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蔡茂堂牧師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蔡茂堂牧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蔡茂堂牧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牧函---後現代宣道(Postmodern Evangelism)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 下午2:33

主耶穌為了救贖我們,願意在時候滿足的時刻 (kairo,õ) (kairos),接受天父上帝的差遣,藉由童女馬利亞降生到世上,並且出生在猶太人的律法以下 (加4:4)。主耶穌是傳揚天國福音第一位受天父差遣的使者 (來3:1) (avpo,stoloõ) (apostolos),也就是宣道士。主耶穌不只是願意奉差遣離開與天父一直同在的天堂而成為宣道士。他為了要完成救贖世人的使命,願意藉由童女馬利亞而降生為人,這是道成肉身 (o` lo,goõ sa.rx ev,ge,neto) (The Word was made flesh) 對世人的完全認同。主耶穌還願意出生在猶太人的律法以下,主耶穌完全接納且融入第一世紀猶太文化之中。這是以摩西在西乃山所頒布的律法為元敘述 (meta-narrative) 的文化。


使徒約翰把主耶穌道成肉身對於世人的完全認同,更詳細的描述成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1:14)。主耶穌願意住在我們中間,與我們一樣有血肉之體 (來2:14),成為我們的弟兄,凡事與我們相同 (來2:17),他經歷和我們一樣的試探,能深刻體諒我們的軟弱 (來4:15)。主耶穌在我們中間,把他從天父那裡所看見與聽見的恩典與真理,忠實的見證出來 (約3:32-33)。主耶穌在我們中間所見證的恩典與真理 (grace and truth),清楚地彰顯出上帝獨生愛子的榮光。

主耶穌在與門徒吃了最後晚餐之後,作了一個很長的禱告。在禱告當中,主耶穌向天父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 (約17:18)。在主耶穌復活那個主日晚上,復活的主向因為害怕而把自己關在屋裡的十一位門徒顯現,讓他們看他手上與肋旁所留下的傷痕。門徒看見復活的主耶穌站在他們中間,心中非常喜樂。主耶穌對門徒連續說兩遍,願你們平安!然後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主耶穌同時差遣這些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路20:19-22)。主耶穌在被接升天時,與門徒站在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欖山上,吩咐門徒要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賞賜給他們來自上帝那超然的能力,然後他們就要出去,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 (徒1:8)。

主的門徒從那個時候開始,就這樣依靠聖靈所賞賜的能力,順從聖靈的指引與帶領,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把主耶穌救贖世人的天國福音,一代一代的傳揚下去。這天國的福音,歷經前現代文化、現代文化,也傳到了我們現在所處的後現代文化。 (from pre-modern, through modern, until postmodern)。

我們生活在後現代文化當中,要如何才能效法主耶穌基督所留下的榜樣,能夠真正道成肉身,住在後現代文化中間,完全認同與接納後現代文化,活在後現代不輕信元敘述的元敘述之下 (under the postmodern meta-narrative of incredulity toward meta-narratives) 。同時又能夠依靠聖靈的能力,而活出充滿上帝恩典與真理的榮耀見證,把主耶穌救贖世人的天國福音傳到地極。讓我們一起從主耶穌所留下的美好榜樣,以及使徒保羅所留下的佳美腳蹤,祈求聖靈的光照與指引,來學習如何進行後現代宣道 (postmodern evangelism)。

要判斷勿論斷(Judging Without Being Judgmental)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 上午10:39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主耶穌啟示給被流放在拔摩島的老使徒約翰,要他親筆寫信給當代位於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主耶穌在每封信中,對於每間教會所面對的挑戰,所活出美好的見證,以及所須要悔改的缺點,都很清楚的表達出來。每封信都用下面這句話來作為結尾。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由此我們知道,主耶穌要使徒約翰寫這七封書信的目的,不只是要給當代小亞細亞七間教會的門徒,更是要給歷世歷代全球各地的基督門徒中凡有耳的,都應當聽的寶貴信息與重要教導。

這七間教會當中,推雅推喇教會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教會裡面產生一位自稱為女先知很有教導恩賜的屬靈領袖,她提出有關宗教混雜主義 (religious syncretism) 的主張,甚至誤導了教會中的許多屬靈領袖。推雅推喇教會的基督徒,對於這位自稱女先知所主張的宗教混雜主義教導,有幾種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接受她的論點,在敬拜上帝的同時,也參與異教崇拜儀式;有些人更進一步的,把這位自稱女先知所主張的宗教混雜主義理論,拿來教導別人;只有少數基督徒,拒絕接受與跟從這位自稱女先知有關宗教混雜主義的教導。但是,推雅推喇教會是很有愛心且愛心不斷成長的教會,全教會的兄姐,對於這位自稱女先知所主張的宗教混雜主義教導,都採取尊重寬容 (respectful tolerance) 的態度。而這正是主耶穌基督對該教會最主要的批評與提醒。

在後現代的潮流中,寬容 (tolerance) 是最主要的美德。一般認為對於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應該採取互相尊重、彼此寬容的態度來彼此接納。不應該將自己所認同、相信的價值觀與道德觀視為絕對化 (absolutizing),而是應該視為相對化 (relativizing)。後現代的寬容主義唯一無法寬容的,是將自己絕對化的不寬容主義。 The postmodern tolerance can’t tolerate the intolerance of the absolutism.

保羅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林前13:9, 12) 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絕對化。主耶穌也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太7:1) 所以,我們對於與我們相異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應該給與尊重與寬容的態度。但這卻也導致很多後現代的基督徒,把尊重與寬容的態度,詮釋成為各種價值觀與道德觀都具有相同的效度與信度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而放棄對於各種價值觀與道德觀之比較判斷與建設性批評 (comparative judgment and constructive critique)。如此反而將寬容主義絕對化 (absolutizing tolerance)。這也是推雅推喇教會的最主要缺點。

當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時,撒但以蛇的形像進入伊甸園,引誘亞當與夏娃,使他們不聽從耶和華的警告與吩咐,而是用自己的手去摘取那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來喫,藉此來奪取與上帝同等的知識,也就是獨立判斷是非善惡的知識。這是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 的鼻祖。從此人類就陷入徒然具有分別是非善惡的知識,卻缺乏行善拒惡的生命的窘境,常常會發出與保羅相同的嘆息──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7:18) 因此,上帝為了要拯救我們人類脫離這樣的窘境,就差遣主耶穌降世為人,活出完全順服上帝的生命。但我們不只有主耶穌作我們的榜樣,主耶穌說,你們是以外貌(原文作憑肉身)判斷人,我卻不判斷人。就是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真的;因為不是我獨自在這裡,還有差我來的父與我同在。 (約8:15-16) 所以,主耶穌差遣聖靈保惠師到我們中間,幫助我們,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因此,我們需要依靠聖靈的光照,先判斷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且對於各種不同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持續不斷進行彼此尊重寬容與互相建設批判的對話 (engaging in continuing mutual respectful tolerance and bilateral constructive critiquing dialogue)。如此,我們才不會陷入推雅推喇教會的錯誤與危險。

盡己愛神(Utmost Love to God)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 下午4:43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主耶穌告訴那位想要試探他的法利賽人律法師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 因此,愛神與愛人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主耶穌親自交待被放逐在拔摩海島那位主所愛的年邁門徒約翰,要寫信給位於小亞細亞的以弗所教會。在信中,主耶穌指責以弗所教會離棄了起初的愛心 (啟2:4) 。在這裡中文聖經翻譯成“起初”,英文是翻譯為 “first”,聖經希臘文是 prw/toj (protos)。Protos 可以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時間上的第一 (chronology first),另外一個意思是排列上的第一 (priority first)。很明顯的,中文的翻譯是採取時序上第一的起初。英文的翻譯則可以包括時序上以及優序上的第一。主耶穌建議以弗所教會改正這個問題的方法,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看來以弗所教會所離棄的愛心,是從高處往下墜落,因此,主耶穌或許比較可能是指以弗所教會的愛心,從排序最高的首位上面往下掉了。

       如果我們把主耶穌回答那位法利賽人律法師的答案,以及主耶穌對於以弗所教會離棄愛心的指責,拿來一起思想,也許我們可以考慮將這句經文改翻譯為 “你把首要的愛心離棄了。”主耶穌告訴那一大群願意跟從他的門徒,發出一個很嚴肅的挑戰,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過愛:原文作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14:26-27) 做主門徒最大的挑戰是,要把對於主耶穌的愛擺到門徒生命中的首位,遠遠超過人世間親情與愛情的愛,甚至要超過保守自己生命那最基本的自愛。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愛耶和華你們的神,盡心盡性事奉他 (申11:13)。我們可以借用摩西這句話,來進一步瞭解盡己愛人的三個部份。第一是盡心,這是我們的理性。第二是盡性,這是我們的感性,第三是事奉,這是我們的言行。如果採用神學專有名詞來說,盡心是 Orthodoxy (正確的瞭解),盡性是Orthopathy (正確的情感),事奉是 Orthopraxy (正確的行為)。我們愛神,必須在這三方面都有平衡的表現與發展。只有正確的瞭解卻沒有正確情感與行為,會成為雅各書所說的死的信仰 (雅2:17)。只有正確的情感卻沒有正確的瞭解與行為,會成為保羅信主之前的狂熱 (徒22:3-4)。只有正確的行為卻沒有正確的情感與瞭解,會成為只有留下敬虔的外貌 (提後3:5)。主耶穌對於以弗所教會的指責,就是以弗所教會在正確的瞭解與正確的行為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主耶穌那亮如火燄的雙目,卻可以透視進入以弗所教會會眾內心的深處。主耶穌很憂傷的發現,他們在很傑出的神學知識與倫理行為表現之下,卻是逐漸下墜的最重要的對神與對人的愛心。主耶穌鼓勵他們要回想、悔改、回復。求神也差遣聖靈,來光照我們內心的深處,看看我們對神對人的愛心,是否也逐漸的失落了。

