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最新文章

大家好福音隊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 下午3:47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2009年8月8日台灣發生八八水災,整個南台灣受創甚深,當時和平教會還沒有社區部。但是教會在水災發生後,派人南下了解災區情況,並且依照當時所得的消息,決定認養達瓦蘭部落,為期兩年。一個禮拜後,由於屏東佳冬地區淹水狀況嚴重,所以和平教會動員北部地區人力,一個禮拜內,派出超過300人次前往災區支援善後工作。這樣的動員,不但在長老會中是排名第一,在全台灣的教會中,也在前三名。

        於達瓦蘭部落在災後被規畫遷村到瑪家農場,所以和平教會就參照政府的計畫,同時認養了將來也會一起被遷村到瑪家農場的好茶部落。計畫未來能夠同時為這兩個部落做好重建的事工。後來因為事工協調聯絡的關係,我們於2010年的冬天第一次前往屏東舉行好茶福音隊,地點在隘寮營區。這次的營隊結合了教會不同年齡的同工一起參與,事後得到了好茶教會一致的好評,被譽為好茶教會有史以來最棒的福音隊。去年我們同樣於暑假期間前往好茶教會舉行福音隊,與當地的同工有著非常好的配搭。
        今年由於好茶教會、達瓦蘭教會都已經正式遷村到瑪家農場安置,所以我們一開始規畫的福音隊,就是希望同參服侍好茶、達瓦蘭兩間教會的孩子們。但是在五月的場地探勘時,同時被安置在瑪家農場的三間教會,達瓦蘭、瑪家、好茶都一致表示,希望我們的福音隊能夠同時涵蓋這三間教會,因為這三間教會是一起被安置在瑪家農場,他們其實是在一個共同的生活圈裡,很希望和平教會的福音隊,能夠一次來同時服侍這三間教會。而這三間教會也會同時協助我們的服侍事工,使我們的出隊能夠順利完成。
        為此,我們特別將這次的福音隊定名為「大家好福音隊」大是指「大社」也就是達瓦蘭;家是指「瑪家」;好是指「好茶」,三個部落各取一個字而成。這次福音隊希望能夠招收到三十名出隊同工,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名左右的學員。出隊的時間是在8/7-14。這一次大家好福音隊的主題是「愛就在我家」。當初設定這個主題是因為他們搬到新環境,在這個新的環境中,期盼他們能夠建立新的認同感。不單是對於新的家園、新環境的認同,更要認同自己的親人朋友與認同信仰。只要有上帝的愛、有彼此間的愛,並對新環境的認同,這個新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期盼弟兄姐妹一起來為「大家好福音隊」禱告,因為這次是去一個新的環境,同時增加了兩間教會,我們預期學員人數會大幅增加,整個行政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教學工作也需要更多人的委身。新加入的當地同工也需要和我們一起重新適應,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來禱告的。
        求神幫助我們的弟兄姐妹,能夠做好準備,帶著上帝的愛,與當地的同工一起學習。也幫助當地的學員,透過這樣的營會,不單是在功課上得著幫助,同時也對於他們在新環境、新家園,有新的認同。願上帝祝福我們所做一切的工,能將榮耀歸與祂。

牧函--亞薩王一生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 上午10:34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亞薩王 (King Asa) 的一生,讓我的心情感到非常複雜。他所成長的屬靈環境是相當的惡劣。他的父親亞比雅王 (King Abijah) 追隨他的祖父羅波安 (King Rehoboam) 的腳步,帶領猶大人敬拜偶像 (王上14:21; 15:3)。他的祖母瑪迦 (Mother Queen Maachah) (王上15:13) 成為猶大國的太后,造了亞舍拉的偶像讓人民膜拜。但是,年青的亞薩王卻立志效法先祖大衛王的榜樣,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命令,除掉邱壇日像 (代下14:4-5),因此,得到上帝的祝福與保守,國中太平十年之久 (代下14:1)。亞薩王在這太平的十年之間,也努力的建造城堡,訓練軍隊,人數多達五十八萬人。
        哪裡知道,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之下,卻發生了來自南方埃及法老王歐克孔一世 (Okorkon I) 僱用伊索比亞 (古實) 傭兵首領謝拉 (Ethiopian mercenary Zerah) 帶領一百萬大軍以及三百輛戰車,企圖北上入侵猶大國。亞薩王面臨人數幾乎是兩倍,而且有高科技裝備的敵軍來襲,並沒有投降求和,或是害怕落跑,而是親自率領猶大軍隊,往西南方瑪利沙的洗法谷去擺陣迎敵。 (代下14:8-10) 就在兩軍開打之前,亞薩王作了一個非常簡短而重要的陣前禱告。祈求仰賴耶和華的幫助。耶和華就起來,為猶大人與古實人爭戰,讓亞薩王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
        接下來的五年之間 (代下15:10),亞薩王浸泡在勝利得意的氣氛之下,逐漸的遠離了耶和華。上帝興起先知亞撒利雅,起來警告勉勵亞薩王與猶大人,要尋求順從耶和華。亞薩王聽見之後,就再一次帶領猶大人,向耶和華獻祭,並且重新向耶和華起誓,要盡力尋求耶和華 (代下15:10-15)。亞薩王甚至鼓起勇氣,把影響全國去敬拜亞舍拉的祖母太后瑪迦廢位。這次的屬靈復興,帶來上帝更大的恩典與保守,接下來二十年之久,國泰民安,國勢強盛 (代下15:19)。
        令我們覺得難過的是,亞薩王在上帝如此大的恩典中,卻逐漸的驕傲起來,自以為可以依靠自己的聰明與政治手腕,來解決猶大國與以色列國間之邊界糾紛 (代下16:1-6) 他挪用聖殿的庫存金銀,賄賂亞蘭王便哈達,讓他去搔擾以色列國北境,迫使以色列王巴沙班師回國,處理來自北方的危機。表面上看來,亞薩王的政治手腕與策略,的確帶來短暫的成功。但是,長期來看,卻種下來日更大的危機與隱憂。上帝的恩典又興起另外一位先知哈拿尼,起來警告規勸亞薩王。(代下16:7-9) 哪裡知道,亞薩王已經驕傲到聽不進去先知的勸告,甚至將這位先知抓去坐牢,還用白色恐怖手段,壓制國內異議份子。最後,當他年老罹患腳疾時,他也拒絕尋求耶和華的醫治,只要找醫生來治療。雖然,病情日漸惡化,亞薩王還是至死不悔改。
        亞薩王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上帝的寬容與恩典。上帝讓亞薩王在惡劣的屬靈環境中,年輕時就能夠建立堅定的信心。當危機來臨時,亞薩王能夠勇敢的面對,同時謙卑的祈求上帝的幫助。當自己屬靈狀況在順利情境下退步時,上帝施恩差遣先知前來提醒警告,亞薩王願意謙卑受教,得以及時回頭,而蒙受上帝更大的恩典與保守。這些都是亞薩王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榜樣。很遺憾的是年輕時信仰能夠成為我們美好榜樣的亞薩王,在中年以後,卻因為上帝所賞賜的恩典,而逐漸變為驕傲自恃。遇到困難時,忘了向上帝仰望禱告,而是倚靠自己的小聰明。當上帝又差遣先知前來提醒警告時,亞薩王不但掩耳不聽,甚至惱羞成怒,將那位忠言逆耳的先知抓去下監。後來甚至在腳疾找醫生診治無效的情況之下,也拒絕向耶和華禱告,如此結束他的一生。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從亞薩王的一生學到寶貴的功課。讓我們一生都會仰賴倚靠耶和華,不但在逆境中尋求順服神,在順境成功中更要如此,並且會讚美感恩。在我們走完人生路途時,能夠聽見主對我們說:好,你這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太25:23)

牧函--聖靈的象徵--「和平鴿」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 中午12:07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今日是聖靈降臨節在使徒行傳二:1「五旬節到,門徒聚集,忽然有響聲下來……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五旬節是從逾越節(以色列民為紀念祖先從埃及為奴之地的日子)開始算起的第50天(一旬為10天)因此稱五旬節,在這個節期猶太男子都要從各地上耶路撒冷來聚集。而聖靈降臨的那日是耶穌復活40天後再加10天,聖經說:那日門徒被聖靈充滿。因此基督教亦以耶穌復活後的第50天(升天後的10天)為聖靈降臨節。

