴一起參與和同工,我們將與十三班國小生(約390位學生)、120位幼稚園孩童,一起學習和成長。這學期我們的主題是「人與環境」,將透過四個單元「欣賞自然」、「環境與我」、「面對環境的挑戰」、「社會關懷」,在十二本繪本故事、問題分享、詩歌與活動,與孩子們一起為我們的生命存放愛、存放良善、存放美好的生命力。
我們期待箴言第四篇3-9節的教導和應許成就在我們與孩子的生命裡:
3.當我在父親面前還是孩子,是母親獨一嬌兒的時候。
4.他教訓我說:你的心要存放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你就會存活。
5.要獲得智慧,要獲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6.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蔽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
7.智慧為首;所以要獲得智慧。用你一切所有的換取聰明
8.高舉智慧,她就使你升高;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
9.她必將恩惠的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賜給你。

--
由 Blogger 於 9/11/2013 03:1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在團契中契合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 下午4:41

在團契中契合

今天是成人團契主日,成契在教會已超過三十年,成契原是由一群喜愛唱歌的弟兄姐妹組成,其初衷仍是透過彼此喜歡歌唱而彼此學習、勉勵、幫助、關懷、一起敬拜、事奉,成契是一個大家庭也是教會的肢體。
成契的弟兄姐妹曾一起走過年輕的歲月,壯年時期時常利用假期攜家帶眷,南征北討、同甘共苦,分享每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他們彼此間的關係,真的就像一家人。如今,有人已先行,蒙上帝恩召,多數契友也步入人生的歲暮。然,在成契裡所建立的情誼可以說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耐人尋味的是,究竟是什麼因素,牽引著大家想要來到這個大家庭呢?而且,不管誰離家多遠、多久!只要一回到台灣、台北,必定會回到這個家,看看有如家人的弟兄姐妹。
也有人笑稱:成契是個玩樂的團契。然,我認為除了玩樂、吃飽穿暖之外,它也是一個能讓契友的心靈遮風避雨、得安穩的團契。我想這其中是因團契有著每個人所需要的基本精神元素──愛人與被愛,以致契友間能有密切的契合關係。在這個團契裡,你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契友彼此扶持的關係,那種緊密關係,真的就像一家人,一邊鬥嘴、一邊又可隨時擁抱彼此,當然,你也可以看到他們一起喜悅服侍的默契。
這樣的契合讓我想起盧雲的書「愛中契合」中所提到的,「我們生命中最痛苦、最困難的問題,也時常與一些基本元素有關。沒有愛,我們便無法生存了,故此、愛與被愛也經常是我們一生的關注,」(p.137)因此在團契中,甚至在教會裡,當我們看到有些弟兄姐妹的生命出現狀況、問題時,我們是否願去付出愛?反之當我們自己的生命出現裂痕時,我們是否也願被愛?包括讓上帝的愛包圍我們。
盧雲說:愛與被愛是我們一生的關注,我想「愛」本身即是我們信仰的基石,因我們的生命原是接受基督的愛(被愛的元素)而得看重生(得著新生命)。因此愛既然已成為我們一生的關注,換句話說:人生命的存在價值,端看是否能在愛與被愛中成長,當我們環觀今世最被推崇愛的代表人物:德雷莎修女的生命、我們看見她對需要者付出愛(人的基本元素──愛人),但我們也看見她不斷的需要接受上主的愛(人的另一基本元素──被愛)。
因此我深信、愛、是我們一生的關注。然,我們也需釐清自己的狀況,認識自己真實的需要,在需要被愛的時候,讓團契中這些處於愛人角色的兄姐即可成為你的遮風避雨之處。反之,若我們是處於可以去愛的階段時,我們也隨時準備擁抱那些需要的兄姐。
若你正在尋找愛與被愛,在此要懇切地邀請你來參加團契或小組,讓我們一起學習基督徒一生的關注:愛人與被愛,並讓我們一起學習在團契中密契、在愛中契合。

--
由 Blogger 於 8/31/2013 04:4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中寮清水福音隊出隊後感想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 下午2:23

中寮清水福音隊出隊後感想

        去年在同工的介紹下,與金華國中的張鎮遠老師認識,他是一位非常另類的基督徒老師,雖然基督徒老師很多。但是,很少人像他這樣,完全是以在校園分享生命為己任。在阿遠老師的同工下,我開始接觸在金華國中服務社的服侍。
        參與在學校社團的服侍,最大的優點是,一方面有飛颺同工專業的協助,參與的同工壓力不會太大,不會因為自己的經驗不夠就沒有辦法參與。另外一方面,帶社團,只要有三、四位大學青年找出時間一起來經營挑選過的學生,就不會在人力上捉襟見肘。這比起以經營以課室為主的生命教育,所需使用的大量人力,相對下來重擔就少了許多。
        當初與阿遠老師接觸時,我的內心就有個深深的感動,上帝讓我看見這個事工,可以幫助我們接觸更多的國中生,並且是真的有機會讓他們可以進入教會團契、認識信仰。所以,我開始每個禮拜五的中午進入金華國中,參與在服務社團。第一學期,由於出隊的時間與教會的行事曆衝突,加上大學生的選課都已經安排好,多數人禮拜五中午是有課的。所以一開始,就僅僅是由我與師母一起參加。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就向大學生分享,是否能在選課時,把禮拜五中午的時間空下來,一起來參與金華國中的服務社。於是就找到了曾以寧、何主恩、楊予謙等幾位青年,一起參與在這個服侍,或許一開始,大家並沒有覺得這個服務社真的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但是真正開始出服務隊的時候,就看到這個服務社團所擁有的可能性了。