牧函-整全外展事工模式(Wholistic Outreach Ministry Model)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 上午10:36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主耶穌基督死裡復活之後,上帝差遣天使,向兩位在主日清晨趕來墳墓,想要為耶穌的屍體抹香料的抹大拉的馬利亞,以及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 (參閱太28:1; 27:56) 顯現,告訴他們主耶穌已經復活的大好消息,同時也交待他們,要趕快去告訴主耶穌那十一個門徒,到加利利的某個山上去與復活的主見面。(28:5-7) 在途中,主耶穌親自向這兩位馬利亞顯現,並再度重申要十一位門徒趕到加利利山上與復活的主相見。(28:9-10) 十一個門徒聽了這兩位馬利亞的話,雖然心中充滿疑惑,還是一起趕到加利利的山上。主耶穌在那裡,給予他們他離世升天前最重要的交待,我們稱之為 大使命 (The Great Commission)。主耶穌向他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28:18-20)主耶穌的大使命包含三個動作:去、洗、教 (Going, Baptizing, Teaching) 以達到使作門徒 (Discipling)的目的。這三個動作就是差傳、宣道、培訓。

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主耶穌在加利利山上交待十一位門徒大使命之後,在以馬忤斯路上向兩位陷入靈命低潮的門徒,講解聖經中有關自己的記載。(24:25-27) 然後又親自到耶路撒冷城內,十一位門徒所聚集的地方向他們顯現,教導他們明白聖經,並重述大使命,最後吩咐他們,不要衝動莽撞的馬上就去,要停留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直到他們領受從天上來聖靈大能的澆灌。(參閱路24:44-49; 1:4, 12-14) 主耶穌也更進一步指示門徒,要以同心圓往外擴展的方式去傳福音 (1:8) 。最後主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橄欖山上,在十一位門徒圍繞當中,被一朵雲彩迎接升天 (參閱徒1:9, 12; 24:50-51)

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我們看到主耶穌的這十一位門徒,遵主吩咐在耶路撒冷等候,迫切禱告,一直到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他們才開始在耶路撒冷傳揚福音。之後耶路撒冷教會遭遇逼迫,門徒四散,有的在猶大全地傳揚福音,有的前往撒瑪利亞傳揚福音。(8:1) 。而安提阿教會的門徒,則開始嘗試跨文化的宣道事工 (11:19-20)。聖靈在安提阿教會差派第一個宣道團隊,開始了地中海地區跨文化的宣道事工。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就這樣,代代相傳、同心圓擴展,到全世界各個角落,也傳到台北的和平教會。
宣道學家把使徒行傳一章八節主耶穌所說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1:8) 以同心圓的模式來說明。耶路撒冷代表同文化、同地區的福音外展、教會增長事工,稱為M1。猶大全地則是同文化、遠地區的宣道植堂事工,稱為M2。撒瑪利亞是近文化的宣道植堂事工,稱為M3。直到地極則是跨文化的宣道植堂事工,稱為M4。我們建堂事工在今年底以前應該會完工,我們從上帝領受這麼大的恩典,更要思想我們應當如何才能參與這個大使命的同心圓普世宣道事工:M1是指我們應該努力建立與青田社區居民的良好互動關係,成為他們的好鄰舍,愛鄰舍如同自己,並且活出彼此相愛的見證,然後再找適當的機會,與他們分享主耶穌救贖的恩典;M2則是我們應該進行在台灣福音缺乏地區的福音移民,栽培傳道人前往進行拓荒植堂的事工;M3乃是我們要該參與台灣客家福音事工、原住民福音事工、中國地區福音事工;M則為4我們正要開始學習到泰國向泰國人傳福音的短宣事工,我們更盼望能夠同時開始在台北地區的泰國外配與泰勞的福音外展事工。此外,網路福音事工也是一個我們可以更積極投入發展的普世福音外展事工。

牧函--以利亞的禱告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 下午2:42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耶穌的弟弟雅各在四福音中被提及 (13:55; 6:3),在耶穌生前並不相信耶穌 (7:3-5)。可能在耶穌從死裡復活之後,才加入門徒的行列,並參加等候聖靈降臨的禱告會 (1:14-15)。在司提反為主殉道之後,教會信徒四散逃難 (8:1-4),耶穌的弟弟雅各留在耶路撒冷,很快成為耶路撒冷教會重要的領袖 (1:18-19; 15:13)。在主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也就是約翰的兄弟 (4:21; 12:2) 被希律王砍頭,成為首位為主殉道的使徒之後,耶穌的弟弟雅各關心那些因為被迫害而四散各地 (Diaspora) 的猶太人基督徒的靈命,因此寫了雅各書給他們。
根據初代教會歷史學家Hegesippus的記載,耶穌的弟弟雅各常常獨自到聖殿,為聖徒長時間跪下代求,以致於他的膝蓋長滿了厚厚的繭,因此他也被暱稱為駱駝膝 (Camel’s Knee)。他所寫的雅各書在新約各卷中,是教導禱告最多的一卷。(參閱雅1:5-8, 3:9-10, 4:2-3, 5:13-18) 禱告的教導佔了該卷書百分之十五的篇幅。
在耶穌的弟弟雅各有關禱告的教導中,雅各書513-18節的教導引起許多解經學家的爭議。受苦 (affliction) (5:13) 是指那種苦難呢?有病的原文是軟弱 (5:14),是指身體或是心靈呢? 抹油 (anointing) (5:14) 是指聖禮,或是醫藥,或是象徵呢? 出於信心的禱告 (5:15) 是指怎樣的信心呢? 這種抹油禱告治病的屬靈恩賜是否只有在使徒時代才有呢? 義人 (righteous) (5:16) 祈禱大有功效,誰才是義人呢?以利亞的禱告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榜樣呢?
在此我要討論有關以利亞的禱告。耶穌的弟弟雅各特別提到,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這表示先知以利亞是與我們有一樣的性情與軟弱的普通人,而他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因此,他的禱告生活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榜樣。
我們看列王紀上1830-40節。以利亞邀請百姓一起前來參加這次重大屬靈爭戰的禱告 (王上18:30)。以利亞並非要表演爭寵,而是盼望能夠將已經離棄耶和華去敬拜巴力的以色列民,引領回轉歸向耶和華。他將百姓聚集之後,先重修已經荒廢的祭壇。(王上18:30-33) 相仿的在我們向神獻上禱告之前,也必須先處理我們生命與生活當中,阻隔我們與神的連結,以致神不聽我們禱告的地方,讓荒廢的祭壇重現 (參閱賽59:1-3; 66:l8; 28:9; 5:23-24; 彼前3:7)。以利亞先擺好祭牲之後才禱告 (王上18:33),而我們也需要完全依靠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犧牲 (10:19-20),才能夠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祈求。以利亞在禱告之前,請人往祭壇上倒水,直到祭壇與犧牲與木柴都完全溼透了,才開始禱告 (王上18:33-35)。當我們到神的面前禱告,也需像以利亞一樣,有完全相信的心。以利亞在耶和華指定獻晚祭的時間才上前禱告 (王上18:36)。以利亞完全遵照耶和華的話語來禱告。所以,我們向神禱告,也當遵行神的話語。當耶和華從天上降下大火,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時 (王上18:38),以色列民的心即完全轉回歸向耶和華。以利亞要求以色列人,要把偶像崇拜完全清除乾淨。這是先知以利亞在大眾面前公開的禱告。
然後,先知以利亞便退到迦密山頂,屈身在地,臉伏兩膝之間,迫切為了降雨向耶和華私下禱告。(王上18:42) 他一面迫切禱告,一面請僕人到山頂向海觀看,如此有七次之久。我們看到的是,先知以利亞堅持不放棄的等候禱告。以利亞一直禱告到僕人看見海邊升起一片掌心大小的烏雲,他就請僕人立刻去警告亞哈王快驅車前往耶斯列,以免被大雨所攔阻。(王上18:44) 先知以利亞一看到神應許的記號,就立刻完全相信,並且向亞哈王宣告。我們也一定要等到神顯明他的旨意,才能宣告神的作為。
但願我們每位兄姐,都能夠學習先知以利亞公開禱告與私下禱告的榜樣。好讓我們能夠幫助人回轉歸向神。

牧函--舉目看田(二)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 下午6:20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帶領我們平安地走過了2011年,充滿盼望與期待的走進2012年。我們在2012年將完成建堂事工,結束了從20097月開始的境外禮拜曠野時光。在這過去三年的日子當中,我們經歷了主日崇拜參加人數由570人突然降低到370人、主日禮拜從三堂減為兩堂、成人基督徒教育只剩下樂活讀經班與慕道班、社區事工只剩下生命教育事工、愛餐事工無法繼續等等。
當我們沉浸在今年將要遷回新堂的歡喜之餘。我們在教會組織方面也有所重整,從原本的十二部,整合為崇拜、關顧、培育、外展、會務五個委員會。除此之外,委員會的成員結構,我們增加了同工委員,邀請的名額設定與該委員會的執事人數相當。我們盼望藉此可以提高各委員會的功能,特別是各委員會之間,能夠有更好的協調與配搭的侍奉。
崇拜委員會由原來的禮拜部與聖樂部所組成。盼望在主日崇拜的規畫與推動,能夠有更整全完善的配搭。主日崇拜中司會、司琴、領詩、招待、影音等事工,都須要大量同工的投入與參與。我們也須要招募更多的服侍詩班同工。另外,我們盼望能夠鼓勵更多的兄姐參加教會禱告會的侍奉。因此,今年我們邀請十二位長老接手禱告會的事工,輪流主持每週四晚上的教會禱告會。而四位牧師則開始規畫遷回新堂後在白天進行的禱告會,盼望能有一個佈置成泰澤式的禱告室,在週四上午由四位牧師輪流主持泰澤式的禱告會,其他時間則分隔成三個小禱告室,讓需要的兄姐,可以前來安靜禱告親近神。
關顧委員會由原來的關懷部與小組部所組成。盼望我們在2011年所建立的BB關懷系統六大關懷網事工 (電話、喪慟、代禱、危機、探訪、牧養),能夠更完全的落實,因此,我們須要招募與培訓更多的電話關懷同工、危機關懷同工、探訪關懷同工。此外,我們也看見教會許多兄姐沒有團契小組的生活,為了達到每位兄姐都有歸屬的目標,我們預見需要成立更多的腓立比小組。所以,招募並培訓更多腓立比小組長的同工,將是今年事工的一個重點。
培育委員會由原來的教育部與青年部所組成。我們需要規畫並推動一套完整的成人基督徒教育事工。盼望能夠建立一個可以鼓勵更多兄姐願意參加成人基督徒教育的系統,並且招募、培訓更多成人基督徒教育的老師。同時,也盼望透過這樣的系統,並且招募、培訓更多成人基督徒教育的老師。同時,也盼望透過這樣的系統,培訓出輔導同工,以滿足社青、青年、與少年團契對輔導量的需求。
外展委員會由原來的宣道部與社區部所組成。這是我們教會進入並服侍社會非常重要的一環。盼望在宣道關懷事工上能夠建立更整全的標準作業流程,以避免因人設事或緩不濟急的狀況。過去,每年舉辦的暑期福音隊主要是由青年部來負責,因此將轉為培育委員會的事工。未來,盼望外展委員會能夠開創並推動由一般會友能夠參與的短宣事工。另外我們也成立差傳小組,專門負責規畫、推動、差傳長期宣道士的相關事工。我們新堂的一樓盼望能成為青田社區居民喜歡前來喝咖啡聊天的場所,我們須要招募與培訓許多位社區接待同工。我們也盼望能夠成立適合讓社區居民各年齡層來參加的各種社團或樂團。
會務委員會由原來的行政、財務、總務與資訊部所組成。新堂大樓的管理與使用辦法的規畫與執行、教會行政資訊系統的建立與維護、愛餐事工的恢復與推動、場地設備的安排與管理、網路事工的更新與拓展等等,我們也須要招募大批的同工。
我們盼望,五個委員會的牧長執與同工,都能夠舉目看田,看見五個委員會在2012年所需要推動的事工,以及所需要招募與培訓的同工,確認各項事工之優序排列,盡早開始規畫與推動。我們更盼望每位和平教會兄姐,與我們一起舉目看田,根據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恩賜與負擔,大家至少都能夠投入參加一項重要事工。
祝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身心更健康,服侍中領受神的恩典更豐盛與完滿。
 

