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財富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財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財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牧函-上帝所愛的人--聖安東尼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 下午2:57

選錄自《聖安東尼傳》,第1-4章

        公元357年,亞歷山大城的主教亞他那修在聖安東尼死後隔年寫了《聖安東尼傳》。亞他那修與聖安東尼私交甚篤,也從其他人那裡聽聞聖安東尼的事蹟。這篇選錄是以故事開始。
        你們應該知道,聖安東尼是埃及人。他的父母家世良好,擁有很多財富。由於父母親是基督徒,聖安東尼在基督信仰的薰陶下長大成人,孩童時期的他在父母親的照顧下,除了父母和自己的家,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到了少年時期,年紀漸長的他不願學習認字,也不想和其他男孩一起玩耍。聖安東尼渴望如同雅各一樣成為「安靜的人」,他習慣與父母前往教會,他不像一般孩子無所事事,年紀稍長後也不會瞧不起父母,他順從父母,留心所讀的東西,並在心中記住聽到的好事。雖然童年在相當富裕的環境中長大,父母親卻不擔心他會染上奢華的惡習,奢華並非安東尼喜悅的來源,他只滿足於他所擁有的一切,並不奢求更多。
        聖安東尼的父母死後,家中只剩他和年幼的妹妹,因此照顧家庭和妹妹的重擔就落在年僅十八或二十歲的聖安東尼肩上。父母過世六個月後,聖安東尼依照習俗到教會去,他一邊走,一邊與自己交談,默想使徒如何放棄一切跟隨救主,使徒行傳中的信徒如何賣掉財產,帶到使徒腳前賙濟窮人,以及他們在天上有何等盼望。正思想這些事時,聖安東尼走進教會,那時有人正在宣讀福音書。聖安東尼聽見主耶穌對少年財主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以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9章21節)聖安東尼立刻離開教會,彷彿上帝為他讀了那段經文,並將成為聖徒的想法放他的心中。為了不使祖先的財產成為他和妹妹追求成聖的阻礙,聖安東尼把祖先的三百畝肥沃田地分給村民,又把其他財產變賣,得了許多錢分給窮人,只為妹妹留下一些。
        聖安東尼後來又回到教會,聽見主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馬太福音6章34節)他無法再停留片刻,就出去把剩下的財物也分給窮人,並把妹妹託給眾所周知、信實可靠的婦女,將她安置在修道院中長大成人。從那時起,他就待在他的房子外面,致力於靈修操練,耐心地默觀自己、訓練自己。當時埃及還沒有很多修道院,也沒有任何修土知道遙遠的沙漠,所有想要默觀的人都住在村莊附近,獨自操練自己。
        隔壁村莊有個老人,從年輕時就過著隱居的生活,見到這個人後,聖安東尼就效法他的敬虔。剛開始,聖安東尼住在村莊附近,只要聽見任何地方有聖徒,聖安東尼就會像隻殷勤的蜜蜂啟程前往尋找,非得見到聖徒,得著關於美德的回應,他才願回到自己的住處。聖安東尼開始住在村莊外面,就堅定了不回祖先宅第或追憶親人的心志。
        聖安東尼竭盡一切的心力,務使自己的靈修操練更加完全。當他聽見:「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10節)就親手工作勞動;他用一部份金錢買食物,一部分金錢分給窮人;他不斷地禱告,知道人們應不斷地在暗處(密室)祈禱;他專注於所讀的一切,以致於經上所寫的話沒有一句遺漏;他將一切謹記在心,日後,他的記憶更化為典籍為他效力。
        聖安東尼以這樣的方式生活,深受大家的喜愛。他真心誠意地臣服於所拜訪的賢士,並以熱情和紀律徹底學習每個人的優點。他觀察到某人的仁慈,及另一人的不斷禱告;他學習某人不輕易發怒,又學習另一個人的滿有慈愛;他全神貫注地觀察某個人,並向另一個人學習;他仰慕某人的堅忍,又敬佩另一人的禁食和刻苦地睡在堅硬的地上;他小心謹慎地觀察某人的溫柔,及另一個人得長久忍耐。他注意到激勵所有人的,正是對基督的敬虔,和彼此相愛。
        聖安東尼帶著一路上所學到的,回到自己靈修操練的地方,努力把每一樣特質融合在一起。他熱切地想讓自己展現所有的美德,他不和別人競爭,除了一件事;在更高的事上,他不應該次於他們。他不傷害任何人的感情,而是讓人以他們所喜歡的方式他,因此所有村民以及與他親密交談的聖徒,看見他是這種人,就稱他為「上帝所愛的人」,有人如對待兒子般地歡迎他,其他人則如兄弟般歡迎他。
        聖安東尼—上帝所愛的人,經過幾次的介紹,相信弟兄姐妹多少已認識這位在靈修上有極深的操練的聖徒。當我們更深的認識他,其實他並不是一個原本就一無所有,不用學習或是只需放棄極少的東西,就可跟隨基督的人。馬可福音中,耶穌就曾遇見一個財主來到祂面前,尋求永生 之道:「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 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 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10:17-22)我們從這故事中看到「產業很多」 阻礙了這個財主進入永生。
        路加福音也有記載耶穌說:「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 過愛:原文是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 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27)
        透過 這幾篇選錄的文章,讓我們學習古今有許多聖徒,他們是如何的跟隨基督,放棄他們的所有,聖安東尼原有很好家世,然,他為了跟隨基督,而放棄所有,幫助窮人。如此行,真的作到如耶穌向人們提出的挑戰「來跟從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我?」弟兄姐妹,是什麼阻礙了你跟從基督?是什麼阻礙了你與主親近呢?
對現代人而言,最大的阻礙,應該是忙!忙!忙!罷!
        耶穌曾說過,有個財主是因「產業很多」阻礙了他進永生,希望我們不要是因「忙!忙!忙!」阻礙了我們進入永生之門。

