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重鄉村福音事工 -- 陳文逸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快報 :
Home » , » 重新看重鄉村福音事工 -- 陳文逸 牧師

重新看重鄉村福音事工 -- 陳文逸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6年11月5日 星期日 | 下午5:47

寫作於2006.11.05
作者:陳文逸牧師

台灣在1960年,有基督徒22萬人。基督徒佔當時人口的2.5%〔杳時傑教授,<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954年推動倍加運動,盼望在來台宣教百週年時,信徒人數及教會都能倍加,那是一個達到目標的成功運動,照常理推算當時基督徒比例應多於2.5%。

史文森牧師在探討80年代台灣教會增長與信徒流失的書──[補網]中提到:〔80年代中期台灣教會,基督徒人數約為50萬,佔總人口2.5~3%〕。

許多資料顯示,40年前就2.5~3%,現在還是一樣,這個數字經常刺痛許多人。

問題在那裡?問題有很多,不過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忽略了鄉鎮的福音工作,過去三~四十年整個產業結構從農業社會轉成工商社會。鄉村產業凋零,靠著傳統的農業,栽培子女教育,存錢買土地的時代,已經遠遠的消逝。許多鄉鎮的居民,為了生活、子女教育,紛紛搬遷到都市,鄉村實在失血過多。鄉的衰微造就了耀眼的大都會,基層教會的凋零,成就了都市中產教會的興盛。鄉村的失血,卻成了都市教會成長的養料。

福音到台灣已經140年了,基督徒的比例還是2.5~3%。如果我們再繼續忽略鄉村的福音工作,可以斷言台灣的復興之路將遙遙無期。福音工作的展望在那裡?路又在那裡呢?

過去許多基督徒搬到都市,在都市重新尋找合適的教會,恢復火熱的信仰,參與教會的建造。在大環境的變遷中,沒有失去祭壇的生活,實在很完美,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不過,整體而言,基督徒還是順著社會的大潮流前進,為了孩子教育,為了更好的生活。鄉村教會的需要,好像抵不過環境的變遷。

當我們因探討台灣基督徒沒有什麼增長的原由,知道需要對鄉鎮基層的福音事工再宣教的同時,有沒有可能這個時代的基督徒,為了福音的緣故,帶著宣教的負擔,像鮭魚逆流返鄉?

的確,幫助鄉村教會的方式有很多種,奉獻金錢,獻上策略,每個星期派幾個人輪流去參與禮拜……等。這些都很重要,也很需要,但是金錢會用完;社會一直在變,策略也隨時要調整;短期主日參與的人會一批換過一批。鄉村教會建立最根本的需要還是長期人力的投入,而只有基督徒重拾宣教的負擔與屬靈的能力,才能抵擋大環境的潮流,再一次為福音移民到鄉村,用信心看見遠遠的異象。不是說到鄉下就比較屬靈,其實鄉村生活步調較慢,要混日子也很容易。只是,一個有負擔、成熟的基督徒家庭,堅持下去,會讓一間將要死去的教會再活過來。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的子粒。

盼望在下一個台灣宣教的豐收的年代中,有更多的人為了福音的緣故,帶著行囊,把牛羊趕到鄉下.然後我們就可以用信心眺望,曠野將變為肥田,肥田要看如樹林(以賽亞32:15)。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