牧函--多方禱告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 中午12:37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上帝的恩典,在我分享了分娩之痛的禱告 (Travailing Prayer) 後,上帝感動一批兄姐,主動前來參加教會禱告會,讓週四晚上七點半到九點教會禱告會的參加人數,稍有增加。更感謝上帝的是,有許多位兄姐與長執,也與我分享他們對於教會禱告會更新的意見與建議。我根據這些意見與建議草擬一個有關和平教會禱告事工更新的意見調查表,徵詢每位牧師、長老的意見與回應。感謝三位牧師與大多數長老都將自己對和平教會禱告會更新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大多數長老不贊成由目前的四位牧師輪流帶領禱告會,改為由十二位長老輪流帶領禱告會。只有一位長老認為這是長老靈命成長的契機,須要長老先接受裝備培訓。對於目前在週四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在約翰館所舉行的教會禱告會,有長老反應,由於白天須要上班,不方便來參加週間晚上的教會禱告會。有的是因為居住地方距離教會較遠,盼望能夠有分區舉行的禱告會。對於由五個委員會分別負責帶領禱告會中一部份時間與內容的建議,大部份長老都認為不妥。對於目前教會禱告會內容包括:敬拜讚美、世界台灣、教會事工、宣道社區、會友關懷、為牧師禱告以及分組禱告等七大項目。有些長老認為項目太多,應該簡化以集中火力。主日崇拜之後,由牧師與長老在會堂為需要的兄姊祝福禱告,大多數長老認為應該繼續推行。有關緊急代禱網的事工,有長老建議要請關顧委員會界定緊急的範圍並要尊重當事者之自主與隱私。在明年遷回新堂之後,有長老建議應該成立固定的禱告室,24小時或18小時讓有需要的兄姐進來禱告。可以考慮安排有類似泰澤的安靜禱告空間。

        收到由牧師、長老所分享對於和平教會禱告會更新的建議之後,我用更多的時間安靜在上帝面前,為和平教會禱告會更新仰望上帝的帶領。經過一段時日在上帝面前安靜等候與尋求之後,我感覺到要讓和平教會禱告會更新,就不能夠再繼續讓四位牧師輪流帶領禱告會,而是要邀請長老們來接受培訓,預備好可以輪流帶領教會禱告會。我把代禱事項簡化成為四大類,分別由四個委員會來負責收集。會務:世界台灣、關顧:會友關懷、培育:教會事工、外展:宣道社區。崇拜委員會則負責敬拜讚美之安排。我在取得四位牧師之共識之後,從本週四的教會禱告會,就先由四位牧師,分別負責收集自己所牧養委員會的代禱事項。我請如茵幹事負責禱告會投影片的製作。然後,帶著禱告的心,我向每一位長老親自當面發出邀請。黃瑞榮長老由於工作關係,週間無法前來參加教會禱告會,我請王雪枝長老補上。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得到十二位長老的首肯。因此,明年一月開始,我們四位牧師,會陪伴自己所負責牧養委員會的長老,來預備如何帶領教會禱告會。當十二位長老都覺得可以勝任獨立帶領教會禱告會之後,四位牧師將開始研究,如何發展新的教會禱告會,例如:週間白天的教會禱告會、心靈醫治的禱告會、泰澤方式的禱告會、靈恩方言的禱告會等等。我們也很願意鼓勵由於住家距離教會比較遠的兄姐,而不方便到教會參加週間禱告會的兄姐,可以開放家庭,邀請住在附近的兄姐,一起舉行分區的禱告會。我們會將由四個委員會所收集的代禱事項,刊登在週報與教會網站上面,讓大家禱告時作為參考。

        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弗6:18-19) 請大家同心迫切地為和平教會禱告事工的更新,主前代求,求聖靈在和平兄姐中興起禱告的靈,讓更多的和平兄姐渴望禱告、願意禱告、享受禱告。讓和平教會成為眾民禱告的殿。讓我們都能夠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儆醒不倦。讓我們舉起禱告的手,隨時隨地互相代求,更能夠為四位牧師主前代求,好讓我們得到上帝的恩典,能夠同心一意,牧養教會,興旺福音,將一切榮耀歸給三一真神上帝。

分娩痛苦之禱告(Travailing Prayer)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 下午1:27

        自從2005年初我們夫婦聽從上帝的呼召,回應和平教會的邀請,離開牧養七年的芝加哥台福教會,返回台灣,承擔牧養和平教會的託付。雖然在返台初期,由於我所唸的神學院,不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認可的神學院,曾經遭遇一些挫折與阻撓,但是,經由上帝的恩典與和平小會的堅持與努力,經過兩年的時間,我終於被長老教會總會接納,成為和平教會正式牧師。

        從2007年開始,我們有李晶晶牧師、曾昭瑞牧師與我三個人形成一個教牧團隊,同心牧養和平教會。這幾年以來,我們在和平教會推動了幾項教會更新的事工。其中教堂重建事工是在2008年初和會通過,於2009年底舉行建堂破土感恩禮拜。到今天,我們已經看見新建教堂聳立在青田社區。感謝主的恩典。小組事工的推動,是在2007年初差派五位同工前往新加坡三一基督中心,學習他們的小組事工,返台後,三位牧師同心努力,發展出一套適合和平教會的SELF小組事工,到現在為止,和平教會除了原來已有的松年團契、成人團契、婦女團契、夫婦團契、社青團契、青年團契、少年團契,以及許多詩班與主日學班級之外,增加成立了十四個腓立比小組、開始各長執分別牧養的比撒列小組、培訓了三梯次的安得烈小組、還有直接由牧師牧養的巴拿巴小組等。在宣道事工方面,我們從2005年的瑞穗、竹田福音隊,2006年增加青田福音營,2009年我們幫助深坑教會與竹山教會,2010年差派福音隊前往好茶,上帝感動李晶晶牧師前往肯亞難民營瞭解當地福音事工的需求,2011年我們差派福音隊到瑪家農場服侍當地教會,另外我們幫助肯亞難民營蓋了一間圖書館,李晶晶牧師前往泰國與翁瑞亨宣道師夫婦學習配搭跨文化傳福音的事工。特別是今年的宣道年會,我們看到許多兄姐起來參與宣道年會的籌備,更多的兄姐來參加宣道年會,感謝上帝的恩典,拓展我們的視野,開擴我們的胸襟,讓我們對於宣道事工越來越有負擔與投入。為了這些恩典,我要俯伏在上帝施恩的寶座前,獻上衷心的感恩。
        在這一切感恩之中,上帝最近讓我看到,和平教會還須要努力鼓勵與栽培的,就是教會禱告會的事工。從2005年開始,我們就看到參加教會禱告會的人數,一直都在個位數與十幾位之間徘徊。我的內心感到非常焦急,教牧團隊與長老們也常常討論與檢討,看要如何才能在和平教會興起禱告的靈,好讓和平教會成為一個眾民禱告的殿 (可11:17)。我們甚至邀請兄姐,一起開車前往花壇教會,參加由肢障的曹鈴姬牧師與視障的朴鍾賢師丈所帶領的教會禱告會。和平兄姐們在那邊得到激勵,回來之後參加教會禱告會的人數稍有增加到大約三十位左右。我們也邀請十二個部門的長老執事,輪流請他們每三個月一次前來禱告會,接受大家的祝福與代禱。我受到聖靈的感動,決定在講台上面,一系列教導有關禱告的講道。我從舊約中找到二十個禱告的榜樣,從主禱文整理出二十個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寶貴原則,盼望再從新約找出二十個有關禱告的榜樣或教導,目前我講到有關禱告第五十二篇講道,還有八篇就要告一個段落。但是,我觀察到的是,我們的長執們對於參加教會禱告會,似乎成為一個重擔與責任,我們的兄姐對於參加教會禱告會的熱忱與負擔,也越來越冷淡。
        在準備本週的講道時,上帝讓我看到,使徒保羅為了加拉太教會,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的心裡 (I am again in travail until Christ be formed in you.)。 上帝的靈提醒我,我替和平教會兄姐禱告的時間與負擔還有虧欠。我還沒有經歷Travailing Prayer的痛苦,以致於和平教會兄姐的屬靈生命,還無法孕育出渴望與神親近、常常與神交談、彼此確實相愛,互相代禱扶持的屬靈生命。我要請和平的兄姐,在主面前替我的禱告生活禱告。像使徒保羅懇求羅馬教會的兄姐一樣,「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 (羅15:30),好讓上帝先復興我的禱告生活,然後,上帝也可以復興和平教會每位兄姐的禱告生活。