        在聖靈降臨節期間,我們通常會看到一個象徵物---鴿子,而鴿子在舊約聖經創世記第六章中有記載著「世界在上帝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上帝決意要用洪水將他們毀滅。唯有義人挪亞,上帝要他造方舟,且將世上物種各留一公一母帶進方舟。洪水氾濫150天,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等到洪水消退,挪亞放出一隻鴿子,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到了晚上鴿子嘴裡叨著一個折擰下來的橄欖葉子回來。挪亞一看便知地已乾了。這隻鴿子便成第一個向挪亞報佳音的天使。
        在人類的歷史中鴿子也是被世界公認為和平的象徵---和平鴿。據說:在1940年,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佔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畢卡索心情沉悶的坐在畫室裡,他的鄰居米什老人來敲他的門,老人手上捧著一隻血淋淋的鴿子,請求畢卡索為他畫一隻鴿子,接著老人述說了一個悲慘的故事:
        老人說:「他的孫子養了一群鴿子,平時他經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條作信號來招引鴿子,當他得知父親在保衛巴黎的戰役中犧牲時,幼子的心靈蒙上仇恨的陰影,他想白布條表示向敵人投降,那他就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鮮紅的紅布條被德軍發現,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將他從高樓扔了,慘死在街頭,接著還用刺刀把鴿籠裡的鴿子全部刺死。
        直到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卡索又欣然揮筆畫了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飛鴿,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她叫做「和平鴿」。自此,鴿子亦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徵。
        鴿子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給人們極大的盼望。在戰爭時,鴿子能攜帶信息穿越敵人的封鎖線。例如:不幸遭到敵國潛艇攻擊即將沉船時,就會取出鴿子綁上訊息,回報軍團沈船的位置,如此船上倖存的人就可能獲救。所以,當時每艘船上都會帶著鴿子。
        今天是聖靈降臨節,聖靈的象徵是鴿子。鴿子令我聯想到,半年之前教會來了一位弟兄,他隻身在台灣生活,沒有親人,又罹患癌症,教會有幾位兄姐一直密切的關心他,直到前一個月他已無法自己飲食及行動,教會透過社福體系,在多人的協助下,現在已將這位弟兄穩妥地安置在一個長照中心。即使如此,我們仍想要組織一個探訪團隊,定期去關懷探視他的近況,讓他在人生的最後一程(無親、無友的孤單中),亦能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希望上帝對他的愛,透過兄姐的探訪、關懷、陪伴,讓他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並對永生有盼望。我們如此行,就如同當時和平鴿帶給第一、二次大戰時的人們有盼望一般。我們需要不繼地學習扮演和平鴿的角色,帶給需要的肢體安慰與盼望。願神堅固我們手所做的工,也悅納我們每一個兄姐的擺上。

牧函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 下午3:05

        每週辦公室主任美月姐都會送來公文夾給每一位牧師過目簽署,裡面是一週中來自各地的文件、信函或邀請卡,這週簽署最多的就是各個神學院畢業典禮的邀請卡,教牧團由何牧師代表教會一一寫賀詞回覆祝福。

        每年六月是各級院校的畢業典禮,許多辛辛學子邁入另一學程、或是踏出學術殿堂進入實戰社會歷練,有許多的憧憬和挑戰、在未知與期待中摸索;我們教會也有好些國高中生和大專畢業生,願主的話語常新如腳前燈、路上光帶領每一位畢業生和考生往前的道路與經歷,並賜給每一位疼惜擔憂的父母們因信在禱告中支持守望孩子們。「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今年我們有一位將從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生,亦即即將成為「傳道新鮮人」--王道仁弟兄。以下我們將透過他的代禱信來關心和為他代禱,同時也為所有即將進入福音禾場的新科傳道人守望代求,願主指引他們的腳步、帶領他們到上帝所預備的地方為主見證與牧養羊群。
 各位弟兄姊妹:
 最近大家過得如何?塑化劑讓大家人心惶惶...
不過我們有主的平安囉!
【感恩事項】
1.差不多要畢業了...事情也忙得差不多了...
   感謝主讓我在不想寫報告的情形下把所有報告都完成了!
【代禱事項】
1.請為牧恩身心靈禱告,她懷孕八個多月大,有的時候會不舒服或太累,求主看顧
2.未來的方向,求主賜下引導帶領,六月底才會確定要去哪裡

以下是我在關東橋教會實習的代禱信,也與大家分享:
各位關懷關東橋教會神學教育的兄姐:平安!
很感謝您願意支持關東橋教會以及神學教育的工作,願上帝使用您的禱告和奉獻,成就祂的美意。
【教會近況與代禱事項】
        教會的建堂:教會外展活動常常空間不足,弟兄姊妹也很有心要建堂,因此最近已經確定買下附近一個2樓的場地,約可容納近100人禮拜,買下並裝潢的經費約需900~1000萬。雖然對剛開拓的小教會是不小的負擔,但也很感謝上帝不斷地預備,若有感動願意奉獻或無息貸款可以與教會聯絡。其實教會建堂重要的不是建築物本身,而是基督徒生命的成長以及福音的傳揚,因此請弟兄姊妹特別為關東橋教會的生命成長及建堂經費禱告。
        教會在多次福音行動中(復活節郊遊、對外講座、客中福音隊家訪),慢慢地帶領一些小組成員來參加禮拜,教會也不斷地幫助已經在禮拜的福音朋友慢慢認識上帝。雖然不見得馬上有人受洗,但教會的努力和階段性成果,讓我們經歷上帝的恩典和安慰。求主繼續帶領關東橋教會的福音行動。
【青少年工作近況及代禱事項】
        非常感謝大家的代禱,青少年小組同工群已經逐漸成形,兩位青少年同工及一位福音朋友都開始參與帶詩歌、活動等事奉。在母親節的禮拜中,整個青少年小組也負責敬拜讚美等事奉,在同心準備與努力中我看到青少年的潛力、向心力以及願意學習的心,也看到上帝的恩典。目前青少年同工訓練除了每週和兩位同工一起讀聖經之外,每月也會進行一次分享和訓練,期待所有的同工都不斷成長!
        福音朋友的部分,除了原有四位穩定的福音朋友之外,透過打籃球、電影欣賞等活動也陸續接觸幾位福音朋友,但聚會上新朋友仍不穩定。請為穩定聚會的福音朋友能信主禱告,也為其他福音朋友能穩定來禱告。
輔導的部分,請弟兄姊妹放在禱告中,希望青少年小組能有穩定在地的輔導禱告。
【神學生道仁近況】
        最近論文已經完成,畢業的事情雖然多,但感謝上帝這些都慢慢照進度完成。未來要畢業了,要去哪裡還不清楚,懇求上帝帶領,也幫助我了解並順服祂的心意。最近我太太牧恩懷孕已經8個多月,最近她工作、行動體力比較不足,睡眠也不太好,請為她禱告。
        在關東橋教會8個月的學習就要結束了,我在關東橋真的學習很多,實際在開拓中的教會實習讓我第一手接觸開拓工作,也常常經歷上帝從無變有的恩典。而關東橋教會也很感恩能有神學生和傳道、同工一起努力,因此台神的福音開拓團契在新的一年,會繼續支持關東橋教會的開拓神學教育,請大家繼續關心與禱告。7月開始會有一位新的神學生方玉菁來關東橋教會實習,她很積極在交接,也很願意學習,請為她的適應和事奉禱告。
【奉獻報告】
2011年全年奉獻目標14萬元,目前約達成8萬元(至今年8月的部分已籌足),請繼續關心與禱告。
王道仁敬上

牧函--等候上帝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 中午12:43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這次我接受美國洛杉磯南灣台福教會華語堂的邀請,前往來參加他們的福音營退修會。主題是:如鷹展翅上騰。這是出自以賽亞書40章31節的經文“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疲乏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昏倒)

        從這句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從新得力、展翅上騰、奔跑不困、行走不昏的秘訣在於等候耶和華。時代的潮流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讓我們的生活步調,越趕越快。我們從走路到跑步,從慢車到高鐵,從爐灶到微波爐,等候對我們來說,是越來越困難的一件事。
        我們從聖經裡可以看到許多等候上帝的榜樣。挪亞是個義人,耶和華吩咐他在地上造一艘大方舟,根據彼得後書2章5節的記載,挪亞一面造方舟,還一面傳義道。前後至少花了一百二十年之久,洪水才來臨。挪亞全家和所有牲畜、野獸,擠在方舟內,至少又待了一年又十天之久,大水才消退。亞伯拉罕在蒙上帝呼召,離開哈蘭,憑著信心帶著全家大小前往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當時年紀是七十五歲。上帝應許會賞賜給他後裔。但是,上帝卻讓他們夫妻倆一直等到亞伯拉罕一百歲,太太撒拉也已經九十高齡,月事已停,就人來看,是毫無子望時。上帝才讓他的妻子撒拉懷孕生下獨一無二的老來子,以撒。亞伯拉罕也因此,成為我們後代信徒信心的榜樣。約瑟在十七歲時,就從上帝得到兩個人生的美夢。哪裡知道,自己會被兄長出賣而下埃及,成為奴隸,還遭到誣告的冤獄之災,以及被牢友忘恩負義的對待。直到三十歲時,才因為替法老王解釋異夢,而被破格任命為宰相,青春年華最寶貴的十三個年頭是在災難中熬過的。埃及經過七個豐年之後,接著進入七個荒年。約瑟的兄長被饑荒所逼,因父親雅各差遣前往埃及糴糧,而到約瑟面前下拜。約瑟十七歲的美夢,在經過至少二十個年頭才成真。摩西因為被法老女兒收養而進入埃及王宮接受最好的教育與訓練。當他四十歲時,自以為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欺負。哪裡知道,路見一位埃及人在欺負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摩西一拳就將那個倒霉的埃及人給斃了。摩西也因此成了亡命之徒,遠走米甸曠野逃避法老的追捕。上帝讓摩西待米甸曠野,牧羊四十年之久。一直到摩西已經八十歲,雄心壯志都已磨光了,耶和華才在焚而不燬的荊棘裡呼召百般不願的摩西,前往埃及要求法老釋放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
        看來上帝有他的時間表與目標。上帝為了要拯救挪亞時代所有的罪人免於死亡,而讓挪亞花了一百二十年造方舟、傳義道。 (根據彼得前書3章19-20節,主耶穌在陰間那三天,還向這些人傳福音呢!) 上帝為了造就亞伯拉罕的信心,願意花二十五年的光陰。好讓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父。上帝為了拯救以色列人免於餓死在那七年饑荒,用二十年的光陰,以極大的困境磨煉約瑟。上帝為了預備摩西,可以帶領將近兩百萬人的以色列民,在曠野行走四十年之久,願意花四十年光陰,讓摩西在米甸的曠野牧羊。在同一段時間,也把摩西自視甚高的驕傲磨煉成「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一切的人。」
        新約的使徒保羅,由於受到上帝特別的啟示,得以登上三層天一睹天上的奧秘,上帝容許撒旦在保羅身上留下一根刺,讓保羅的生活與服侍,都受到極大的困苦與障礙。保羅為此三次求主醫治,上帝卻不應允,上帝要保羅一生帶著這根刺來生活與服侍。但是上帝應允將會賞賜保羅夠用的恩典。這是上帝對保羅的保護,免得因為得上帝特別的恩賜,而陷入像魔鬼一樣的驕傲自大。保羅終於學會了終生等待上帝的功課。保羅身上這根刺,必需一直等到復活時才能夠得到主的醫治。保羅甚至可以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求主幫助我們,在遭遇人生困境與禱告不蒙應允時,也可以學會等候上帝的功課。