        在這次的服務隊,我有一個最基本的期待,就是希望教會的青年能夠看到這個事工的重要性,把這個事工納入未來青契、少契的重點事工。事實上,整個服務隊在出隊的過程中,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由於名額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帶更多的少契、青契同工參加。但是,我看到了這些參加的大學生們,很認真地與金華國中學生建立關係,教導他們如何去服侍國小學生,並且讓國中生有機會去承擔自己的角色與責任。當然我也看到這些國中生,有些自信滿滿,有些缺乏自信,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會興奮不已,表現差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太大意了。這些感受,對這群國中生來說,是很美好的經驗,同時,教會的青少年在金華國中的學生當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當所有的輔導同工去開會的時候,教會的國高中生,就成為與學員分享信仰、教會生活的重要角色。他們的言行、態度,都再再地影響著每一個國中生。特別是在最後的一個晚上,我看到,金華國中的學生在寢室裡大家不睡覺,不是玩手機,而是圍著少契的徐常達弟兄,熱切地詢問他有關信仰、教會生活的問題,那一幕讓我深深感動。
        我想這個服侍有一個很重要的策略,透過經營學校社團,與國中生建立彼此認識的關係。再透過短期營會高強度的相處,來接觸建立更深入的關係。在這次的出隊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都表達想要更認識這個信仰,這是教會少契的機會,所以,我們希望明年有30位少契、青契的同工一起參與這個營隊(福音隊),當少契與青契的弟兄姐妹一起與這群國中生建立關係後,我想邀請他們來加入教會、參與團契的機會就會大上許多。盼望我們能夠為金華國中服務社禱告,求神使用這樣的一個社團,來帶領更多的人認識祂。

--
由 Blogger 於 8/24/2013 02:23: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回家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 晚上7:05

回家! (Coming Home)

聖誕節是基督教一個歡欣快樂的節慶。我們很高興慶祝主耶穌為我們誕生到世上,他道成肉身 (Incarnation),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也充滿了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主耶穌為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與審判,他願意離開天上的家,以及天家的一切榮耀 (約17:5),願意虛己 (kenosis),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腓2:7),住在我們的中間,把這地上當作他的家。他甚至為我們捨命,犧牲生命被懸掛在十字架 (腓2:8)。他在離開世界以前,對他的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約14:1-3)。主耶穌有一天要帶領我們,回到天父的家裡去。
最近幾年,感謝關顧委員會的牧長同工們,每年為我們規劃主辦一個很溫馨的聖誕晚會。和平教會這個屬靈大家庭裡面的兄弟姐妹、幼兒長輩,大家歡聚一堂,同慶聖誕。我們也會邀請親朋好友與鄰舍一起來歡慶聖誕節。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們教會的青年黃應宇兄與繆昀兄有感動,願意負責規劃與推動今年的聖誕節慶祝晚會。他們盼望能夠用 "回家" 作為晚會的主題,更盼望我們全體教會兄姐都能夠積極參與投入這個事工。
我們教會今年並沒有計劃舉辦佈道會,但是有兩次邀請福音朋友前來接觸福音的機會。第一次是由北二區主辦的福音餐會,於8/10(六) 晚上五點半在市議會金禧餐廳舉行,邀請到大安教會福音隊以及基督徒藝人葉歡姐妹來唱詩歌與作見證。主題是生命的盼望。和平教會的兄姐與所邀請的福音朋友,共計一百人參加這次的福音餐會。葉歡姐妹與大家分享她信主之後,如何與她的父親建立更親密的父女關係,讓我們聽了都感到非常感動與得到激勵。第二次是我們教會自己主辦的聖誕晚會,目前正在召募兄姐,參與詩班、樂團、與代禱勇士,同時也請兄姐填寫您想要邀請的福音朋友姓名與代禱事項。到目前為止,辦公室總共收到六位兄姐填寫邀請福音朋友的代禱事項,有九位兄姐填寫參與詩班、樂團與代禱勇士。我誠懇的邀請大家,儘早確認您想要邀請來參加今年聖誕晚會的福音朋友,並將他們的姓名填入代禱單當中,讓我們一起為他們主前代求。另外,也要邀請有音樂恩賜的兄姐能夠儘早報名,參與今年聖誕晚會的服侍。
感謝主的恩典,從2009年7月5日我們第一次到華神舉行主日禮拜開始,一直到2012年12月23日我們遷回新堂舉行聖誕聯合禮拜,這當中有三年半的時間我們好像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得蒙上帝施恩保守與供應,並且帶領我們平安的回到新堂的家中。
主耶穌說,有一個牧羊人有一百隻羊,走迷了一隻羊,他就把這九十九隻羊撇在曠野,出去尋找那迷失的一隻羊,一直到找著了,就把那隻迷失的羊扛在肩上,帶回家裡。這是我們的主對於每一個迷失的羊的愛心 (路15:4-5)。主耶穌又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約10:16)。但願我們都能夠體會主耶穌的心腸,用信心迫切為福音朋友禱告,用愛心邀請他們前來參加今年的聖誕晚會,但願我們的福音朋友會在晚會中受到聖靈的感動,而願意回到上帝愛的家。