宣道教會(Missional Church)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 下午3:06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2011年6月20-21日學園傳道會與中華福音神學院聯合邀請大衛‧賈斯勒牧師 (Rev. David Geisler) 主講 “有果效的福音對話” (Conversational Evangelism)。我與晶晶牧師均前往參加,感覺他的對話式傳福音方法很好。因此,晶晶牧師邀請我,在宣道年會時,就以此題目作為M1之工作坊來與兄姐分享。

        當我預備工作坊講章時,逐漸感覺到賈斯勒牧師護教學 (Apologetics) 的背景很強。因此,他的對話式傳福音方法,似乎也比較偏重於邏輯辯論的方面。我另外又讀到有關宣道教會 (Missional Church) 的書與文章。和平教會很久以來,就有宣教關懷團契,也有暑期短宣隊,宣道部,還有宣道年會等一年一度的鼓勵會友關心宣道的大活動。和平教會可以被稱為是有宣道的教會 (Church With Mission)。但是,怎樣的教會才算是宣道教會 (Missional Church) 呢?怎樣才能讓和平教會從有宣道的教會轉化成為宣道教會呢?
        根據史特哲與布特曼 (Ed. Stetzer & David Putman)所合著的一本書 “解開宣道密碼” (Breaking The Missional Code) 所討論,傳統的教會要轉化成為宣道教會,必須經歷下列十大轉變的過程。
1. 從節目到過程 (From Programs to Processes):
宣道教會的專注不在於為會友舉辦宣道相關的節目,而是專注在福音朋友在恩格爾量表上面的進展過程。
2. 從統計到辨明 (From Demography to Discernment):
宣道教會對於福音朋友的瞭解,不會只停留在世代統計研究的資訊內容,而是會建立一對一親密關係來辨明其需要。
3. 從模範到宣道 (From Models to Missions):
宣道教會不會囫圇吞棗式的去效法宣道很成功的大教會作為模範,而是會注意這個世代在本地文化中福音未得之民的需要。
4. 從吸引到就近 (From Attractional to Incarnational):
宣道教會的重點不是設法去吸引更多的福音朋友前來參加教會活動,而是鼓勵更多教會兄姐出去參與周邊社區的活動。
5. 從單一到多元 (From Uniformity to Diversity):
宣道教會不會強調本教會的單一特色,而是會視周遭社區各族群的需要來開發多元的活動與敬拜方式。
6. 從專業到熱情 (From Professional to Passionate):
宣道教會不會一直把教會事工交給更多的全職專業同工來負責,而是努力的培育更多的熱情志工來推動社區宣道事工。
7. 從坐滿到差散 (From Seating to Sending):
傳統教會以教會人數增加,將教堂坐滿為主要目標。宣道教會則是看到整個社區的福音需要,願意將會友差散到福音急需之地。
8. 從決志到門徒 (From Decisions to Disciples):
傳統的佈道常是以帶福音朋友作決志信主的禱告為目標。宣道教會則重視陪伴決志信主的福音朋友走第二里路,栽培門徒。
9. 從增加到倍加 (From Additional to Exponential):
傳統教會是以每年每人能夠帶領幾個人信主的加法來傳福音。宣道教會則是努力的將每一個被帶領信主的福音朋友都栽培成為可以領人信主的門徒。教會人數的增長,就是倍數的成長 (Exponential Growth)。
10. 從抓取到給與 (From Grabbing to Giving):
傳統教會就像年輕的雅各一樣,一直很努立的要去抓取上帝更多的祝福。宣道教會則是願意學習年長成熟的雅各,可以為別人祝福,成為上帝祝福別人的管道。
        當和平教會的每一位兄姐都養成宣道人生 (Missional Living) 的生活型態時,和平教會就可以轉化而成為宣道教會了。一個宣道人生的生活型態是願意以道成肉身的方式,住在福音朋友的中間。他在福音朋友中間的生活,是充滿了恩典與真理的生活見證。他每日與神親近,成為上帝的好朋友,他同時也成為福音朋友的好朋友。當福音朋友有困難時,會自然而然的找他幫忙。當福音朋友對他的生活型態產生羨慕與好奇而向他探詢時,他是隨時預備好了,用溫柔敬虔的態度,針對福音朋友個人的情況,回答他的問題。他很努力的將福音朋友完完全全的帶到主耶穌基督的面前。讓福音朋友親自去體驗主耶穌基督的大愛與恩典。他也願意接受上帝的差遣,前往主要使用他的地方。但願和平教會越來越多兄姐,養成宣道人生的生活型態,讓和平教會從有宣道的教會轉化成為宣道教會。

執事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 下午3:23

十月二日 (日) 我們教會完成執事預選,今年我們教會需要選舉十五位執事,因此,我們盼望能夠由會友推選出二十四位執事候選人,由小會推選出六位執事候選人。我們將於十月三十日 (日) 下午兩點鐘,在雙連教會舉行聯合禮拜,並於禮拜之後,從這三十位被推選的兄姐中,選出十五位執事。我們很努力的邀請這些在執事預選中被推選出來的候選人,但是,很遺憾的是有半數以上的兄姐,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不便被選舉來擔任執事的職份。

使徒時代的教會,由於教會人數快速增長,原來擔任教會屬靈領袖的使徒們開始感到捉襟見肘。再加上有不同語言族群的人,也被耶穌基督的愛吸引,而加入教會。使徒們或許在時間與體力不足的壓力之下,或許在語言溝通的障礙之下,教會的關顧事工出現了缺口。教會中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 (徒6:1) 十二位使徒面對這樣的問題,首先確認使徒在教會所要擔負不能或缺的角色與功能,乃是祈禱與傳道。其次,使徒建議大家推選出合適的同工,來幫助使徒們管理飯食供應安排等關顧事工。使徒們列出了三大被選舉的條件:有好名聲、聖靈充滿、智慧充足。(徒6:3) 大家推選出來七位執事,他們看來都是希利尼的名字,因此,在語言溝通上應該比較沒有困難。由於他們的加入侍奉,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徒6:7)
這七位執事當中,第一位被提及的是司提反,他被描述為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他不只在管理飯食上面盡忠服侍。他也在護教學 (apologetics) 顯出他的恩賜,常以智慧與聖靈為真理爭辯,讓人敵擋不住。他也得到聖靈的能力,在民間行了大神蹟奇事。他如此的忠心侍奉,卻導致猶太會堂的宗教領袖將他抓到宗教法庭 (Sanhedrin),用假見證誣陷他入死罪。司提反在宗教法庭上面,慷慨激昂的當庭告白他的信仰,卻被推到城外用石刑處死。司提反執事成了聖經記載中第一位為主殉道的人。他在被石頭打死之前,看見天開了,人子主耶穌站在天父的右邊。我相信主耶穌是用微笑的面容,以及伸開的雙手,迎接司提反進入他的懷中。
七位執事當中,第二位被提到的是腓利。他也是除了忠心於管理飯食的服侍之外,還從上帝領受了趕鬼醫病、宣揚福音的恩賜。當司提反為主殉道之後,耶路撒冷教會大受逼迫,除了使徒之外,門徒們都紛紛四散逃難,前往猶太與撒瑪利亞各處。他們一面逃難,一面向人傳揚福音 [這是在教會歷史上,非常奇特的逃難佈道法]。他們在不知不覺當中,正遵照主耶穌在升天之前,向十一位門徒所交待的大使命,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廣傳福音,作主見證。腓力到了撒瑪利亞,很成功的建立了教會。耶路撒冷教會聽到這個消息,還特別差派彼得與約翰,前往為他們按手,好叫他們也能夠有受聖靈充滿的經歷。就在腓利傳福音大為成功時,聖靈卻吩咐腓力,要將手邊的牧會工作擺下來,向南前往耶路撒冷下迦薩的曠野地去。腓力二話不說,立刻遵照聖靈的指示前往。不料,正好有來自埃提阿伯的太監,從耶路撒冷參加完禮拜之後,正在回國的途中。他正在唸先知以賽亞所寫的聖經,邀請腓力上車同行。腓力將以賽亞書中有關耶穌的預言向他解釋清楚,並且為他施洗。耶穌基督的福音,就藉著這位太監而傳到非洲的地極去了。
由這段經文來看,執事並非只是管理飯食而已。執事也參與在傳揚福音、跨文化宣道、甚至為主殉道。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每一位執事候選人主前代求。懇求主將聖靈充滿他們,賞賜他們各種屬天的恩賜,好讓他們可以成為美好的見證,參與教會各樣的聖工,並且能夠為主得人,拓展上帝的國度。

牧函-和平教會組織更新 (HoPing Church Organization Renewal)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 下午4:53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上帝的恩典,帶領並保守和平教會教堂重建事工,讓我們看見和平教會美麗的新堂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預期在明年中可以遷回新堂敬拜上帝。我們也深信,上帝不會只是賞賜給我們一座美麗的教堂(sanctuary)。恩上加恩的上帝在賞賜給我們新堂的同時,也會更新我們整個和平教會 (congregation),讓和平教會成為更合神心意的教會。讓和平教會“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更進一步的落實。和平教會將會成為會友的祝福、成為友會的祝福、成為學青的祝福、成為鄰舍的祝福、成為神僕的祝福、成為地極的祝福。