牧函--愛我們的家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 下午2:59

每個人愛他,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家就不孤獨;
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
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家。

        「愛我們的家」這首詩歌,讓原本認為「家」應該提供給我們各樣的必要性、功能性和感受性,變成是「家人」彼此所要建造的一個愛的關係與異象,也是我們所努力的目標與方向;他不是豪宅巨廈、而是在上帝的愛與恩典中不斷學習彼此寬恕、珍惜、付出與相伴,一步步、漸漸地經歷我們的家有愛、愛我們的家。
        上週主日(5/15)下午全台從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蓮七個城市各地舉辦名為「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活動,這是為打造幸福家庭及關懷國內弱勢家庭,以此呼籲國人更重視家庭,喚起社會對家庭價值的認同,讓每個人用更多愛經營家庭關係。
        各地許多教會牧長帶領兄姐們熱烈響應參與,在台北場更由基督教教會聯合會發起,分五個路線共有五支義走隊伍同時異地出發,集合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透過一小時的藝人見證分享與家人愛的故事、詩歌,以及基督徒企業家以連署宣示支持愛家理念,最後由各教會的眾牧者一起為台北所有的家庭與市民祝福,這不僅是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更是一個見證上帝愛的機會。
        特別選在5月15日這一天,是因為這是聯合國訂定的「515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這是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大家都是知道「家」的重要性與特殊意義和地位,但事實上,家庭在過去半個世紀,特別在近20年,在世界各國社會中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原因有工作、遷移、社會、經濟,以及戰爭和社會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礎受到動搖,而家庭基礎的動搖,也影響了個人、婚姻、親子關係、家庭結構、文化價值、以及社會治安等問題。
         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又作出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Families) 。以此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國內的家扶基金會,在今年在這紀念日特別提倡「LOVE家幸福四部曲」的關懷行動,鼓勵現代父母與家庭:
Long  「長時間陪伴」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家庭成員互動。
Open 「敞開心胸溝通」 :每天和家人分享所發生的事情。
Voice「大聲表達想法」 :相互交流與溝通,切勿默默壓抑心事。
Ear    「用心傾聽」         :多加傾聽,相互接納
        盼望我們每天多花一些時間與家人互動,向家人表達關愛與支持,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聲音,並且學習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家人願意用心傾聽,用愛與包容關心身邊的人,落實每天與家人相互擁抱、陪伴、傾聽與溝通,讓愛住在我們家!期盼如此彼此相愛相處與陪伴,讓每個家人在成長路上充滿愛、信心與盼望。「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

牧函--關懷事工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 下午4:48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五月七日和平教會牧師與長老們聚集在約翰館,進行一整天的腦力激盪會議。在會議當中,大家就遷入新堂之後,和平教會事工之發展與相關配套規劃,提出各種想法。其中關懷事工之發展與規劃,還是出現關懷應該是由牧師來做的聲音。主要的理由,包括:牧師主要是負責教導與牧養兩大使命,會友很期待是由牧師親自來關懷。長老與執事都是帶職侍奉,沒有時間做探訪的事工等等。
        根據以弗所書第四章11-13節,使徒保羅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上帝所賞賜給教會的,除了建立教會的使徒、社會良心的先知、見證基督的傳道者,還有牧養與教導會友的教牧師。因此,牧師的兩大職責是教導與牧養。
        當教會規模較小、會友人數在一百人以下時,一位牧師就可以承擔教導與牧養兩大職責。當教會蒙上帝祝福,人數增長超過一百人以上時,牧師的教導與牧養兩大侍奉,就會發生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的情況。特別是關懷牧養的事工,常會發生掛一漏萬、顧此失彼的情況。這個時候,教會可以考慮邀請更多的牧師,前來組成教牧團隊,進行團隊牧養的模式。和平教會目前就是採用團隊牧養的模式。為了讓團隊牧養能夠發揮其功效,教牧團隊就必需根據教會的需要與牧師們的恩賜,進行分工合作的牧養。在這次的腦力激盪會議中,教牧團隊也提出教牧分工的更新建議。從明年開始,曾牧師將負責牧養青年部與教育部,李牧師將負責牧養社區部與宣道部,何牧師將負責牧養關懷部與小組部,蔡牧師將負責牧養禮拜部與聖樂部。行政部、總務部、資訊部、財務部則由長老負責牧養。和平教會四十歲以下會友的關懷牧養,由曾牧師負責,四十歲以上會友的關懷牧養,由何牧師負責。
        何牧師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擔負起將近三百位會友的關懷牧養的事工。因此,如果關懷牧養的事工,完全由牧師來擔任,則我們可能需要再邀請兩位全職牧師來與何牧師分擔關懷牧養的責任。另外,使徒保羅也提到,教牧師應該要如何來進行教導與牧養的事工呢?是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牧師的主要責任,並不是親自去做關懷牧養的事工,而是去栽培造就關懷牧養的同工群,並且將他們組織分工,好讓主耶穌基督要我們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可以在和平教會落實發展。
       感謝主的恩典,今年初開始,小會同意讓我自己來幫助何牧師與關懷部開始建立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六大關懷網:電話關懷網、危機關懷網、探訪關懷網、代禱關懷網、婚喪關懷網、牧養關懷網。感謝李牧師與社區部長執的努力,危機關懷網的人力與相關資訊、資源,已經初步建立完成,其他五大關懷網,也都順利地的開始運作。我們也正在進行小組事工與關懷志工的培訓課程,每個課程都有將近六十位兄姐報名參加。辦公室怡亭幹事也將全力投入關懷探訪事工的行政支持。何牧師也預備好,可以開始來帶領整個BB關懷系統之關懷牧養事工。
        請大家為和平教會關懷牧養事工BB關懷系統能夠蒙上帝的恩典祝福,有更多這方面恩賜與使命的兄姐願意投入關懷牧養事工的侍奉,在主前代求。

牧函--看啊!你的母親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 下午3:33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約翰福音十九章:26-27)
        此時,主耶穌已被掛在十字架上,經歷被捕、議會受審、被眾人戲弄、侮辱。所愛的門徒彼得三次不認他、耶穌被解交給彼拉多、審被判死刑,被兵丁戲弄、穿上紫色袍子、帶上荊棘冠冕,兵丁嘲笑說「猶太人的王,萬歲」,還有藤條打他,向他吐口水,……然後被帶出去釘十字架,在往髑髏地的路上,耶穌已無力氣背這十字架到各各他刑場。……這時,三支十字架立在各各他,上面掛著三個死囚犯(包括耶穌),經過的人也侮辱他,……「從十字架上下來,救救自己吧」,祭司長和經學教師也同樣譏笑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讓我們看看,我們就相信!」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一人,也同樣辱罵他。
        試想,耶穌當時臉上一定滿是鮮血及乾掉的血漬,他的視線可能完全被鮮血、血漬所遮掩,以致耶穌基督的眼睛可能已看不清週遭的事物。然而,當他往下看時,他看見他的母親,還有唯一留在十字架下的門徒約翰。聖經描述說:約翰站在耶穌母親馬利亞的旁邊。12個門徒跑掉10個,第11個去賣人子,唯有他勇敢的留在十字架下,扶持、關心、關懷當下最需要有人心理陪伴、安慰的母親-馬利亞,一個正在送所愛的兒子上刑場的母親。
        因此,主耶穌對母親馬利亞說:「看呀!你的兒子。」他已把約翰當成弟兄,才會對母親說,「這是你的兒子。」接著,再對約翰說:「看呀!你的母親。」經上說:從那時起約翰即將耶穌的母親接到自己的家裡住。約翰接馬利亞到自己的家住,這裡含有接回家裡照顧之意。就約翰而言,馬利亞不是自己的母親,是已被處極刑的老師的母親。照理來說,應該迴避的,不是嗎?身為被視為罪犯的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可說是當下最弱勢的人。然而,約翰卻願意照顧這位當下最弱勢的人(最小的)。約翰所作即是實踐耶穌的教導,「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廿五章40節)。這是多麼美的畫面。約翰手扶著心碎的馬利亞,一步一步地回到家裡,給予照顧。
        今天又是母親節,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再一次被提醒。天下有好母親、壞子女,也有壞母親、好子女。近日有一則報導,一位女兒想要母親的財產,但是母親不願意給,女兒便以暴力相向。鬧到最後,母親以300萬元買斷母女關係。現今的世代竟有如此的兒女!