牧函--聖安東尼的故事(續)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 中午12:08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選錄自《聖安東尼傳》,第12-14章

        在家鄉附近過了幾年靈修生活後,聖安東尼更加渴望獨處。他往南走,進入尼羅河和紅海之間的沙漠,當時他約莫廿五歲。
        當聖安東尼的心意愈來愈堅定後,他急切地往山裡去。在河的對岸,他發現了一座廢棄的碉堡,裡面有各樣爬蟲。聖安東尼越過河流,在碉堡內住下,爬蟲立刻遷離那個地方,就像有人在後面追趕似的。聖安東尼把入口完全封住,貯藏了六個月的乾糧---這是底比斯人的習俗,通常這些乾糧可以保鮮一年之久,加上碉堡內就有水源,聖安東尼可獨自待在裡面,完全不必外出,也不必注意有誰進來。於是,聖安東尼花許多時間操練自己,一年兩次有朋友會從碉堡上方投下乾糧給他。
        由於聖安東尼不許他人進入碉堡,那些前來探視他的朋友,常常坐在碉堡外面幾天幾夜。有時,他們聽見碉堡內似乎有嘈雜的人群,淒厲地叫囂哀嚎:「離開我們的地方吧!你在沙漠裡做什麼呢?你無法抵擋我們攻擊的!」最初那些待在外頭的人,以為聖安東尼在與人打鬥,就爬上階梯想進入碉堡,不過,當他們從碉堡上方的洞口彎腰一看,卻什麼人也沒看見,他們十分害怕,心知有魔鬼作怪,就呼喊聖安東尼的名字,聖安東尼很快聽見他們的呼喊,雖然自己對魔鬼毫不在意。還是來到門邊,吩咐他們離開,不要害怕,他說:「魔鬼似乎只攻擊懦弱的人,你們當順從在十架之下勇敢地離去,讓牠們自己嘲弄自己!」所以,他們憑藉著十架記號勇敢地離開。
        聖安東尼面對惡靈毫髮無傷。他沒有因為這場爭戰而疲憊,因為從天上來的異象成為他的幫助,仇敵的軟弱免除了他許多煩擾,並裝備他,使他信仰更加火熱。朋友來探訪聖安東尼。常以為會發現他已死去,卻總是聽見他揚聲歡唱,「願上帝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叫那恨祂的人,從祂的面前逃跑。他們被驅逐,如煙被風吹散,惡人見上帝之面而消滅,如蠟被火熔化。(詩篇681-2節)又歡唱說:「萬民圍繞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詩篇118篇10節)
        所以,約莫二十年之久,聖安東尼一直獨自操練自己,從未外出,也幾乎沒有人見過他。之後,有許多人熱切地想要效法他的靈修操練,他的朋友來到碉堡,強行把門敲打、拉開,聖安東尼就像從神聖之地,從奧秘之中走出來一樣,上帝的靈與他同在。於是,前來探訪聖安東尼的人,第一次在碉堡外看見他,當他們見到聖安尼時,十分的驚奇,因他的體態一如從前,既不像完全不運動的人那樣肥胖,也不像禁食又與魔鬼爭戰的人一般消瘦。聖安東尼一如他們原先所認識的、到沙漠靜修之前的聖安東尼,他的靈魂一樣毫無瑕疵,既不因憂傷而狹隘,也不因歡愉而放縱,更不因歡樂或沮喪而顛狂,當他看見一大群人時並不受打擾,也不會因為眾人的讚揚而過度欣喜。
        藉著聖安東尼,上主醫治現場許多身殘疾的人,並潔淨許多人身上的邪靈,上帝賜給聖安東尼說話的恩賜,讓他可以安慰許多心裡憂傷的人,使彼此有歧異的人合一,並鼓勵人要愛基督勝過世上一切所有。聖安東尼勸勉人們要記住即將到來的美事,以及上帝我們顯現的慈愛---「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羅馬書8章32節),他也說服許多人擁抱獨居生活。結果在叢山峻嶺間,許多離開自己同胞的隱修士,致力使自己成為天國子民。
        聖安東尼25歲把自己引入碉堡(曠野)避靜了20年靈修操練,與神親近,當人第一次在碉堡外看見他時,他被稱他一如他們原先所認識的聖安東尼,與靜修前無異,如此景像,讓我連想到摩西120歲時,人同樣也稱:摩西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意思是說摩西沒有因為120歲,就老態聾鐘,或如傳道書12章所形容老年人的狀態,人衰敗的日子有如「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2-5a)
        這是自然律,好像人老了,身體狀況一定會漸漸改變,歲月催人老。然,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有人超越自然律的現象,歲月對他而言,不能改變原會改變的身體狀況,摩西如此,聖安東尼亦是,他們同為與神同在的人。聖安東尼不僅身體沒變,就連魔鬼也怕他,因他靠著上帝的名驅逐他們,剿滅他們,而且還能為上帝幫助祂在世上的兒女。聖安東尼靜修了20年後被神所用,反觀我們,在服侍神之前,是否也曾安靜等候神,與神同在同行後,再服侍人?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