        我們盼望和平教會在遷入新堂之後,可以吸引更多的福音朋友進來,在這裡他們能夠體會天父上帝的恩典、經歷耶穌基督的慈愛、領受聖靈的光照與感動,他們在敬拜中可以瞻仰讚美上帝的榮美,並聽見聖經中上帝話語的真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彼此相愛的幸福,以及學習互相代禱的扶持。我們更期待上帝會打開我們的眼界、寬廣我們的胸襟,讓我們有像上帝一樣普世宣道的熱忱,效法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那樣對弱勢族群的認同與關顧。
        為了要落實成為萬民祝福的異象與使命,我們發現和平教會的組織架構,必須轉化更新。和平教會原有的組織架構是由四位牧師牧養,每位牧師牧養三位長老。十二位長老分別負責十二個部門 [禮拜、聖樂、關懷、小組、教育、青年、宣道、社區、行政、總務、資訊、財務],每個長老帶領二到四位執事,每位執事各負責一個組別的事工。這種組織架構的優點是分工很仔細,權責很清楚。但是,它最嚴重的缺點是大家所承受的事工量並不平均,彼此的重擔不容易互相分擔與扶持,而且跨組別或部門的事工不易推動。我們全體小會員在2011年5月7日、6月23日與25日共舉行三次腦力激盪會議,大家廣泛討論並凝聚共識。決定參照雙連教會的組織架構,把我們組織架構中原來的十二個個部門,重新整合成為五個事工委員會 [原有禮拜部與聖樂部整合為崇拜委員會;原有的關懷部與小組部整合成為牧養委員會;原有的教育部與青年部整合成為培育委員會;原有的宣道部與社區部整合成為外展委員會;原有的行政、總務、資訊財務四部整合成為管理委員會]。這個共識經過7月5日第497次小會議決通過接納。8月2日第498次小會並議決指派由蔡茂堂牧師以及王偉華、許信裕、何堅仁、蕭亦裕、謝敏圓等五位長老成立組織更新委員會,討論組織更新實施細節。該委員會於9月2日開會討論,並提出下列建議給小會。
1. 委員會名稱為:崇拜、關顧、培育、外展、會務。
2. 委員會召集人:蔡牧師 (崇拜、會務);何牧師 (關顧);曾牧師 (培育);李牧師 (外展)
3. 設立主任委員:崇拜 (江豐盛)、關顧 (高正吉)、培育 (蕭亦裕)外展 (許信裕)、會務 (王偉華)
4. 設立長老委員:崇拜 (1位)、關顧 (2位)、培育 (1位)、外展 (1位)、會務 (2位)
5. 設立執事委員:崇拜 (7位)、關顧 (8位)、培育 (7位)、外展 (6位)、會務 (7位)
6. 設立同工委員:崇拜 (7位)、關顧 (8位)、培育 (7位)、外展 (6位)、會務 (7位)
7. 設立支援幹事:崇拜 (謝如茵)、關顧 (廖怡亭)、培育 (培育幹事)外展 (外展幹事)、會務(駱美月主任、兩位總務幹事、一位資訊幹事)
        目前蔡牧師正在請十二位長老就自己目前所負責部門,進行2012年各部門事工規劃,好讓五位要接任的事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長老可以參考來進行各事工委員會的職責內容規劃。請大家為和平教會組織更新的過程禱告,上帝親自來帶領與保守。

迦南婦女(Canaanite Woman)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 下午1:34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在推羅西頓境內,被耶穌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的那位婦女,馬可福音稱她為希利尼人,屬敘利亞腓尼基族。(可7:26) 馬太福音卻直稱她為迦南婦女。從舊約歷史,我們知道迦南的父親含,不小心看到醉酒赤身的父親,不知幫父親遮身,還到處張揚。等挪亞酒醒之後,就咒詛含的兒子迦南,要成為奴僕的奴僕 (創9:21-27)。當以撒超過適婚年齡時,亞伯拉罕特別交待他的老僕人,要發誓不可以幫以撒娶迦南女子為妻 (創24:3)。以撒也交待雅各,不要娶迦南女子為妻 (創28:1)。在申命記第七章,摩西很清楚的交待以色列人,當耶和華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之後,就要將迦南地的七族 (包括迦南族在內) 完全滅盡,以免以色列人與他們發生異族通婚,以致於迦南人會影響以色列人,去跪拜偶像 (申7:1-6)。因此,馬太福音刻意使用“迦南人”來描述這位說希利尼話、屬敘利亞管轄的腓尼基族婦女,是有意強調這位婦女,是屬於被咒詛的、應該被趕盡殺絕的、會對以色列人帶來不良宗教道德影響的外邦人。

      在馬太福音當中,一開始提到主耶穌基督的族譜時,也刻意提及四位婦女,其中有三位確認為外邦人婦女 [他瑪 (太1:3; 創38:14)、喇合 (太1:5; 書2:1)、路得 (太1:5; 得1:4)],第四位是下嫁給外邦人烏利亞的拔示巴 (太1:6; 撒下11:3)。這四位婦女當中,他瑪與喇合很可能都是迦南人婦女。這樣的記載,讓我們看到,在舊約的時代,上帝已經將外邦人,甚至迦南人婦女,接納進入蒙神恩典的族群當中,甚至名列耶穌族譜之內。
在推羅西頓境內,被耶穌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的那位迦南婦女的故事,發生在主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個男子的神蹟 (太14:15-21) 與主耶穌用七個餅與魚餵飽四千個男子的神蹟之間 (太15:32-38)。第一次神蹟,門徒將眾人吃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太14:20)。有聖經學者主張,這十二籃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因此,第一次五餅二魚餵飽五千個男子的神蹟預表上帝對於以色列人的恩典。第二次神蹟時,門徒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 (太15:37)。有聖經學者認為,這七筐代表外邦人 (參閱申7:1-4)。當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要進入應許的迦南地之前,這七族外邦人是以色列人必須完全趕盡殺絕的對象。摩西甚至說,絕對不可憐恤他們 (申7:2)。第二次七餅與魚餵飽四千男子的神蹟,則是預表上帝對於外邦人的恩典。
     當我們把這個在推羅西頓的迦南婦女故事,放到馬太福音有關迦南婦女的記載,以及主耶穌在這個故事前後兩次分別以餅與魚餵飽五千男子與四千男子的故事的背景 (context) 之中來看時,這個迦南婦女的故事就有特別的屬靈教導與意義了。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這位迦南婦女三次向耶穌祈求恩典與憐憫,主耶穌三次以消極負面來回應她的請求。第一次婦女在後面呼喊:「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主耶穌緊閉雙唇,不予回應。反倒是學生們受不了她在後面嘶吼,要主耶穌打發她離開。主耶穌向學生說,他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這位迦南婦女並不灰心放棄,她進一步跑到耶穌前面來拜耶穌,說:「主啊,幫助我!」主耶穌卻用讓人會覺得被侮辱的話,告訴她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馬可福音7:27的記載,似乎給這位婦女,留下一絲希望。] 想不到這位迦南婦女對於主耶穌憐憫愛心的信心,大到一個程度,竟然一口吞下這個侮辱,向主耶穌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結果是,主耶穌對她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她的女兒立刻得了醫治。主耶穌似乎被這位迦南婦女的信心所感動,而將醫治的恩典賞賜給她的女兒。這是何等美好的信心見證。

牧函-懷念林志偉兄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 下午2:49

20101226林志偉兄受堅信禮
        感謝上帝的恩典,讓和平教會有機會參與台大醫院愛心晚會的侍奉。在2010年6月14日的台大醫院愛心晚會中,有一位清瘦的肺腺癌開刀病人林志偉前來參加這次的愛心晚會。陳群鈺姐的見證,讓他感動。和平教會有一群兄姐對於這位弟兄很有負擔,他們去探訪關懷他,安排陪伴他前來參加主日崇拜。他也接受我們同工的邀請,開始抱病前來參加和平教會的主日崇拜。

        2010年9月16日和平教會禱告會開始為志偉兄肺腺癌的化療與標靶治療主前代求。志偉兄很勇敢的接受了現代醫學所有能夠進行的肺腺癌治療,他有很強的求生意志。志偉兄是多年前從香港隻身前來台灣,在台灣似乎只有一個稱為小毛的朋友。志偉兄生病之後,沒有辦法工作,成為台北市低收入戶,接受台北市社會局的補助。他常常要向我們教會的兄姐借錢,因為他說政府的補助,不夠他的開銷。何牧師深入的瞭解之後,才發現志偉兄除了有抽煙的習慣之外,可能還有吸毒的問題。因此,何牧師決定在金錢幫助方面,我們必須要有智慧來做妥善的處理。群鈺姐則和一些兄姐,定時前往台大醫院,陪他讀聖經。2010年12月志偉兄報名,參加12月3-4日的洗禮班,以及12月7日的小會問道理。志偉兄親筆用一手很清秀的字寫出他的見證。我們才發現,志偉兄是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小時候在父母帶領之下,每天都有祈禱,也固定參加作禮拜。長大之後,受到環境的誘惑與影響,逐漸遠離上帝,沉迷在花花世界之中。內心卻一直沒有得到片刻的安寧。他被家人隻身送到台灣。到了台灣,他還是在社會中打滾,一直到在台大醫院愛心晚會,他就像浪子回頭一般,決定要返回天父的懷抱。他決心報名參加堅信禮,盼望全能的主能夠幫助他改變,他不想再過從前那樣的生活。但是,他感到自己的脆弱,不堪誘惑,唯有靠主的力量,才能使他的生命徹底的改變,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安。他接受堅信禮之後,身體還是逐漸的衰弱下來。甚至沒有辦法自己從所住的五樓爬樓梯下來,去台大醫院接受門診治療。有一次,和他一起受洗的楊仁傑兄,還親自去五樓背志偉兄去台大醫院門診。
        這期間智皓兄努力的張羅他生活所需的飲水,安排附近小餐館送飯盒,儘量每天去探望他。他在住處跌倒之後,由於志偉兄須要生活上照顧的需求越來越大,何牧師感到我們教會的兄姐越來越無法負荷,便請教擔任社會工作的陳昭明兄來幫忙聯絡,也得到台大醫院社工以及萬華區社工很大的幫助。5/14何牧師、蕭長老、蔡師母前往探訪之後,更確定他需要送養護機構照顧。
        2011年5月22日我在巴拿巴小組聚會時,將志偉兄的情況與巴拿巴小組同工分享。上帝感動蘆葦小組的小組長江婷婷姐,讓他願意擔任志偉兄關懷小組的召集人。婷婷姐很快的就勸服志偉兄,讓他願意接受萬華社工的安排,5月26日開始接受居家照護,並於6月2日搬到新店福德護理之家,接受他們的專業照顧。那裡的環境與照顧,比起志偉兄原來自己一個住在萬華區五樓的情況,真的是有天壤之別。蘇淑慧姐也開始安排志偉兄關懷小組每週有人前往探訪關懷。這期間莊智皓兄、蘇淑慧姐、王景仁兄、陳群鈺、張家銘兄、何淑珍牧師、蕭亦裕長老、蔡牧師、蔡師母、王雪枝長老、王輝珍執事、陳秀英執事、溫重光兄、黃念謹執事、鄭維新長老、張素椿姐、馬茹翎姐、、、等也都曾經前往探訪關心。
         2011年7月16日蕭亦裕長老前往護理之家探訪志偉兄,發現志偉兄除了臉上出現因為標靶治療產生的紅點之外,他的左側胸部開刀疤痕處有很深的傷口,流出惡臭膿液。婷婷姐立刻安排讓志偉兄於7月18日前往耕莘醫院醫院看診,醫師隨即安排住院。志偉兄表示盼望能轉住到安寧病房,醫院在7月26日就將志偉兄轉到安寧病房。7月27日耕莘醫院通知志偉兄病危,很多兄姐趕到病房去探望志偉兄。7月28日上午淑慧姐是最後一位前往探訪志偉兄的兄姐。志偉兄在上午九點十五分安息主懷。我與師母在上午十一點左右到達安寧病房,得知志偉兄已經安息,便前往耕莘醫院地下四層太平間去見志偉兄最後一面,看到志偉兄安祥的面孔。我向神獻上滿心的感恩。