據內政部統計,98年國人男性平均壽命為76.03歲,女性為82.34歲。若以母親現今60歲,女性平均壽命82歲為例,如果你每月與母親相處時間為10小時,則你這輩子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僅剩2640小時,相當於110天的時間。
       算式:82-母親今歲數╳每月相處幾小時╳12/24 = 預估剩餘相處天數
        專家進一步分析後發現,受訪者若與父母愈親密,則他們與子女的親密程度也愈高,也就是說親子之間的親密程度,是互相影響的,這也是一種身教的影響呈現,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父母與祖父母感情親密,自然也會感受與學習親近自己的父母。因此,經上說:「要孝敬父母……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以弗所書六章2節),我們的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孝敬我們。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需要去照顧在社會中邊緣弱勢的馬利亞,耶穌已將她交給他所愛的學生。我們若是他所愛的學生,當耶穌對我們發出「看啊!你的母親」時,我們當學約翰的樣式,去照顧她、關懷她,因她是耶穌交在你家中的母親!

牧函--認識七星中會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 上午9:32

         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差派馬偕博士來台灣宣教。1904年得到加拿大母會的同意,台北長老中會又稱作北部中會成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教會青年在各方面活動,讓教會充滿活力,教勢大大振興。

        1952 年 2 月召開第六屆北部大會時,當時的台北中會是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包括基隆;而蘭陽區仍屬東部中會。該屆大會議案第四條有關台北中會一分為二,眾議員贊成通過;名稱則是因為在此轄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就是淡江(新店溪、大漢溪、淡水河流域)與七星山,因此以「淡江中會」和「七星中會」命名之。只是在該次議會 中,東部中會提議准予分割該中會,將蘭陽區會併入七星中會,大會接納之。

         1952年七星中會成立的時候只有十八間堂會,七星中會成立典禮於台灣神學院禮拜堂舉行,由北大副書記吳清鎰牧師主理,北大議長陳溪圳牧師宣佈成立,出席正議員十八名、長老十名。到了1980年,七星中會教勢增加到四十八獨立間堂會,一直到今天,七星中會共有83間教會。這六十年來在上帝的祝福與眾教會牧長、信徒的努力下,已經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家庭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一份子。

        七星中會地理的範圍非常的廣,從台北市中山北路、羅斯福路以東,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一直到宜蘭縣的最南方,共有83間教會,每個主日共有約9500人固定參加主日禮拜。由於七星中會幅員廣闊,所以又依地理環境分別設立了六個區會,包括北一區(台北市中正、中山區)、北二區(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深坑區)、北三區(台北市中山、內湖、松山區)、北四區(台北市信義、松山、內湖、南港、新北市汐止等區)、基隆區(基隆市、新北市金山、瑞芳、雙溪等區)、蘭陽區(宜蘭縣)。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南北教會除了快速回復各項事工及收復教產之事宜外,活躍的青年事工及異象促成 1949 年「台灣基督教奮進協議會」通過「南北合一基本方案」,並且在 1951 年經南北二大會分別接納通過,於同年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由於總會事務所就在七星中會轄區內(無論是早期的長春路或 1985 年後的羅斯福路),因此在總會 50 年歷史中可看到,無論是人才的投入、經費的負擔、各項事工的配合,七星中會在全國 20 個中會、6 個區會裡,是數一數二的;若再加上中會直接參與管理的機構、事業,更是提供總會各層級在定期與特殊情況之需要,並全力協助之。

        上帝賜給七星中會有豐富的大都會資源和美麗的基隆、蘭陽民風,歷代信仰前輩更是留下許多美好的見證與典範,願我們在慶祝中會成立第 60 週年,在這 21 世紀多元化的今天,能夠一起腳踏先人足跡,委身於各樣福音事工。(參照七星中會六十週年簡介編寫)

七星中會六十週年紀念禮拜注意事項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 中午12:42

         六十年前「台北中會」由於教勢日漸增長,教會數目增多,且範圍含括今日之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為使中會運作順利,使教會更有效開拓、發展,決議將「台北中會」以中山南北路(羅斯福路)為界畫分為兩個中會。中山南北路以西,取「淡水河」為名,定名為「淡江中會」;中山南北路以東,取「七星山」(陽明山)為名,定名為「七星中會」。自此台北中會畫分為「七星」、「淡江」兩個中會(隔年「淡江中會」自行改名回「台北中會」)。今年是七星中會設立六十週年,所以特地舉辦六十週年感恩禮拜,期望喚起各教會兄姐一同感恩、和好、盼望的宣道事工。

        下週主日,五月一日,和平教會將暫停主日聚會,全體參加七星中會六十週年紀念禮拜,地點在台大體育館,(9:00開始報到,9:30開始禮拜)本次聚會全體報名人數為7,377人,和平教會共有361人報名參加。由於報名人數超過台大體育館的容量,所以各教會依報名人數九折安排坐位。請兄姐提早到場,如果教會的座位已坐滿,大會另有提供「自由座」(連線轉播)供兄姐入席。
        為了安排國小小朋友主日禮拜事宜,大會於二樓225、226、227三間教室另有開設「兒童禮拜專區」,共可容納約七百餘人,歡迎家長陪同小朋友前往兒童禮拜專區參加禮拜。
         和平教會屬於七星中會北二區,請參加兄姐著大會紀念T恤(桃紅色)參加禮拜(T恤請外穿),大會場地引導同工,將會依照參加者的衣著顏色,引導大家至適當位置就坐。和平教會之坐位位置位於南四區與南五區請由體育館之南側樓梯進入。若有年長者、行動不便、嬰幼兒需搭乘電梯者,請從台大體育館一樓正門口進入,將有專人引導搭乘電梯至適當樓層。若早到的兄姐,請切勿替晚到的兄姐佔留位置,也請不要將個人的物品放至其他的座位,以免減少可使用之座位。
        大會的洗手間集中在舞台正對面三樓,若有需要使用者,請向舞台正對面三樓之洗手間移動。大會另設有醫療專區(由馬偕醫院醫護人員支援),若有身體不適者,請向大會同工反應,由同工帶往醫療專區。
        中午大會提供簡易餐點,請同工前往指定地點領取。由於場地維護不易,請大家協助維護場地整潔,儘可能將個人四週之垃圾清理乾淨,隨手帶走,投入垃圾集中點,以減輕大會同工清潔的壓力。散場時,為避免擁擠,請依照大會同工指定之順序,依序離開,以免發生意外。
        請各位兄姐預備心來參加這一次的聚會,也為大會一起禱告。求神使這次的聚會,不單只是一場眾多人數的聚集,也能幫助我們得到在主裡互為肢體,彼此相愛的感受。同時也求神保守這次的聚會,使得各教會兄姐看見上帝的愛如何在各教會中引導保守,使眾教會都能同被更新、造就,一起有份於上帝國的宣道事工。