--
由 Blogger 於 8/17/2013 07:05: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教會 牧函] 外展分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 上午10:31

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
就是你最深喜樂和世界最深需要相遇的地方。
∼∼布赫那

接續上月牧函—摘要「夢想論壇」大家的分享:說明:6/30主日下午一場由外展同工發起的午後夢想論壇,有三十多位兄姐和同工一起參與,分享回到新堂後的看見、一起腦力激盪思考「我們可以做什麼」、大家相互回應彼此的洞見與提議…,有具體可行的策略建議、有議題性的拋出、有需要繼續再思與觀察的、也有分享過往的見證…。席間外展同工做了逐字稿紀錄,期待成為日後具提可行的行動/活動基石。上月已經摘要part1,這次接續part 2。
關於「回家」的主題:回家從認同做起,認同從認識開始。回過頭來說,若我們推動更多彼此相愛的活動,使我們有能量,由內而外地影響社區。譬如,當我們都認識我們的教會時,所有人都能做教會導覽。在金瓜石教會進行了一個事工,就是讓教會成為一個導覽的地方,讓來的金瓜石遊玩的人主動發問,藉此傳福音。我們教會所在的青田社區,「青田」的資源就是一個文化,有許多人想要來參觀,因此,導覽,愛我們的家,可以成為傳福音的起點。我們製作了初版的「紀錄片」,可以繼續剪接不同版本的紀錄片,提供導覽的素材、成為分享福音的媒介。知道社區的需求,才是首要之務。明白社區成員組成,才能繼續發展社區事工。教會內外部都有需求,這與基督徒的生命息息相關。當執行外展活動時,是一種如水的流動,是給予的滿足感。可以與鄰長、里長建立關係,以更了解這個社區,也可以製作問卷來瞭解之。在去年的宣道會的工作坊中,知道有教會/機構在做多元學院,因此,我們可以連結外部資源。例如,成主課程以10周為單位,也可以做短期的。資訊的傳遞方式已經改變,可以思考如何運用。
關於「牆」教會有五個委員會和委員會的同工們,分別負責教會不同的事工。教會有不同的團契和契友,分別在不同時間、不同的族群彼此分享與團契。教會有三場禮拜和會友,分別在三段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習慣性與需要來敬拜與事奉。大家「在一起」跨部門、聯合團契或禮拜,來同工和共同負責某一個活動與事工的可能性?感謝大家參與,這是很大的支持與鼓勵,看見一群可以作夢的夥伴,感謝上帝。我們感受到上帝在我們當中運行,做一些事情。上帝不是要成就一個人而已,而是這個群體。「成為萬民的祝福」是我們教會的異象。在本次論壇之後要挑戰我們的,是在「宣道年會之後」,要如何成為接下來一整年可行且具體的幫助?這是我們的期待。從現在開始,我們蒐集的這些資訊與意見,是我們籌備宣道年會很重要的資訊。期待有牆的教堂,成為一個無牆的教會,讓人喜歡來的地方。能如同同工靈修會所看的一部影片「幸福的麵包」,是一個讓人心靈有困難時、關係有緊張時、家庭有問題時,一個讓人嚮往想去的地方,在那裡有一個可能休息、修復、重新得力的地方。
誰來做?在「pay it forward」讓愛傳出去影片中,一個片段裡,一個學生以「一人影響三人」的計畫,慢慢來影響改變這個世界。
做什麼?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就是你最深喜樂和世界最深需要相遇的地方。(布赫那)
南丁格爾說:「病床是這世界最接近死亡幽谷的地方,在這裡遠離世界一切的庸擾與吵雜,疲憊的生命歇下他的雙翼,靜享穀中幽泉的安息,沒有掙扎,沒有懼怕,未來不是一座難以征服的高山,只有平靜的走下去。陪一個病人走過這一段路,我有一種深刻的喜悅。」


--
由 Blogger 於 8/06/2013 10:31:00 上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牧函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