牧函--撒迦利亞的驚奇(Zechariah’s Startle)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 下午1:43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撒迦利亞與以利沙伯 (Zechariah and Elizabeth) 都是亞倫的後裔,先生撒迦利亞屬於亞比雅班次的祭司 (代下24:1-18),是第八班。夫妻兩人在神面前處世為人,都是公義虔誠,遵行一切禮儀誡命,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但結婚多年以來,卻是膝下猶虛,沒有一子半女。他們雖然在主面前迫切禱告祈求,上主卻沒有賞賜任何子女。夫妻兩人年歲也已經老邁,逐漸的失去了子望。

       根據初代教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克里梭斯東 (John Chrysostom the Archbishop of Constantinople) 的考證,在當時的祭司共有二十四班次,每一班次輪流進入聖殿侍奉,從安息日開始,到下一個安息日中午與下一班祭司交完班為止,前後共是八天,一年大約是輪兩次。當撒迦利亞抽籤抽到輪他進入聖殿侍奉時,他要從位於耶路撒冷近郊山區的祭司小鎮前往耶路撒冷聖殿侍奉。聖經說,當撒迦利亞在聖殿燒香時,眾百姓在外面禱告。(路1:10) 這表示當時恰好也是眾百姓要上耶路撒冷守節的三大節慶之一。最有可能是住棚節 (申16:16; 利23:34)。

       撒迦利亞在聖殿的聖所燒香,這是最接近至聖所的地方,也是與耶和華最接近的地方。但是撒迦利亞並沒有預期真的會有來自耶和華的天使直接到聖所來拜訪他。因此,當天使加百列在香壇右邊向撒迦利亞顯現時,撒迦利亞大為驚慌害怕,天使加百列還需要安慰他,叫他不要害怕。這是撒迦利亞所經歷的第一個驚奇。

       天使加百列告訴撒迦利亞,他多年向神求子嗣的禱告,神都聽見了,現在神就要賞賜給他與妻子以利沙伯一個兒子。對撒迦利亞來說,這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消息是真的。這是第二個驚奇。

       天使繼續告訴撒迦利亞,這個老來才得的兒子,並不只是上主賞賜給撒迦利亞與以利沙伯的禮物而已。上主對他是有賦予特別的使命。他的名字要叫做約翰 (這是撒迦利亞家族從來沒有使用過的名字),他在母腹中就會被聖靈充滿 (他五個月大時,馬利亞來訪問他媽媽以利沙伯,小小胎兒約翰就被聖靈充滿,而在母腹中歡欣跳躍)。他從一出生就要歸耶和華為聖,成為拿細耳人。他最主要的使命是預備以色列人,呼召他們悔改,好迎接將要來臨的彌賽亞。這是撒迦利亞所經歷的第三個驚奇。

       年紀老邁已經不期待可能有兒子的撒迦利亞對於天使所宣告的消息抱持合理的懷疑。當撒迦利亞把內心的懷疑向天使加百列表達出來之後,天使加百列的反應更是叫撒迦利亞大吃一驚。天使對於撒迦利亞說,我所説的是轉達上主要給你的信息,時候一到必然應驗。但是因為你不信,你從現在開始將變得又聾又啞,一直到你那應許的兒子約翰出生為止。 [當約翰出生八天,要舉行割禮並取名字時,親戚們無法接受他母親以利沙伯要把他取名叫約翰。因此,向又聾又啞的撒迦利亞比手畫腳的 (路1:62)] 這是撒迦利亞所經歷的第四個驚奇。

       當撒迦利亞拿筆在板上寫出,他的名字要叫做約翰時,他的舌頭就被打開了,立刻唱出對耶和華的讚頌詩 (Benedictus),同時也說出了由舊約帶入新約的重要預言。[舊約在先知瑪拉基說完預言之後,耶和華就停止經由先知向以色列人啟示他的心意,前後長達四百年之久] 撒迦利亞的預言繼承了舊約先知對於大有能力的彌賽亞降臨將帶來釋放拯救的盼望與期待。

       但是,主耶穌基督一生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完全不使用強制力來征服敵人,只用愛心與寬恕來化解敵意。主耶穌不是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羅馬政府的暴政統治,而是要拯救全世界願意悔改認罪的人,脫離撒旦與罪惡的綑綁與轄制。我相信這是撒迦利亞沒有預料到的第五個驚奇。

牧函--亞薩王一生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 上午10:34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亞薩王 (King Asa) 的一生,讓我的心情感到非常複雜。他所成長的屬靈環境是相當的惡劣。他的父親亞比雅王 (King Abijah) 追隨他的祖父羅波安 (King Rehoboam) 的腳步,帶領猶大人敬拜偶像 (王上14:21; 15:3)。他的祖母瑪迦 (Mother Queen Maachah) (王上15:13) 成為猶大國的太后,造了亞舍拉的偶像讓人民膜拜。但是,年青的亞薩王卻立志效法先祖大衛王的榜樣,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命令,除掉邱壇日像 (代下14:4-5),因此,得到上帝的祝福與保守,國中太平十年之久 (代下14:1)。亞薩王在這太平的十年之間,也努力的建造城堡,訓練軍隊,人數多達五十八萬人。
        哪裡知道,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之下,卻發生了來自南方埃及法老王歐克孔一世 (Okorkon I) 僱用伊索比亞 (古實) 傭兵首領謝拉 (Ethiopian mercenary Zerah) 帶領一百萬大軍以及三百輛戰車,企圖北上入侵猶大國。亞薩王面臨人數幾乎是兩倍,而且有高科技裝備的敵軍來襲,並沒有投降求和,或是害怕落跑,而是親自率領猶大軍隊,往西南方瑪利沙的洗法谷去擺陣迎敵。 (代下14:8-10) 就在兩軍開打之前,亞薩王作了一個非常簡短而重要的陣前禱告。祈求仰賴耶和華的幫助。耶和華就起來,為猶大人與古實人爭戰,讓亞薩王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
        接下來的五年之間 (代下15:10),亞薩王浸泡在勝利得意的氣氛之下,逐漸的遠離了耶和華。上帝興起先知亞撒利雅,起來警告勉勵亞薩王與猶大人,要尋求順從耶和華。亞薩王聽見之後,就再一次帶領猶大人,向耶和華獻祭,並且重新向耶和華起誓,要盡力尋求耶和華 (代下15:10-15)。亞薩王甚至鼓起勇氣,把影響全國去敬拜亞舍拉的祖母太后瑪迦廢位。這次的屬靈復興,帶來上帝更大的恩典與保守,接下來二十年之久,國泰民安,國勢強盛 (代下15:19)。
        令我們覺得難過的是,亞薩王在上帝如此大的恩典中,卻逐漸的驕傲起來,自以為可以依靠自己的聰明與政治手腕,來解決猶大國與以色列國間之邊界糾紛 (代下16:1-6) 他挪用聖殿的庫存金銀,賄賂亞蘭王便哈達,讓他去搔擾以色列國北境,迫使以色列王巴沙班師回國,處理來自北方的危機。表面上看來,亞薩王的政治手腕與策略,的確帶來短暫的成功。但是,長期來看,卻種下來日更大的危機與隱憂。上帝的恩典又興起另外一位先知哈拿尼,起來警告規勸亞薩王。(代下16:7-9) 哪裡知道,亞薩王已經驕傲到聽不進去先知的勸告,甚至將這位先知抓去坐牢,還用白色恐怖手段,壓制國內異議份子。最後,當他年老罹患腳疾時,他也拒絕尋求耶和華的醫治,只要找醫生來治療。雖然,病情日漸惡化,亞薩王還是至死不悔改。
        亞薩王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上帝的寬容與恩典。上帝讓亞薩王在惡劣的屬靈環境中,年輕時就能夠建立堅定的信心。當危機來臨時,亞薩王能夠勇敢的面對,同時謙卑的祈求上帝的幫助。當自己屬靈狀況在順利情境下退步時,上帝施恩差遣先知前來提醒警告,亞薩王願意謙卑受教,得以及時回頭,而蒙受上帝更大的恩典與保守。這些都是亞薩王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榜樣。很遺憾的是年輕時信仰能夠成為我們美好榜樣的亞薩王,在中年以後,卻因為上帝所賞賜的恩典,而逐漸變為驕傲自恃。遇到困難時,忘了向上帝仰望禱告,而是倚靠自己的小聰明。當上帝又差遣先知前來提醒警告時,亞薩王不但掩耳不聽,甚至惱羞成怒,將那位忠言逆耳的先知抓去下監。後來甚至在腳疾找醫生診治無效的情況之下,也拒絕向耶和華禱告,如此結束他的一生。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從亞薩王的一生學到寶貴的功課。讓我們一生都會仰賴倚靠耶和華,不但在逆境中尋求順服神,在順境成功中更要如此,並且會讚美感恩。在我們走完人生路途時,能夠聽見主對我們說:好,你這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太25:23)