牧函--抱怨 (complaint)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 下午2:55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轟轟烈烈的出埃及 (出12:40-41)、驚天動地的過紅海 (出14:30-31)。才在書珥曠野走了三天的路程,以色列人就因瑪拉水苦而向摩西吐苦水、發怨言 (出15:22-24)。走了四十五天,到了汛的曠野 (出16:1),以色列人又因缺乏食物而向摩西發怨言,耶和華上午賜下嗎哪、晚上賜下鵪鶉 (出16:12-14)。到了利非訂,又因缺水而向摩西發怨言,摩西杖打磐石,流出水來 (出17:1-7)。滿了九十天,走到西乃曠野 (出19:1),耶和華親自降臨在西乃山上,與以色列民立約,並頒佈十誡 (出24:7-8)。耶和華呼召摩西獨自登上西乃山,交待摩西如何製造會幕與祭司衣物等細節。摩西在山上努力作筆記,四十晝夜 (出24:18)。那裡知道,以色列人卻在山下強逼亞倫,為他們鑄造金牛犢,作為神來膜拜 (出32:7-8)。摩西將手上石版摔碎。耶和華要滅絕以色列人,摩西為他們懇求上帝赦免 (出32:30-32),並且祈求上帝不要離開以色列人 (出33:12-15)。摩西另外再鑿兩塊新的石版,上山又停留了四十晝夜,耶和華重新再親自寫下十誡。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停留六個月之久,完成了會幕與祭司衣物的製造。會幕在第二年元旦完工 (出40:17)。
       第二年二月一日,耶和華吩咐摩西進行戶口普查 (民1:1),二月十四日守逾越節 (民9:11)。二月二十日耶和華的雲彩上升,以色列人拔營起行 (民10:11),離開西乃礦野,向巴蘭曠野前行。才走三天的路程 (民10:33)。以色列民就因為曠野環境艱辛而抱怨連天 (民11:1),他們彼此互相發怨言的聲音被耶和華聽見,耶和華大為光火,因而從天有火下降燒到營的外圍 [嚴重的警訊]。摩西趕忙替以色列人向上帝禱告求情,火才熄滅。那個地方就叫他備拉 (Taberah),意思是燒火之地。這件事情才發生沒多久,跟著以色列民出走埃及的一些閒雜人 (出12:38) 又開始想念埃及的美食佳餚,抱怨嗎哪淡薄無味,他們的抱怨影響了以色列人的心情,抱怨的人越來越多,有如野火燎原,家家戶戶站在帳蓬門口大聲哀號,哭聲震天 (民11:10)。
       遇到這樣的情境,在神的家全然盡忠 (民12:7)、為人極其謙和 (民12:3)、與神可以面對面聊天如同親密朋友 (出33:11) 的摩西終於再也無法忍受下去而崩潰下來。摩西開始向耶和華大聲抱怨。摩西一開口就像連珠炮一樣,口不擇言,像約伯一樣 (伯10:1),向耶和華發出一連串的質問與抱怨。讓我們為摩西如此大膽 (chutzpah) 而捏一把冷汗。更讓我們吃驚的是,耶和華竟然悶不吭聲,靜靜的垂聽摩西一長串的指責與抗議。然後,針對摩西所提到的兩大問題,負擔過度沉重以及何處找來那麼多的肉,上帝作出冷靜且有效的回應,解決摩西的危機。至於摩西在情緒失控情況下衝動求死,耶和華則當作沒有聽見而冷處理。耶和華完全沒有指責摩西的不是,而是接納摩西的抱怨。
       耶和華對於以色列人貪戀吃肉的抱怨,則是大為發怒 (民11:10)。但是耶和華卻承諾要讓以色列人足夠的肉,可以吃一整個月,吃到聞到肉味就噁心翻胃,甚至肉會從鼻孔跑出來。摩西質疑耶和華要如何供應兩百萬人以上的以色列人足夠的肉吃,耶和華的回答是山人自有妙計,你且拭目以待。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自潔,好領受耶和華的恩典。哪裡知道以色列人當中,還是有人不知自潔,只顧抓取鵪鶉、塞入嘴巴、大快朵頣,哪裡知道,耶和華的懲戒,已經悄悄降臨。他們嘴裡的肉還沒有嚼爛,就得了瘟疫而一命嗚呼。這些人的遺體被集中埋在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被稱為基博羅哈他瓦 (Kibroth-hattaavah),意思是貪慾者之墳。
       為何以色列人抱怨,遭耶和華忿怒與懲治,摩西抱怨,卻蒙耶和華接納與幫助。有神學家發現,以色列人是向人數落上帝的不是 (complaints about God to man),摩西則是向神傾訴自己內心對耶和華的質疑與抗議 (complaints to God)。當我們遭遇極大的艱難時,學習摩西直接向耶和華抱怨,蒙耶和華的接納與恩典。不要像以色列人,只向人數落上帝的不是,遭致上帝的忿怒與懲治。

牧函--彼此服侍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 下午2:59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裏。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裏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十三章1-17節)

    耶穌知道「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就與門徒一同坐席吃逾越節晚餐,席間站起來,脫了衣服,拿手中束腰,將水倒在盆中,開始洗門徒的腳,並用毛巾擦乾,洗到西門彼得時,與彼得有一段對話:
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
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即然稱呼我夫子,……而連夫子都洗你們的腳,你們也應該彼此洗腳。我把一個榜樣賜給你們,叫你們……去做。你們既知道這事,若去行(繼續不斷去行)就有福了。
        耶穌說「知道」、「繼續」、「去行」、「有福」,當年耶穌以洗門徒的腳為榜樣,要門徒彼此洗腳,當時的生活環境,是以洗腳為彼此服侍的樣式。例如:當年耶穌要為門徒洗腳時,想必要有人取水,有人拿水盆,有人拿毛巾,有人拿椅子,有人拿凳子,有人預備……。而服侍是需付代價的!
        今日我們可以作什麼,來表明彼此服侍?或是在教會中,我們以實際行動參與關懷事工來表示我們彼此服侍。今天在教會中,當需要去關懷弟兄姐妹時,同理需要付上代價,時間的代價,有陪伴的代價,傾聽的代價。例如:前二週教會有邀請弟兄姐妹登記危機關懷志工。當有弟兄姐妹發生生活變故時,我們可以作什麼?我們可以安排時間代送孩子上課,我們可以代看顧家中長輩,我們可以在醫院陪伴半天…等。然而我們不要小看這半天,或送孩子上課一小時的服侍。一個人一週若能服侍一小時,或半天,那麼,一年所累積服侍經驗的量及實力是不容小覷的,然,再「繼續」不斷「去行」。二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即會有與時間相稱的量與實力被培養累積起來。一個人、二十個人、三十個人、百人、找到合適的服侍位子,將洗腳的榜樣—彼此服侍的關係深植在我們的教會中。我們就會是耶穌所說的「有福」的教會。

牧函--關心日本震災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 下午1:50

撰寫者:李晶晶牧師

「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羅馬十二15)

        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世紀大地震以及引發的海嘯與核災危機至今三個星期,不但帶給日本上萬人的死亡與失蹤、家園各地滿目瘡痍人心惶惶,從各樣媒體追蹤報導,全球似乎也經歷這樣一場的浩劫,過去921震災的記憶隨著一幕幕影像也瞬間回到台灣人心感同身受,核災危機也造成國際間輿論讓各個發展核能的國家重新體檢核電安檢與核能問題,世界各地教會為日本的災情與需要舉起禱告的手向神呼求拯救醫治與安慰,在這苦難之際,我們實在謙卑地說,我們不明白、也無法以簡單的答案回答這苦難的奧秘,但縱然天地震動改變,我們的神永遠部改變,祂永遠長存的愛與恩典能帶來真正的安慰,求主憐憫。

        我們教會也在主日禮拜、禱告會、各個聚會中不住地為日本賑災守望禱告,並發起奉獻以實際行動表示關心。在前年台灣八八水災之後,本會就設立了救災小組與救災基金作為本會實際參與國內外災難援助的一個事工單位與預備金,同時也制定「救災機制」與「救災基金啟動機制」。對於國外救災,根據救災機制辦法,主要以配合長老教會總會的國際救援行動計畫與奉獻,當總會無法即時提供相關救助資訊時,我們另尋其他管道作為對外救災與奉獻窗口,依序為:中華救助協會、世界展望會、基督教福利會、紅十字會。

       救災小組已於上月23日晚上招開救災小組會議討論日本震災奉獻事宜,
       一、決議如下:
              (1).以長老教會總會為主要對日奉獻管道
              (2).由於日本救災由政府主導與管控海外援助,所有國際救援必須配合政府進行。在尚
                    無法取得明確救援需求前,救災小組決議,本會對日本救災奉獻,採階段性進行奉
                    獻,第一階段透過長老教會總會先奉獻30萬作為對日救災奉獻與表達我們教會慰問
                    關心和參與。第二階段等總會發布確切救援需求後予以匯款奉獻。
              (3).對日奉獻總額,預留100萬為救災基金預備金,其餘全部作為對日奉獻。
        二、相關說明如下
              (1).救災小組致電總會事務所詢問教會可實際參與的救援行動,總會答覆:「直至目前
                    為止,日本的整個救援與重建的工作仍是由日本的政府來主導。雖然已經開始對外
                    募集義工與物資,但基本上都是以日本在地為考量。所以外國的團體還很難在義工
                    與物資上來協助他們。但是我們仍然與在日本的幾個友好教派保持密切的聯絡,只
                    要有可行的計劃,我們就會給眾教會知道,一起來關心與參與。」
              (2).總會事務所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由助理總幹事林芳仲牧師及普世幹事胡宏志牧
                    師打電話向我們的伙伴教會表達關心,同時也積極聯絡在日本的宣教師,確認他們
                    的平安。隨後14日由總幹事召集幹部及相關之幹事討論對策,並決定發動教會為這
                    次日本的震災募款及緊急播一萬美金給日本基督教團表達我僩的關心。次日(15日)
                    教社幹事黃哲彥牧師也前往日本,拜訪日本基督教團實際表達我們的關心及了解日
                    本教會的需求與可協助的地方。
              (3).有關日本震災與奉獻徵信消息,總會網站查閱http://japan311.pct.org.tw/
              (4).長老教會總會對日本國際管道主要以「日本基督教團」,以下是日本教團致總會感
                    謝函(總會翻譯如下):