牧函--等候上帝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 中午12:43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這次我接受美國洛杉磯南灣台福教會華語堂的邀請,前往來參加他們的福音營退修會。主題是:如鷹展翅上騰。這是出自以賽亞書40章31節的經文“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疲乏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昏倒)

        從這句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從新得力、展翅上騰、奔跑不困、行走不昏的秘訣在於等候耶和華。時代的潮流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讓我們的生活步調,越趕越快。我們從走路到跑步,從慢車到高鐵,從爐灶到微波爐,等候對我們來說,是越來越困難的一件事。
        我們從聖經裡可以看到許多等候上帝的榜樣。挪亞是個義人,耶和華吩咐他在地上造一艘大方舟,根據彼得後書2章5節的記載,挪亞一面造方舟,還一面傳義道。前後至少花了一百二十年之久,洪水才來臨。挪亞全家和所有牲畜、野獸,擠在方舟內,至少又待了一年又十天之久,大水才消退。亞伯拉罕在蒙上帝呼召,離開哈蘭,憑著信心帶著全家大小前往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當時年紀是七十五歲。上帝應許會賞賜給他後裔。但是,上帝卻讓他們夫妻倆一直等到亞伯拉罕一百歲,太太撒拉也已經九十高齡,月事已停,就人來看,是毫無子望時。上帝才讓他的妻子撒拉懷孕生下獨一無二的老來子,以撒。亞伯拉罕也因此,成為我們後代信徒信心的榜樣。約瑟在十七歲時,就從上帝得到兩個人生的美夢。哪裡知道,自己會被兄長出賣而下埃及,成為奴隸,還遭到誣告的冤獄之災,以及被牢友忘恩負義的對待。直到三十歲時,才因為替法老王解釋異夢,而被破格任命為宰相,青春年華最寶貴的十三個年頭是在災難中熬過的。埃及經過七個豐年之後,接著進入七個荒年。約瑟的兄長被饑荒所逼,因父親雅各差遣前往埃及糴糧,而到約瑟面前下拜。約瑟十七歲的美夢,在經過至少二十個年頭才成真。摩西因為被法老女兒收養而進入埃及王宮接受最好的教育與訓練。當他四十歲時,自以為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欺負。哪裡知道,路見一位埃及人在欺負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摩西一拳就將那個倒霉的埃及人給斃了。摩西也因此成了亡命之徒,遠走米甸曠野逃避法老的追捕。上帝讓摩西待米甸曠野,牧羊四十年之久。一直到摩西已經八十歲,雄心壯志都已磨光了,耶和華才在焚而不燬的荊棘裡呼召百般不願的摩西,前往埃及要求法老釋放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
        看來上帝有他的時間表與目標。上帝為了要拯救挪亞時代所有的罪人免於死亡,而讓挪亞花了一百二十年造方舟、傳義道。 (根據彼得前書3章19-20節,主耶穌在陰間那三天,還向這些人傳福音呢!) 上帝為了造就亞伯拉罕的信心,願意花二十五年的光陰。好讓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父。上帝為了拯救以色列人免於餓死在那七年饑荒,用二十年的光陰,以極大的困境磨煉約瑟。上帝為了預備摩西,可以帶領將近兩百萬人的以色列民,在曠野行走四十年之久,願意花四十年光陰,讓摩西在米甸的曠野牧羊。在同一段時間,也把摩西自視甚高的驕傲磨煉成「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一切的人。」
        新約的使徒保羅,由於受到上帝特別的啟示,得以登上三層天一睹天上的奧秘,上帝容許撒旦在保羅身上留下一根刺,讓保羅的生活與服侍,都受到極大的困苦與障礙。保羅為此三次求主醫治,上帝卻不應允,上帝要保羅一生帶著這根刺來生活與服侍。但是上帝應允將會賞賜保羅夠用的恩典。這是上帝對保羅的保護,免得因為得上帝特別的恩賜,而陷入像魔鬼一樣的驕傲自大。保羅終於學會了終生等待上帝的功課。保羅身上這根刺,必需一直等到復活時才能夠得到主的醫治。保羅甚至可以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求主幫助我們,在遭遇人生困境與禱告不蒙應允時,也可以學會等候上帝的功課。


牧函--關懷事工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 下午4:48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五月七日和平教會牧師與長老們聚集在約翰館,進行一整天的腦力激盪會議。在會議當中,大家就遷入新堂之後,和平教會事工之發展與相關配套規劃,提出各種想法。其中關懷事工之發展與規劃,還是出現關懷應該是由牧師來做的聲音。主要的理由,包括:牧師主要是負責教導與牧養兩大使命,會友很期待是由牧師親自來關懷。長老與執事都是帶職侍奉,沒有時間做探訪的事工等等。
        根據以弗所書第四章11-13節,使徒保羅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上帝所賞賜給教會的,除了建立教會的使徒、社會良心的先知、見證基督的傳道者,還有牧養與教導會友的教牧師。因此,牧師的兩大職責是教導與牧養。
        當教會規模較小、會友人數在一百人以下時,一位牧師就可以承擔教導與牧養兩大職責。當教會蒙上帝祝福,人數增長超過一百人以上時,牧師的教導與牧養兩大侍奉,就會發生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的情況。特別是關懷牧養的事工,常會發生掛一漏萬、顧此失彼的情況。這個時候,教會可以考慮邀請更多的牧師,前來組成教牧團隊,進行團隊牧養的模式。和平教會目前就是採用團隊牧養的模式。為了讓團隊牧養能夠發揮其功效,教牧團隊就必需根據教會的需要與牧師們的恩賜,進行分工合作的牧養。在這次的腦力激盪會議中,教牧團隊也提出教牧分工的更新建議。從明年開始,曾牧師將負責牧養青年部與教育部,李牧師將負責牧養社區部與宣道部,何牧師將負責牧養關懷部與小組部,蔡牧師將負責牧養禮拜部與聖樂部。行政部、總務部、資訊部、財務部則由長老負責牧養。和平教會四十歲以下會友的關懷牧養,由曾牧師負責,四十歲以上會友的關懷牧養,由何牧師負責。
        何牧師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擔負起將近三百位會友的關懷牧養的事工。因此,如果關懷牧養的事工,完全由牧師來擔任,則我們可能需要再邀請兩位全職牧師來與何牧師分擔關懷牧養的責任。另外,使徒保羅也提到,教牧師應該要如何來進行教導與牧養的事工呢?是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牧師的主要責任,並不是親自去做關懷牧養的事工,而是去栽培造就關懷牧養的同工群,並且將他們組織分工,好讓主耶穌基督要我們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可以在和平教會落實發展。
       感謝主的恩典,今年初開始,小會同意讓我自己來幫助何牧師與關懷部開始建立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六大關懷網:電話關懷網、危機關懷網、探訪關懷網、代禱關懷網、婚喪關懷網、牧養關懷網。感謝李牧師與社區部長執的努力,危機關懷網的人力與相關資訊、資源,已經初步建立完成,其他五大關懷網,也都順利地的開始運作。我們也正在進行小組事工與關懷志工的培訓課程,每個課程都有將近六十位兄姐報名參加。辦公室怡亭幹事也將全力投入關懷探訪事工的行政支持。何牧師也預備好,可以開始來帶領整個BB關懷系統之關懷牧養事工。
        請大家為和平教會關懷牧養事工BB關懷系統能夠蒙上帝的恩典祝福,有更多這方面恩賜與使命的兄姐願意投入關懷牧養事工的侍奉,在主前代求。