牧函--與和平教會一起轉型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 中午12:25

撰寫者:曾昭瑞牧師




舊禮拜堂
         和平教會過去六十年來,是一個平面配置的教會,教會裡絕大部分的活動,是在310坪的平面中進行。整個教會能夠聚會最高的地方,就是位於鐘樓的小房間。多年前,青年團契愛戲稱行政辦公室一進去的房間為「青康藏高原」因為那是教會「地勢」較高的地方。

        再過幾個月,傳統的平面配置將改為垂直配置,空間將由以往的裡裡外外310坪,變成室內就有1650坪的空間,超過五倍的空間成長量。單單想像,就可以知道這個教會會變的很不一樣。我們有全新的禮拜空間,新的教室、交誼空間,還有特別的活動空間。過去大多數的兄姐,做完禮拜,很可能因為空間有限,活動有限所以趕著回家。但是未來很可能因為空間的倍增,兄姐們參加完禮拜,留下來教會活動、交誼、聚會的時間也會跟著增加。這是我們預期得到的改變。
       
        很可能因著空間的增加,聚會人數也會跟著增加,聚會人數增加,我們所需要的同工也會跟著增加。過往一場禮拜可能只需要六位招待同工,未來若是聚會人數增加,可能需要八到十位的招待同工。以前我們只有一場兒童主日學,未來我們可能需要提供兩場的兒童主日學,才能夠滿足會友對兒童宗教教育的需求。從前我們礙於場地的問題,一個時段內可能只有一場禮拜在進行,未來我們可能在同一個時段不同的地點,同時舉行華語、台語甚至是外語的崇拜。因為空間的改變,帶給我們不同的可能性。這樣的可能性也意味著一件事,就是我們需要更多的同工,需要更多弟兄姐妹一起來參與服侍。

        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招待同工,從一樓到三樓的禮拜堂,弟兄姐妹需要有人引導、帶位。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兒童主日學老師,以因應孩子們在不同的時段上課的需要。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同工參與委身,才能滿足一個主日有三堂、四堂甚至五堂禮拜的需求。我們也需要有人願意負責愛餐的事工,好讓兄姐們在禮拜後得以一同用餐。

        和平的新堂即將蓋好,我們已經可以想見有巨大的不同在等待著我們,這同時也表示,有許多不同的挑戰在等著我們去面對,其中一項不得不回應的挑戰就是必須新增加的同工在哪裡?他們預備好了嗎?他們是否接受了足夠的裝備?這是我們的挑戰。建造一個建築物不容易,建造一群同心合意的同工更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們在此很誠懇地邀請弟兄姐妹們,為我們的教會禱告,同時也為自己禱告,求神讓我們看見,在新的禮拜堂裡,有什麼是適合我扮演的角色?有什麼樣的服侍是我可以去參與?有什麼樣的裝備,是我現在要去接受的?願神感動我們每一位肢體,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預備自己,好讓我們在這個新的禮拜堂中,能回應上帝所量給我們的使命。也求神幫助我們弟兄姐妹們,可以一起來參與。

        我們邀請弟兄姐妹與和平教會一起來轉型,特別是如果在我們當中,有兄姐正考慮要參與服侍,或是還沒有參與服侍的,願上帝的靈特別地來感動我們,讓我們看見這個教會的需要,使我們願意起來,共同參與教會的轉型。願在神的家中,一切的服侍,因著我們弟兄姐妹的委身、投入,都能產生好的果效。使神的恩典,因著我們全教會的委身,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得著神的祝福。

牧函--危機關懷網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 上午9:43

八八風災前進佳冬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讓我們一步一步建立起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BB關懷系統是以主日崇拜BB出席記錄作為起點的整個和平教會會友關懷事工。當一個和平會友連續兩次沒有參加主日崇拜時,由何淑珍牧師與陳秀英執事所帶領的電話關懷網志工群,就會打電話去向他請安,並瞭解家庭近況。如果發現家裡有親人過世,由何淑珍牧師與陳秀英執事所帶領的喪慟關懷網志工群,包括服侍詩班,就會陪伴並協助他們走過死蔭的幽谷。如果發現家裡有危機情況,由何淑珍牧師與蕭亦裕長老所帶領的危機關懷網志工群,就會動員、組織、安排,在實際行動上幫助他們渡過危機。另外,由謝敏圓長老與許素菲執事帶領的代禱關懷網緊急代禱志工群,也會發起緊急代禱事工,大家迫切在主前彼此代求。在平時,沒有上述情況下,則會有探訪關懷網團隊,進行家庭探訪,促進彼此間更加認識。由教牧團隊以及關懷部、小組部全體長執所組成的牧養關懷網,將定期聚會,討論並追蹤上述五個關懷網事工進行的狀況。期許能讓和平教會每位會友,都能加入BB關懷系統。牧養關懷網將努力協助每位會友參加團契或小組,並有穩定的團契或小組生活。

        上述六大關懷網的事工,除了危機關懷網還沒有形成以外,其他五個關懷網,都已經初步形成,並且開始運作。由於關懷部牧師與長執們在上述這些關懷網中,已經承擔很重的責任,因此,我特別拜託社區部的牧師與長執們,能夠全力投入危機關懷網志工之招募以及組織。感謝李晶晶牧師、高正吉長老、黃念謹執事、林博惠執事的努力規劃,從本主日開始,我們要招募危機關懷網的志工。記得當我們剛從美國返台,在和平教會開始牧養時,曾經與林英洲長老招募過一群危機關懷志工群,可惜的是,這項很重要的關懷事工後來並沒有繼續推動。
        我也記得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全台灣的基督教會在孫越弟兄號召之下,於1999年10月,成立了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在全台灣247個鄉鎮的當地教會成立了713個1919服務中心,構成了台灣的社服與救助網絡。他們並且招募與培訓了四千多名服務志工。他們服侍的對象包括: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輔等事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屬下設有教會與社會委員會,主要負責三項事工:公義與和平、急難救助、社群關懷與宣教。急難救助事工主要是針對國內外災害 (颱風、水災、旱災、地震、飢荒、難民等 ) 之關心及救助,並加強與國外教會相關組織之互動。今年5月與世界展望會、中華救助協會聯合舉辦急難救助研習會。配合各中區會教社部舉辦「社區防災及災難救助訓練」,並推動各教會「社會關懷小組」的成立及各中區會「社區關懷大隊」的組織及機制。積極與世界展望會、基督教教助協會推動「用減災防災代替救災」之訓練工作,並加強三機構之合作與分工。
       這幾天(20110311)在日本仙台市所發生的九級大地震,引發了嚴重的海嘯,以及福島核電廠爆炸,幅射外洩事件,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建立緊急關懷網的重要性。在此要鼓勵大家,照著自己家庭的現況與能力,一起來投入參加和平教會危機關懷網志工群的建立。我們也盼望,這個志工群,在平時可以幫助BB關懷系統危機關懷網的事工,在社會發生重大災害時,更能夠很有效率的結合大家的力量,幫助受災區的人民渡過難關。

牧函-愛.需要一輩子學習的功課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 下午3:32

撰寫者:何淑珍牧師


          愛,需要費心學習。愛,需要用心經營。
          愛,需要真心付出。愛,需要精心投資……
          愛,需要被分享。

         創世記一章26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約翰壹書四章8節「……神就是愛。」,所以「」是上帝的樣式,而祂也是依照這個樣式造人。
        「」原本與祂所造的人共享愛的關係,但人卻受撒但的引誘,違背神的話,而被趕出伊甸園,與「」隔絕了。「」因著愛祂所造的人,差祂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為要挽回與祂所造的人之間愛的關係。
        在舊約時代,這個挽回祭,需要用代罪的祭牲為媒介。但是,到了新約時代,耶穌基督—這位神的愛子、偉大的祭司,成了代罪的祭,親自成就這個挽回祭,讓「」與人復和,重回愛的關係。聖經說:「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羅五:10)可見,神命定這復和的偉大工作,是在人對祂一切的認識,及任何的悔改行為之前。而且是在人與祂還作仇敵的時候,神即已「主動」發動這個愛的行動,人只是「被」恢復關係的被動者。因此,人之後的一切所為,都是在回應神復和的工作。
        神為人所付出的代價,人當用謙卑的心回應,學習這個愛的功課,這是需要我們學習一輩子的功課。然而,只有當我們的「自我」覺醒,體會到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不配,竟然得蒙神恩召成為祂的兒女,並心存感恩,學習「」的樣式、「」的形像去生活,盡心活出「」的樣式、「」的形像,按著神的旨意,在世上建立愛的關係,學習彼此相愛。
        彼此相愛,看似容易,但卻因人受造的有限,而有時當你要愛對方時,說不定他並不領情、不接受,甚至拒絕你。當你用心設計,表達愛意時,有時卻反而招來敵意。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彼此相愛。
        當我們投資愛的能量後,也容許失敗的可能。當我們用心去愛別人時,也容許他對我們說不。當我們因愛受傷時,也學會向他說不。並且,學習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利,學習接受時代的變遷,學習知道自己的有限,如經上說:「……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十三:12)學習謙卑,如經上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學習唯有上帝是無限,如經上說:「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一三九:1-6),學習用愛的語言,如經上說:「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廿五:11),學習用適當的行動,如經上說:「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二:17),學習用生命影響生命,如經上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在約翰福書中記載著,耶穌復活後對彼得說「……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如此反覆三次(約廿一:15-19)。彼得是耶穌所愛的門徒,但他也曾經歷「不認主」的沮喪時刻,但最後當耶穌用他的生命邀請他進到這個愛的關係後,彼得不負耶穌所託,用他的生命領別人進到這個愛的關係裡。因此, 你現在的生命光景如何呢?「愛」正等著與你重新恢復愛的關係。
          無論如何~~總要愛,讓愛永不止息~~

牧函-只是一封Email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 中午12:40

撰寫者:李晶晶牧師


充滿幸福的包裝小天使~得意ㄋ!