牧函--抱怨 (complaint)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 下午2:55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轟轟烈烈的出埃及 (出12:40-41)、驚天動地的過紅海 (出14:30-31)。才在書珥曠野走了三天的路程,以色列人就因瑪拉水苦而向摩西吐苦水、發怨言 (出15:22-24)。走了四十五天,到了汛的曠野 (出16:1),以色列人又因缺乏食物而向摩西發怨言,耶和華上午賜下嗎哪、晚上賜下鵪鶉 (出16:12-14)。到了利非訂,又因缺水而向摩西發怨言,摩西杖打磐石,流出水來 (出17:1-7)。滿了九十天,走到西乃曠野 (出19:1),耶和華親自降臨在西乃山上,與以色列民立約,並頒佈十誡 (出24:7-8)。耶和華呼召摩西獨自登上西乃山,交待摩西如何製造會幕與祭司衣物等細節。摩西在山上努力作筆記,四十晝夜 (出24:18)。那裡知道,以色列人卻在山下強逼亞倫,為他們鑄造金牛犢,作為神來膜拜 (出32:7-8)。摩西將手上石版摔碎。耶和華要滅絕以色列人,摩西為他們懇求上帝赦免 (出32:30-32),並且祈求上帝不要離開以色列人 (出33:12-15)。摩西另外再鑿兩塊新的石版,上山又停留了四十晝夜,耶和華重新再親自寫下十誡。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停留六個月之久,完成了會幕與祭司衣物的製造。會幕在第二年元旦完工 (出40:17)。
       第二年二月一日,耶和華吩咐摩西進行戶口普查 (民1:1),二月十四日守逾越節 (民9:11)。二月二十日耶和華的雲彩上升,以色列人拔營起行 (民10:11),離開西乃礦野,向巴蘭曠野前行。才走三天的路程 (民10:33)。以色列民就因為曠野環境艱辛而抱怨連天 (民11:1),他們彼此互相發怨言的聲音被耶和華聽見,耶和華大為光火,因而從天有火下降燒到營的外圍 [嚴重的警訊]。摩西趕忙替以色列人向上帝禱告求情,火才熄滅。那個地方就叫他備拉 (Taberah),意思是燒火之地。這件事情才發生沒多久,跟著以色列民出走埃及的一些閒雜人 (出12:38) 又開始想念埃及的美食佳餚,抱怨嗎哪淡薄無味,他們的抱怨影響了以色列人的心情,抱怨的人越來越多,有如野火燎原,家家戶戶站在帳蓬門口大聲哀號,哭聲震天 (民11:10)。
       遇到這樣的情境,在神的家全然盡忠 (民12:7)、為人極其謙和 (民12:3)、與神可以面對面聊天如同親密朋友 (出33:11) 的摩西終於再也無法忍受下去而崩潰下來。摩西開始向耶和華大聲抱怨。摩西一開口就像連珠炮一樣,口不擇言,像約伯一樣 (伯10:1),向耶和華發出一連串的質問與抱怨。讓我們為摩西如此大膽 (chutzpah) 而捏一把冷汗。更讓我們吃驚的是,耶和華竟然悶不吭聲,靜靜的垂聽摩西一長串的指責與抗議。然後,針對摩西所提到的兩大問題,負擔過度沉重以及何處找來那麼多的肉,上帝作出冷靜且有效的回應,解決摩西的危機。至於摩西在情緒失控情況下衝動求死,耶和華則當作沒有聽見而冷處理。耶和華完全沒有指責摩西的不是,而是接納摩西的抱怨。
       耶和華對於以色列人貪戀吃肉的抱怨,則是大為發怒 (民11:10)。但是耶和華卻承諾要讓以色列人足夠的肉,可以吃一整個月,吃到聞到肉味就噁心翻胃,甚至肉會從鼻孔跑出來。摩西質疑耶和華要如何供應兩百萬人以上的以色列人足夠的肉吃,耶和華的回答是山人自有妙計,你且拭目以待。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自潔,好領受耶和華的恩典。哪裡知道以色列人當中,還是有人不知自潔,只顧抓取鵪鶉、塞入嘴巴、大快朵頣,哪裡知道,耶和華的懲戒,已經悄悄降臨。他們嘴裡的肉還沒有嚼爛,就得了瘟疫而一命嗚呼。這些人的遺體被集中埋在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被稱為基博羅哈他瓦 (Kibroth-hattaavah),意思是貪慾者之墳。
       為何以色列人抱怨,遭耶和華忿怒與懲治,摩西抱怨,卻蒙耶和華接納與幫助。有神學家發現,以色列人是向人數落上帝的不是 (complaints about God to man),摩西則是向神傾訴自己內心對耶和華的質疑與抗議 (complaints to God)。當我們遭遇極大的艱難時,學習摩西直接向耶和華抱怨,蒙耶和華的接納與恩典。不要像以色列人,只向人數落上帝的不是,遭致上帝的忿怒與懲治。

牧函--危機關懷網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 上午9:43

八八風災前進佳冬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讓我們一步一步建立起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BB關懷系統是以主日崇拜BB出席記錄作為起點的整個和平教會會友關懷事工。當一個和平會友連續兩次沒有參加主日崇拜時,由何淑珍牧師與陳秀英執事所帶領的電話關懷網志工群,就會打電話去向他請安,並瞭解家庭近況。如果發現家裡有親人過世,由何淑珍牧師與陳秀英執事所帶領的喪慟關懷網志工群,包括服侍詩班,就會陪伴並協助他們走過死蔭的幽谷。如果發現家裡有危機情況,由何淑珍牧師與蕭亦裕長老所帶領的危機關懷網志工群,就會動員、組織、安排,在實際行動上幫助他們渡過危機。另外,由謝敏圓長老與許素菲執事帶領的代禱關懷網緊急代禱志工群,也會發起緊急代禱事工,大家迫切在主前彼此代求。在平時,沒有上述情況下,則會有探訪關懷網團隊,進行家庭探訪,促進彼此間更加認識。由教牧團隊以及關懷部、小組部全體長執所組成的牧養關懷網,將定期聚會,討論並追蹤上述五個關懷網事工進行的狀況。期許能讓和平教會每位會友,都能加入BB關懷系統。牧養關懷網將努力協助每位會友參加團契或小組,並有穩定的團契或小組生活。

        上述六大關懷網的事工,除了危機關懷網還沒有形成以外,其他五個關懷網,都已經初步形成,並且開始運作。由於關懷部牧師與長執們在上述這些關懷網中,已經承擔很重的責任,因此,我特別拜託社區部的牧師與長執們,能夠全力投入危機關懷網志工之招募以及組織。感謝李晶晶牧師、高正吉長老、黃念謹執事、林博惠執事的努力規劃,從本主日開始,我們要招募危機關懷網的志工。記得當我們剛從美國返台,在和平教會開始牧養時,曾經與林英洲長老招募過一群危機關懷志工群,可惜的是,這項很重要的關懷事工後來並沒有繼續推動。
        我也記得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全台灣的基督教會在孫越弟兄號召之下,於1999年10月,成立了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在全台灣247個鄉鎮的當地教會成立了713個1919服務中心,構成了台灣的社服與救助網絡。他們並且招募與培訓了四千多名服務志工。他們服侍的對象包括: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輔等事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屬下設有教會與社會委員會,主要負責三項事工:公義與和平、急難救助、社群關懷與宣教。急難救助事工主要是針對國內外災害 (颱風、水災、旱災、地震、飢荒、難民等 ) 之關心及救助,並加強與國外教會相關組織之互動。今年5月與世界展望會、中華救助協會聯合舉辦急難救助研習會。配合各中區會教社部舉辦「社區防災及災難救助訓練」,並推動各教會「社會關懷小組」的成立及各中區會「社區關懷大隊」的組織及機制。積極與世界展望會、基督教教助協會推動「用減災防災代替救災」之訓練工作,並加強三機構之合作與分工。
       這幾天(20110311)在日本仙台市所發生的九級大地震,引發了嚴重的海嘯,以及福島核電廠爆炸,幅射外洩事件,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建立緊急關懷網的重要性。在此要鼓勵大家,照著自己家庭的現況與能力,一起來投入參加和平教會危機關懷網志工群的建立。我們也盼望,這個志工群,在平時可以幫助BB關懷系統危機關懷網的事工,在社會發生重大災害時,更能夠很有效率的結合大家的力量,幫助受災區的人民渡過難關。

牧函-落實彼此相愛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 下午5:32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上帝的恩典,讓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能夠開始一步一步的推展開來。首先,要感謝小會接納我的建議,讓我在2011年能夠親自投入幫助關懷部建立BB關懷系統。更要感謝李牧師,願意在2011年增加有關宣道的講道次數,好讓我在沒有講道的那一週,可以親自投入探訪關懷的事工以及BB關懷系統的建立。

          感謝主,當我邀請林世光執事與林瑜琳執事,還有師母一起來規畫BB關懷系統的建立時,立刻獲得他們的首肯與投入。當我邀請關懷部何淑珍牧師、蕭亦裕長老、王輝珍執事、溫陳秀英執事、蔡和吟執事來一起討論與規劃BB關懷系統的建立時,也得到他們全力的支持。我們在2011年1月7日與2月8日分別召開了兩次的討論會,初步將BB關懷系統的組織架構與標準作業流程 (SOP) 訂了下來。我們盼望能夠建立六個關懷網。當和平的兄姊連續兩週沒有在BB關懷系統參加主日崇拜時,由何淑珍牧師與溫陳秀英執事牧養的電話關懷網志工就會啟動電話關懷侍奉,瞭解會友的情況,如果發現有喪慟情況,立刻啟動由何淑珍牧師與溫陳秀英執事所負責的喪慟關懷網志工 (包括服侍詩班),陪伴並幫助會友家庭走過死蔭幽谷。如果發現有危機狀況,則立刻啟動由何淑珍牧師與蕭亦裕長老,以及社區部李晶晶牧師以及高正吉長老所一起牧養的危機關懷網志工群,在實際生活需要上,幫助危機中的家庭渡過難關。必要時,則轉介專業機構來處理。如果會友並沒有喪慟或危機情況,則會發動探訪關懷網團隊,安排適當時機前往作家庭探訪,增加會友之間的認識。我們已經招募好家庭探訪同工,分成四組。林世光執事會帶領週一晚上的家庭探訪團隊,何淑珍牧師會帶領週二晚上的探訪,林瑜琳執事會帶領週五下午的探訪,我與師母則會在沒有講道該週的週三白天與晚上各帶領一次的家庭探訪。四位牧師與關懷部、小組部的全體長老、執事將組成牧養關懷網。我們每個月第二主日中午十二點到一點半會開聯席會一起討論,如何對一個月以來探訪的會友,鼓勵並安排他們能夠參加團契或是小組,好讓他們能夠融入和平愛的大家庭。因此,我們盼望每個團契與小組,都能夠有關懷同工,負責接待關懷這些新加入的會友家庭。
        我們也決定要開辦關懷同工的培訓課程,並且分配各項相關事工的負責人。溫陳秀英執事負責培訓場所的洽借與整理收拾的安排,蔡師母負責學員名單的整理分組與聯絡事誼,蔡和吟執事負責敬拜讚美領唱的安排,王輝珍執事負責茶點的預備與收拾,蕭亦裕長老負責錄影與攝影的安排。何淑珍牧師、林世光執事、林瑜琳執事、和我分別準備課程的教授。我們決定將課程分為三期,每期時間為三個月,每個月第一與第三週上課,上課時間是週五晚上七點半到九點,講課一小時,問答或演練半小時。第一期的主題是認識我們的情緒,內容包括:聖經的人觀、我們的情緒、生命的週期、明天的焦慮、失落的憂鬱、受創的敵意。第二期的主題是如何傾聽與同理,內容包括:請你聽我說、瞭解同理心、電話鈴聲響、有人在家嗎、尊重與隱私、主我須要你。第三期的主題是瞭解與幫助問題,內容包括:山窮水盡疑無路、走過死蔭的幽谷、陪哀傷者流眼淚、愛的誓言變奏曲、我們家那個老的、走進愛麗思世界。第一次的陪訓課程將在2011年4月15日開始。我們盼望,每個團契與小組的關懷同工,都能夠撥出時間,向辦公室報名來參加這些寶貴的關懷陪訓課程。我們也歡迎所有對這方面有興趣與需要的兄姊,來報名參加。讓我們在彼此相愛的道路上,能夠彼此扶持,一起學習並成長。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