 
右圖:長老代表教會致贈小禮物給工程人員。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拔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貶到江州去當司馬(是州刺史屬下的副官,實際上是個閒差)時,偶遇一孤身飄零的琵琶女,因同是天涯淪落人,一時有感抒發所寫的七言敘述詩【琵琶行】,全詩八十八句,六百一十六字,可說是白居易在遷謫之途中藉之抒發的嘆息與不遇之氣。

        上述八句是最為膾炙人口,其中「千呼萬喚始出來」更是常被我們使用在三顧茅廬也找不到人出來幫忙的俏皮話,雖頓時失去了白大詩人的空谷懷憂的詩情,卻真切地表達出在教會中尋找同工不易的「感慨」之意。不過,這樣的感嘆在上週主日的上午卻不一樣了!「只是一封Email就出來」。

        當我告訴社區部長執,我們將在二月二十八日舉辦上樑感恩禮拜,教會將準備小禮物致贈工程人員,需要找同工於事前包裝禮物寫卡片,於是社區部念謹執事隨即發出一封email邀請同工如下:


       接著在五天後,二月二十七日主日上午,我剛到教會,才搬出已經送來的LED手電筒、以及美月主任預備好的包裝紙、剪刀、膠台和紙袋,就看到念謹執事和一個一個同工前來,二話不說就搬桌椅佈置好「生產線」動工了。正如左下圖(一)的這些同工們,這不是一件台面上的侍奉、也不算上什麼大事工,但讓人著實感動的,這些同工沒有分部門或是所屬團契單位,有青契、社青、神學生、推廣組同工、社區部執事,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大家一起侍奉著,這不用千呼萬喚,而只是一封email,還可能是經過轉寄的email,因著看到需要「就來了!」。

        在這小事上,上帝讓人看到盼望,也學習信心的功課,在每個侍奉上有上帝奇妙的工作,不是定睛在誰的身上,不是三寸不爛之舌苦口婆心呼喚人,而是上帝運行在人心間,讓我們看到這些單純、願意看到需要就來的「家人」身上,因著他們的手,讓我們看到二月二十八日上樑感恩禮拜當天餐敘中,我們的長老們將這些包裝好、貼上感恩卡片的小禮物一一送到辛苦的工程人員手中,這「當我們同在一起」取代了「千呼萬喚使出來」,只要一封Email,雖是由念謹執事發出,但我深信這也是來自上帝的邀請!

        而在同工們包裝的當天,另一間教室更有一群委身的敬拜團同工,每個主日上午認真的排練著,為著下午的敬拜讚美禮拜而預備;走進華神就看到場地組、影音組的同工們忙碌著預備禮拜場地……主啊~感謝祢賞賜這些寶貴的同工!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著益處。」(羅8:28)
「上帝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大力,充充足足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耶穌基督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3:20-21)

        若您看到這樣的Email邀請時,是否也願意前來侍奉呢?邀請您在下一次、任一次,當您收到來自上帝的邀請時,一個禱告或是一個行動「出來吧!」

牧函-陪伴孩子的信仰成長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 下午2:43

撰寫者:曾昭瑞       

        曾經在某一個教會當中,遇到一個家族,這個家族是教會的「基石」,因為這個家族,父子兩代,就有三個人同時在教會擔任長老。當時我心底想:「了不起,這個教會才八位長老,但是,這個家族就佔去了三位,想必這個家族一定是信仰傳承非常的好,家庭中,應該是信仰教育做的非常好,才有可能吧!」

        直到有一天,我聽到這個家族中一位長老的一段話,我才發現我的想法是錯的。這位長老在他的母親過逝後,說:「母親過逝後,父親第一次和我們孩子們談到基督教信仰。就我有印象以來,這是我父親第一次與家人談到信仰的事,雖然他在教會當長老已經很久了,我們孩子也當上長老了。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在家中提到過關於信仰的事……」這段話對我衝擊很大,因為和我之前所想像的不太一樣。事實上,這三位長老在教會的服侍都很熱心,奉獻也都很「感心」。在我這個第一代基督徒的「想像」中,我總是以為他們一定常常與家人「分享」所領受的感動,同頌主恩,但結果卻不是這樣。這五十多年來,他們的家庭從來沒有討論過關於信仰的事情,雖然他們週週到教會參加聚會。多年以後,回想起這件事我有一個感受,就是「我們的家庭宗教教育,是可以再加強的。這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也是聖經中上帝所教導的。」
        「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也要教訓你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使你們和你們子孫的日子在耶和華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給他們的地上得以增多,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樣多。(申11:18-21)在申命記中,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把祂話的話「存在心內,……,也要教訓你們的兒女……。」
        「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是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也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因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設律法;是他吩咐我們祖宗要傳給子孫的,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好叫他們仰望神,不忘記神的作為,惟要守他的命令。」(詩七十八2-7)詩人也說:「我所說關於耶和華的美德、能力、奇妙作為,是我的祖宗告訴我的。而我也要將這些事告訴我的子孫,好讓他們將來也能告訴他們的子孫。」這就是我們在家庭所能做的宗教教育。期待每一位家長都能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上帝的美德、能力、奇妙作為,因為這正是聖經中上帝要我們在家庭裡所做的事。
        今年開始,我們將大人、青少年、兒童的讀經進度同步了,為的就是讓我們教會的父母、子女有機會可以分享、討論一下我們各自靈修、讀經的心得。我們兒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讀經的題目,他們可能在讀經後有一些問題、困難、或不明瞭的地方。期待我們的父母,當您讀完聖經後,能抽點時間,指導我們的孩子,完成當天的讀經題目,因為父母的參與、幫助,對孩子們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鼓勵有更多的孩子,一起來參與樂活讀經活動,並完成每週的讀經題目。但是我們更看重的是,我們的家長能否陪伴孩子們一起讀經、一起分享、討論信仰的問題。只有透過父母的幫忙,我們才能夠讓兒童宗教教育不只是停留在一個禮拜只有主日一天,而是從禮拜天一直到禮拜五,六天都有的兒童宗教教育。父母不但參與在他身體、課業、知識的成長,也參與在他信仰、品格、靈性的成長。這是上帝所吩咐的,也是我們對父母的期待,讓我們向上帝禱告,能在我們的家庭裡,建立信仰的祭壇。

牧函-落實彼此相愛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 下午5:32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上帝的恩典,讓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能夠開始一步一步的推展開來。首先,要感謝小會接納我的建議,讓我在2011年能夠親自投入幫助關懷部建立BB關懷系統。更要感謝李牧師,願意在2011年增加有關宣道的講道次數,好讓我在沒有講道的那一週,可以親自投入探訪關懷的事工以及BB關懷系統的建立。

          感謝主,當我邀請林世光執事與林瑜琳執事,還有師母一起來規畫BB關懷系統的建立時,立刻獲得他們的首肯與投入。當我邀請關懷部何淑珍牧師、蕭亦裕長老、王輝珍執事、溫陳秀英執事、蔡和吟執事來一起討論與規劃BB關懷系統的建立時,也得到他們全力的支持。我們在2011年1月7日與2月8日分別召開了兩次的討論會,初步將BB關懷系統的組織架構與標準作業流程 (SOP) 訂了下來。我們盼望能夠建立六個關懷網。當和平的兄姊連續兩週沒有在BB關懷系統參加主日崇拜時,由何淑珍牧師與溫陳秀英執事牧養的電話關懷網志工就會啟動電話關懷侍奉,瞭解會友的情況,如果發現有喪慟情況,立刻啟動由何淑珍牧師與溫陳秀英執事所負責的喪慟關懷網志工 (包括服侍詩班),陪伴並幫助會友家庭走過死蔭幽谷。如果發現有危機狀況,則立刻啟動由何淑珍牧師與蕭亦裕長老,以及社區部李晶晶牧師以及高正吉長老所一起牧養的危機關懷網志工群,在實際生活需要上,幫助危機中的家庭渡過難關。必要時,則轉介專業機構來處理。如果會友並沒有喪慟或危機情況,則會發動探訪關懷網團隊,安排適當時機前往作家庭探訪,增加會友之間的認識。我們已經招募好家庭探訪同工,分成四組。林世光執事會帶領週一晚上的家庭探訪團隊,何淑珍牧師會帶領週二晚上的探訪,林瑜琳執事會帶領週五下午的探訪,我與師母則會在沒有講道該週的週三白天與晚上各帶領一次的家庭探訪。四位牧師與關懷部、小組部的全體長老、執事將組成牧養關懷網。我們每個月第二主日中午十二點到一點半會開聯席會一起討論,如何對一個月以來探訪的會友,鼓勵並安排他們能夠參加團契或是小組,好讓他們能夠融入和平愛的大家庭。因此,我們盼望每個團契與小組,都能夠有關懷同工,負責接待關懷這些新加入的會友家庭。
        我們也決定要開辦關懷同工的培訓課程,並且分配各項相關事工的負責人。溫陳秀英執事負責培訓場所的洽借與整理收拾的安排,蔡師母負責學員名單的整理分組與聯絡事誼,蔡和吟執事負責敬拜讚美領唱的安排,王輝珍執事負責茶點的預備與收拾,蕭亦裕長老負責錄影與攝影的安排。何淑珍牧師、林世光執事、林瑜琳執事、和我分別準備課程的教授。我們決定將課程分為三期,每期時間為三個月,每個月第一與第三週上課,上課時間是週五晚上七點半到九點,講課一小時,問答或演練半小時。第一期的主題是認識我們的情緒,內容包括:聖經的人觀、我們的情緒、生命的週期、明天的焦慮、失落的憂鬱、受創的敵意。第二期的主題是如何傾聽與同理,內容包括:請你聽我說、瞭解同理心、電話鈴聲響、有人在家嗎、尊重與隱私、主我須要你。第三期的主題是瞭解與幫助問題,內容包括:山窮水盡疑無路、走過死蔭的幽谷、陪哀傷者流眼淚、愛的誓言變奏曲、我們家那個老的、走進愛麗思世界。第一次的陪訓課程將在2011年4月15日開始。我們盼望,每個團契與小組的關懷同工,都能夠撥出時間,向辦公室報名來參加這些寶貴的關懷陪訓課程。我們也歡迎所有對這方面有興趣與需要的兄姊,來報名參加。讓我們在彼此相愛的道路上,能夠彼此扶持,一起學習並成長。

牧函--真心的關懷帶來真心的喜悅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 下午3:42

有一個喻道故事:


有一個家財萬貫的富翁快死了,死神來接他走,他問死神:「我死後會上天堂還是地獄?」死神跟他說:「地獄。」富翁很不服氣,說:「怎麼會是地獄呢?我捐錢蓋了好幾座教堂,還捐很多錢給教會,怎麼會是下地獄,我不服氣!」「你不服氣嗎?那好,我給你一週的時間,如果你可以收集到三個真心笑容,你就有機會上天堂。」富翁很得意,他心想,要三個真心笑容還不簡單!

死神走後,富翁想了一下,要得到真心笑容,就從自己結髮四十年的老婆開始,會比較容易一點。於是富翁就花很多錢買了一條鑽石項鍊,這是他老婆以前就很想要的,然後送給他老婆。老婆見到鑽石項鍊,很驚喜也笑的很開心,但是死神卻告訴富翁,這根本就不是真心笑容!富翁感到很奇怪,於是他又加把勁,送了老婆房子、車子、鑽戒,所有女人想要的東西他都買了,奇怪的是,老婆雖然高興,卻都不符合真心笑容的條件。就這樣過了三天,富翁越來越慌張,因為時間只有七天,他卻連老婆的一個真心笑容都得不到。直到第四天早上,富翁起得很早,想到自己快要死了,而且再也沒什麼東西可以給老婆。煩惱中他不自覺的走到廚房,拿起平底鍋,打了兩個蛋,烤了土司,開始作早餐。他老婆起床,看到富翁在做早餐,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明明有很多傭人,富翁根本不用自己作早餐啊!富翁把早餐端上桌,老婆吃了一口,突然眼眶泛紅,然後笑了起來,「親愛的,你還記得我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沒有錢,你都會作早餐,我們就是吃這樣的簡單早餐喔。」這時候,富翁突然發現,老婆的笑容好美,一早起來的她雖然沒有化妝,笑容卻美的讓人心動,富翁突然明白,這幾年來他從來沒有好好陪過他的妻子,都忘記她真正開心的模樣了。於是,富翁得到了第一個真心笑容。

接著,富翁回到公司,他決定要把第二個真心笑容,交付給跟他一個非常信任的部屬。於是富翁把部屬叫了過來,對他說:「我決定要升你的官,讓你當副總裁,然後給你股票和獎金!」部屬非常驚喜,臉上堆欣,對富翁連連感謝,可是,富翁卻發現那部屬的笑容還不是真心的笑容。富翁後來又開了很多優渥的條件,給了更多的獎金和股票,可是部屬雖然高興,富翁還是沒看到他的真心笑容。時間又過了三天,直到第七天的早上,富翁把部屬叫了過來,遞給部屬一張假單還有五張機票。「你為我賣命這麼久,我才發現沒有讓你好好的放假陪家人,我給你一個月的長假,這是五張到夏威夷機票,帶你的老婆和孩子一起去玩吧!」部屬先是吃驚,然後臉上嚴肅的表情慢慢變得柔和且溫暖,一個笑容在他了臉上綻放開,那是很輕鬆很輕鬆的笑,淺淺的微笑,但是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舒服。「是啊,我真的好久好久沒有跟孩子去玩了,他們都快認不得這個老爸了!」富翁鬆了一口氣,原來這才是部屬真心想要的,這是第二個真心笑容。

可是好不容易得到第二個真心笑容,時間卻已經剩下不到一天了。富翁想了想,覺得時間已經來不及了,無論是老婆或是部屬,都花去他太多時間了,看樣子,他註定要下地獄了!想到要下地獄,富翁有點難過,他決定脫下西裝到外頭走走,對日理萬機的富翁來說,這樣一個人四處閒晃的經驗,幾乎是不可能的。平常他出門一定是坐高級的賓士車,身旁一堆保鏢,手邊總是有著處理不完的公文,真的沒什麼機會一個人在街頭慢慢走。富翁想,反正再過幾個小時,就要被死神抓去地獄了,所以他也不想掙扎了,只是在路上悠閒的走著。走著走著,富翁突然看到了一個小女孩蹲在路邊哭,而周圍的路人卻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幫助她。反正我也沒多少時間好活了,就幫幫小女孩好了。富翁想著,於是把小女孩帶去警局,做了記錄,等小女孩的父母親來接她,在等待的這段時間,富翁一直看著時間,他心裡是有點焦急的,因為離死神來接他的時間越來越近了,他卻只能枯坐在警局中。富翁一直陪著小女孩,直到小女孩的父母終於趕來,三個人哭了起來,抱成一團。富翁看著這一幕,突然感到一陣打從心裡升起的溫暖,啊!原來單純的幫助別人,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啊!然後,他看到了死神出現在警察局。


富翁嘆了一口氣,知道自己要被抓去地獄了。他伸出雙手,準備讓死神銬上手銬。可是,死神卻意外的搖了搖頭,「你不用要跟我下地獄,你可以上天堂了。」富翁睜大眼睛,他不懂。「第三個真心笑容。」死神拿出了一面鏡子,放在富翁的面前「其實老早就出現了。」富翁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原本嚴肅繃緊的表情,竟然整個鬆開了,一雙殘酷的眼睛變得像小孩般清澈,最重要的是,他的嘴角竟然不知不覺微微上揚著,彷彿不是一個掌握大權的總裁,而是一個親切慈祥的老人。富翁看到的是自己真心的笑容。死神說:「你心態已改善,我沒有理由帶你下地獄。但是天堂的使者還沒來引導你,看來你能維持這樣心態的話,尚有一段時光可以服務社會。」死神說完就消失了。

「原來,第三個真心笑容是我自己....」說著說著,富翁露出了笑容,是一個真心的笑容,富翁發現自己了。

在創世記記載,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a)到了31節,上帝說:「上帝看著一切所造都甚好。」上帝創造人,是造著自己的形像、樣式造的,而且是甚好。上帝創造人,原是好的,只是人受誘惑不聽上帝的話而離開了「好」,變成「不好」。

人離開「好」,變成「不好」,不是上帝的心意。上帝要人與祂之間是好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也是好的關係,人與自己同樣也有好的關係。而上帝是「愛」,所以祂也希望與人之間是有愛的關係,而人與人之間也是有愛的關係,人與自己也有愛的關係。然,人與自己,人與人之間,人與上帝之間如何有愛的關係呢?惟有用真心、真意愛神,關懷別人,愛自己。

約翰說:「那沒有愛的,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愛。」(約壹4:8);又說「……,我們的愛不應該只是口頭上的愛,必須是真實的愛,用行為證明出來!」(約壹3:18)因此,當我們談關懷時,我們總是要用真心關懷且要用行動去實踐。如此行將蒙神喜悅,也使人得著真心的喜悅。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牧函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